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广西柳工集团牢牢抓住产业转移和梯度分工的历史机遇,完成了对印度价值近300万美元、对摩洛哥价值45万美元的装载机出口,成为工程机械行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排头兵。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不少工程机械的生产厂家就看准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工程机械市场。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型装载机、压路机和挖掘机的利润不过是5%左右,而国际市场的利润却超过15%,价格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对国内外市场的把握坚定了柳工开拓世界市场的信心。
从1999年开始,柳工集团就开始认真开拓印度、摩洛哥和中东地区的市场,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地理特点,把G系列高原型装载机一揽子采购和售后服务合同提供给海外用户。今年上半年,集团的苦心经营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印度采矿业大集团一口气向柳工订购了20台G系列高原机,价值近300万美元。
在印度公司订购集团的产品时,非洲国家和地区也看好柳工制造的装载机。2001年,摩洛哥市场上销售了5台柳工出产的装载机;今年上半年,该国用户又订购了9台同一系列的产品,价值超过45万美元。柳工集团也成为国内第一家以国际贸易形式将产品销往该地区的工程机械企业。
柳工集团的副总裁闭海东说:“欧美和日本的工程机械产品固然质量优于我们,但我们的产品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只要抓好前期产品推介和售后服务两大环节,就能够打破外国品牌独霸当地市场的局面。”
据了解,柳工集团出口印度、摩洛哥的G系列装载机,价格十分低廉。以印度为例,长期以来印度矿山采用的都是日本和美国产的装载机,不仅整机价格昂贵,就是零部件的更换价格也不菲。按照装载机2-3年零部件需要折旧更换计算,10年下来购买零部件所需要的成本几乎可以购买一部新机器。而柳工集团出口的装载机,性能与这类机型不向上下,价格却几乎便宜了一半。零部件更换的价格更是低廉,让印度客户十分满意。
目前,我国的平均工资水平只相当于墨西哥和匈牙利的1/3,美国或日本的5%。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仍然是“中国制造”赖以进军国际市场的法宝。业内人士认为,工程机械生产厂家不能把目光停留在国内的“一亩半分地”,而应该加速开拓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
在谈到柳工集团成功开拓海外市场时,柳工集团副总裁吴坡认为,具备条件的国内制造业厂家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关系“转暖”的信息,善于“借势”,不失时机地进军海外市场。工程机械国际市场的产品出口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可一旦成功开拓市场持续发展的机遇就很大。早在1999年,柳工集团就看准了中印两国关系“转暖”的契机,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他们不但派出专门营销人员和技术人员考察印度客户的生产环境,而且对前期入主印度市场的日本和美国同类型装载机进行认真比较,不久就拿出了让客户满意的装配计划和价目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