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近些年来“经济节奏”的悄然放慢,正使国民经济每年为此而蒙受至少上千亿元人民币的巨额隐形损失,由此建议国家的经济决策部门尽快实行“第三次转变”。
据《中国商报》报道,日前由中国社科院举办,由来自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农业部等部门的官员和专家参与的一个“十五”期间中国流通领域问题与对策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其实潜伏着必须引起高度警觉的新危机,那就是“经济节奏”的悄然放慢。由于忽视和轻视“经济节奏”问题,对工商企业资本周转速度放慢和库存增长缺乏足够的警觉,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付出了过高的资本投入和消耗代价。
专家以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九年间的工业企业为例研究发现,虽然从总的趋势看,国有工业企业流动资本总量和增长幅度都在上升,但资本周转速度却是下降的。一九九九年比一九九二年工业流动资本占用增加了百分之二百零七,而周转速度却只相当于一九九二年的百分之七十二点七,下降了二十七点二个百分点。这也就意味着在一九九九年三万亿元流动资本占用中,有至少八千四百四十三点六亿元是“多余的”、“不必要的”和“无效益的”。
企业资本周转速度下降的另一种表现是库存的上升。截止到一九九六年底,全国各类企业库存总值超过三万亿元,其中滞销积压产品约六百多亿元。
专家分析认为,造成中国经济节奏不快、工商企业资本周转缓慢、库存过多的主要原因,除了产业结构不合理之外,还与商品流通领域状况不佳、发展滞后有直接关系。
为此,专家建议,“十五”期间,中国有必要在原有的“经济体制转变”和“增长方式转变”两个转变基础上,增加“加快经济节奏、加快资本周转和流通速度为核心、推动国民经济进一步动态化”的“第三个转变”,政策设计要有利于企业从周转和流通速度,向节奏要效益,唤醒、激活已经投入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