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化工业的大发展从70年代成套引进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石化行业同国内机械行业长期合作。不断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正在逐步实现重大装备的国产化。
中国石化集团是1998年在原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基础上重组后成立的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的特大型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化工化纤化肥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炼油能力居世界第5位,乙烯生产能力居世界第6位。据美国《财富》杂志1999年按营业收入对世界500强企业排序,中国石化集团位列第58位。世界最大的10家炼油公司中,中国石化集团列第5位。中国石化集团由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和非上市两大部分组成,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拥有中国石化集团绝大部分主业,已于2000年10月在纽约、伦敦和中国的香港同时上市。
2000年中国石化集团原油产量3724万吨,天然气产量39亿立方米;原油加工量11040万吨,生产汽油2108万吨,柴油3897万吨;生产乙烯28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420亿元。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即,中国石化集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国内原油已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要,石化集团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大,而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给石化集团带来了较大的风险。2000年石化集团加工进口原油占总加工量的52%,预计到2005年石化集团原油加工量的60%靠进口。二是,石化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合成树脂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只有48%,合成纤维及原料的市场占有率只有47%,合成橡胶市场占有率只有56%。中国加入WTO之后,将逐步减让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加快,石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三是,世界上超大规模跨国石油石化公司重组,已经出现了埃克森/美孚、壳牌、BP/阿莫科/阿科、道达尔/菲纳/埃尔夫等四强并立的跨国集团,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
面临世界石油石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石化集团经过“九五”期间的改革重组、调整和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九五”期间,上游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新的突破,预计可新增探明石油储量9亿吨,天然气1700亿立方米;炼油方面已建成了茂名、镇海、齐鲁、金陵等进口含硫原油加工基地,加工能力达到3000万吨/年。中国南方成品油市场占有率达到84%,零售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1%;化工化纤方面,燕山、上海、扬子、齐鲁乙烯第一轮改造已经完成,第二轮改造已经起步;天津、洛阳两大聚酯工程已经顺利投产;在技术开发方面,初步形成了科研开发、工程设计、机械制造、工程管理到生产管理等一支水平较高的技术队伍。上游拥有陆相深油藏勘探多项配套技术以及提高采收率的二、三次采油技术;炼油化工方面拥有催化裂化、加氢裂化、渣油加氢、裂解炉、聚丙烯、聚酯、顺丁橡胶等成套石化技术。
“十五”期间,石化集团在资源上要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增加接替资源,逐步增加原油产量,大量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优先利用国产原油,同时搞好进口原油加工,增加高硫油加工能力。在投资上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四位一体”的方针,坚持“低投入,高产出,适时投入,快速产出”的投资原则,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产权多元化。
油气勘探开发,发展思路是立足东部,发展西部,勘探海相,加快新区开发建设,搞好老区技术改造,加快发展天然气,扩大国际石油合作。
石油炼制,发展思路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调整炼油企业结构和装置结构,提高油品质量。关闭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现炼油装置大型化,单系列500万吨/年能力占总能力的50%。发展加氢工艺和高硫渣油加工工艺,到2005年完成茂名、广州、镇海、上海、高桥、福建、齐鲁、金陵等千万吨级炼油厂改造,形成9000万吨进口原油加工能力,其中高硫原油加工能力6000万吨。
石油化工,发展思路是以聚烯烃、合成纤维原料和涤纶为重点,坚持以技术改造、内涵发展为主,积极开展对外合资合作。重点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牌号,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主要对燕山、扬子、上海、齐鲁、茂名五套大型乙烯进行第二轮改造,能力达到65万~90万吨/年;对天津、中原、广州三套中型乙烯进行改造,使其能力达到18万~20万吨/年;安排仪征化纤、扬子石化、上海石化建设45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并对仪征化纤、上海石化涤纶长丝和短丝装置进行改造,重点是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提高差别化纤维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中外合资建设几套大型乙烯工程,如扬子—巴斯夫60万吨/年乙烯工程、上海—BP/阿莫克90万吨/年乙烯工程、福建—埃克森60万吨/年乙烯工程、天津—道化学60万吨/年乙烯工程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