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加入WTO,实现了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如何使中国造装载机走出国门,当是认真研究的课题。
产品出口是一把双刃剑
从国内市场看,产品呈现割据局面,大吨位装载机市场是国外产品一统天下,国内产品占据中小型装载机市场。
从国际市场看,业内人士对国际装载机市场一直看好,需求旺盛。然而,国际大市场却被美国卡特彼勒、日本小松等知名企业占据着,国内产品很少问津。即使像徐工集团徐州装载机厂这样年年出口领先的企业,年出口平均交货值还不足200万美元。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过去中国经济没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产品被拒之门外;二是缺乏对国际大市场的研究,不了解一些国家的采购标准,热衷于国内销售,国内就这么一块“蛋糕”,大家都抢着吃,抢不着就降价,进入恶性价格战的怪圈;三是把出口作为一种效应。因我国装载机整体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与国外大企业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受可靠性的困扰,怕产品出口加大销售成本,于是不把产品出口作为产品销售的主渠道,而是作为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的效应,对经济效益很少顾及。徐州装载机厂80年代出口美国的第一台装载机就是最好的例证。当时为把ZL40A装载机出口到美国,美商对产品竟提出30多处改进意见,虽然圆了出口梦,但成本加大了许多,基本上是亏本销售。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么一改受益非浅,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翌年ZL40A装载机获国家优质产品奖。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产品出口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使中国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又能促使产品质量的提高。
如何“走出去”
应实现效应型出口向追求出口效益型转变。外向型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导向,装载机生产企业应尽快从产品成本、用户市场、产品质量宣传等方面,全方位考虑“走出去”战略的措施。
应追求成本的最低化。低成本思路不仅适用于国内,同样适用于国外市场,产品在什么地方生产并不重要,关键要考虑能否实现成本最低,质量最优。如果出口产品能给企业和经销商带来真正的效益和明显的实惠,这种来自经济动力的需求将是长远和持久的。
应尽快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占领不了国外市场的原因,除企业对出口产品没有作过于严谨的整体布局和研究外,产品的技术含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我国加入WTO后,一些国际技术标准将陆续采用,只有有效地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才能得到国际用户的认可。
要注重抓信息。目前,企业接到的订单大部分是通过外贸中介机构来的,企业往往不能直接获得信息。企业急需从多渠道获得有效信息,从徐工集团徐州装载机厂经验看,最重要的手段是参加国际招标(2001年末,一次中标171台),参加工程机械博览会,从中获取市场信息,了解有关国家的采购标准。我国虽已入世,但并未同时加入政府采购协议(GPA),从发展趋势看,它不会永远停留在WTO规则政策之外。在GPA的附录中,详细列出了各成员方公布政府采购、招标信息的刊物名称及政府采购法规、司法判决、程序等信息的刊物名称,如果我国的工程机械能够进入国际采购网络,则会大规模提高出口份额。
自觉运用WTO贸易规则保护自己。我国已加入WTO,中国的装载机等工程机械要走出国门,不仅要严格按照WTO的规则进行运作,而且要学会用WTO贸易规则保护自己。目前国内竞争主要表现为竞相杀价,有的微利销售,有的零效益销售,有的则亏损销售,这种销售形式是难以为继的。这种销售方式如果扩展到国外市场,会被国外视为违反WTO贸易规则的倾销行为,自觉遵守WTO贸易规则并用其保护自己,将是业内面临的新的重要课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