1997年8月,一纸调令把郑立欣从保定调往徐水,任田野集团内燃
机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这家毛泽东主席曾经视察过的老国有企业,
其主导产品492缸体在国内内燃机行业曾三分天下有其二。而此时,企
业却已连续五年亏损,1997年亏损达500多万元,市场萎缩,几百名职
工放假回家,技术骨干纷纷要求调离,内部管理一片混乱,企业产品
质量急剧下滑,废品率最高时达到40%……郑立欣接到的就是这个烂
摊子。但就在此后的三年里,企业迈了两大步。1998年减亏431万元,
到2000年8月全面扭亏。职工加班抢任务成为平常事,几年前待岗回家
的职工也陆续回厂,企业还招了几批临时工,等待拉货的汽车在厂门
口排起了长队。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又“火”了起来。
如今,在内燃机公司,无论是一线工人、技术人员,还是中层干
部、公司领导,人人身上都透着一股劲、一种精神、一种活力、一种
蓬勃向上的正气。这正是人本管理的极大魅力。
凝聚力就是生产力
只身前往陷入困境的内燃机公司,作为舵手的郑立欣,要启动这
样一条行进艰难迟缓的老船,工作千头万绪,难度可想而知。那段时
间,他走科室,下车间,访干部,问职工,在掌握了企业的第一手资
料之后,他认为,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大比拼,企
业要走出困境,关键在人;作为一把手,首要的是要通过发挥国企思
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形成一个同心协力、共闯难关的“钢班子”,带
出一支热爱企业、敢于拼搏的“铁队伍”,这样企业生产管理拓市场
才有不竭的动力。
郑立欣刚上任时,发现领导班子缺乏凝聚力,在分析原因后,他
在班子会上再三讲,我不搞一言堂,企业眼下的困难不是一个人可以
应付的,要靠大家集体的智慧,凡事我一个人拍板,班子不会团结,
决策失误也会发生。从那时起,公司形成一种制度,每天下午下班前,
公司领导都凑在一起,把工作上的事情摆在桌面上说一说,再把各自
的心里话唠一唠。大事,班子集体断,谁一个人说行也不算;日常事,
大家议一议,该怎么办一起定,但只要是定下来的事,按各自分工去
办,谁也不能“跑调”、“走板”。实践证明,决策集中集体的智慧,
建立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合力就产生了。这几年,内燃机公司的生
产经营阶段性任务和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决策,不但完成得快,而且
靠民主决策,没发生一起大的失误。
“身正,不令则行;不正,虽令不行”。有着多年国企领导经验
的郑立欣深知,“打铁先得自身硬”,要影响和带动职工去闯渡难关,
赢得职工的信任和支持,领导干部必须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在内燃
机公司,企业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都会率先执行,而哪里有困难,
哪里就会见到领导的身影。1998年年底,公司清退临时工时,副总经
理杨景龙的外侄第一个告别岗位;1999年10月,公司实行内部退休,
杨副总的妻子也是第一个告别公司。班子的威信和凝聚力由此产生。
职工也是上帝
在内燃机公司有这样一种说法,用户是上帝,职工也是上帝。用
户是上帝,是因为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职工是上帝,是因为
用户用的产品,是职工们辛辛苦苦干出来的。因此,公司领导都自觉
把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和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尺。
工作要到位,首先要清楚职工在想什么。郑立欣上任之初,许多
职工带着复杂的心情,试探着找他反映情况,郑总一一热情接待。他
说,职工找领导,心里的话不知琢磨了多长时间,领导干部无论多忙,
都要坐下来认真听;给职工一张冷面孔,总是高高在上,是十分不近
人情的,千万不能让职工寒心。因此,公司领导把职工找领导当成是
解决问题的机遇,把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当成企业开发的一种资源。在
职工食堂吃饭时,郑立欣仔细倾听职工们的“牢骚”,知职工之所想;
业余时间在操场打球时,他总是和职工们一起聊天儿,访职工之所求;
每天到车间一线检查生产进度时,和职工的攀谈中问职工之难。公司
单身宿舍楼环境差是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新领导上任后得知这一情况,
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重新修缮和调整了宿舍,去除了单身职工
的心病。
郑立欣常说,企业竞争得靠人才,企业在困境中,得在用人留人
上下功夫,既要靠感情留人,又要靠事业留人,给每个职工适当的舞
台让他们施展才华。在内燃机公司,用职工的话说,只要能干,就是
香饽饽。昔日的打砂工,通过公开招聘走上了总经理办公室秘书的岗
位;一名普通车间工人,经过职工们的推荐,走上了分厂厂长的领导
岗位……
内燃机公司以人为本的管理,极大地激发了职工们的工作热情。
三年间,公司开发新产品20项,降低成本480万元,新增重点用户三个,
完成了三大转变:产品由以市场萎缩的缸体为主向以市场前景看好的
载重车变速箱箱体、壳体转变;增量以挖潜为主向挖潜增效和增加投
入推进技术改造并重转变;质量以成品率为主向内在、外在质量并重
转变。现在他们的主导产品箱体、壳体在全国重卡车配件市场占有率
上升到17%,并以多层次的产品,不断升级的质量满足了市场的多元
化需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