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战略思路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1-03-27 00:00   来源:中国建设机械网

面对新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中国在新世纪的制造业发展思路必须进行调整。

面对新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中国在新世纪的制造业发展思路必须进行调整。


(1)改变“国产化”方针,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直接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产化”是在相对封闭条件下适用的方针,这一方针在过去几十年里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积极效果。但是,在开放度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日益成为潮流的新世纪,“国产化”、“进口替代”已不能作为指导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中国制造业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确立自己的定位。中国的制造业基础和能力也提供了这样做的条件。诚然,减少保护在短期内对某些行业会受到一定损失,但从长远看,会促进制造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产业的成长。


(2)不拘泥于“民族产业”的局限,使多种模式共同发展。在传统理念中,产业发展等同于民族产业发展,也就是本国国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概念下,跨国经济将成为普遍现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成为潮流。如果局限于“民族产业”,必须限制产业的发展,使“世界制造基地”的设想难以实现。我们应该欢迎和鼓励本民族企业、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在中国土地上发展,让他们共同支撑起制造基地的大厦。


(3)开放,竞争——制造业成长的必由之路。竞争激励创新,创新导致产业的进步,这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纵观中国制造业发展历史,可以这样说,开放度大、竞争充分的产业都比较好;封闭和保护强度高的产业就发展得迟缓。家用电器曾经是“洋货”的天下,然而,洋货的大举进入非但没有打跨国货,反而使国货更具竞争力,如今洋货和国货、“洋商”和“土商”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国货和“土商”却更有优势。以彩电业为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终于从由引进获取的生产能力跃迁到具有创新能力的发展阶段。在通信产业,“七国八制”的程控交换机曾经“统治”了中国市场,国人惊呼:民族通信产业已无立足之地,但是“置于死地”的民族通信产业却奇迹般地屹立起来,夺回了交换机的大半个江山。而一直在强力保护下的汽车产业至今仍在危险边缘中挣扎,成为加入WTO后国人最忧虑的产业。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