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概况
根据经贸委发布的“十五规划”里界定的工程机械范围,工程机械产品分为十八大类,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全行业的销售额,98年350亿(人民币),99年420亿,2000年480亿,2001年560亿。2002年的情况大家也都有所感觉,仍然是高速增长的态势,且速度在所有机械工业里面是最快的。工程机械行业相对比较年轻,但发展势头很好。
据2001年224个主要企业的统计(不完全统计,不包括电梯),工业总产值现价268.4亿,同比增长(比2000年)9.6%;销售额278.4亿,同比增长16.95%;利润12.6亿,同比增长46.5%;职工总数20万.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工业总产值统计是13.4万元/人,增长12.7%;按工业增加值统计是3.4万元/人年,增长7.4%。
按销售额计,工程机械行业在机械行业中上升到第五位,九年前大概是八、九位;机械工业系统的老大是电工电器,销售额3000亿元,汽车2400亿元,石化通用机械746亿元,农机650亿元,工程机械560亿元。
2001年工程机械产品销售的增幅:挖掘机51%,装载机32.3%,汽车起重机19.2%,还有少量机种是下降的,比如平地机。不完全统计,2001年主要产品的销量为:挖掘机12397台,推土机3170台,装载机26352台(有些小厂未统计在内),平地机706台,铲运机330台,叉车18092台,汽车起重机4025台,塔式起重机8500台,随车吊854台,高空作业车700台,压路机6031台,摊铺机450台,凿岩机116000台,气动工具250000台,混凝土搅拌车1001台,混凝土泵1922台,总计大约50万台。
从企业的情况看,现在的集中度和生产规模都在不断提高和扩大,全行业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只有徐工62.3亿;20亿以上的2家,除了徐工,还有山东集团;10~20亿有3家,5~10亿有15家,1~5亿有42家;1亿以上的有近60家企业,占全行业的77%,集中度比以前有所提高。
二.2002年的情况
2002年工程机械行业呈现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93年是一个大增长,但幅度比2002年小。根据47家大型企业统计分析,2002年1~8月份销售额同比增长50.6%,其中装载机69.2%,起重机57.7%,压路机7.7%,摊铺机、平地机也有明显增长。从销售台数上来说,8大类主机(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推土机、平地机、摊铺机工程起重机和叉车)增长54.1%,挖掘机增长了62.7%,1~8月份已经生产了11985台,接近2001年全年的指标。有几个主要机种的增幅都达到了40~50%以上。
2002年的进出口情况。上半年进口8.4亿美元,进口集中在日本、德国、美国、韩国、英国、意大利,还有法国,这7个国家占80%,其中日本最多。进口的主要产品是挖掘机、履带吊、装载机、8吨以上的压路机、平地机。出口是3.3亿美元,主要是叉车、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泵,装载机和轮式挖掘机出口增长较快。
对于2002年高速增长的原因,大家也都在思考和分析。我们考虑,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十五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资金到位率比较高,因为工程机械与基础设施建设息息相关,现在是一个更新设备的高峰;二是有一个周期性,92、93、94年购买的机器进入更新换代期;三是城镇建设、市政改造加快,建设部有一个100个城市建设规划出台,小城镇建设、大城市的市政建设加快,工程机械市场有很大扩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民间资本,这两年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民营企业,或者说私人承包土石方工程量大量增加,所以我们的销售额私人、民营、集体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私人购买达到50%。2002年工程机械的销售特点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增长速度特别快,徐工1~8月份销售38.8亿,增长10.6个亿,山东集团也多卖了10个亿。但从经济效益来看,民营企业的效益特别好,比如说三一、杭叉、龙工。保守的估计,2002年的销售额可达660亿,比2001年增长18%左右。因为有些机种增长在50%左右,有些机种和小企业是负增长,所以总的来说全行业的增长幅度不会那么高。
三.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概况
2001年全球工程机械生产总值880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这个数字就没什么变化,一直是800亿美元左右。其中,北美280亿,占33%(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欧洲220亿美元,占26%;日本180亿美元,占21%;其他国家和地区170亿美元,占20%。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其中北美第一。预计2002年产值下降2~3%,有资料说,产量将下降9%,这与全球经济不景气有关。另一方面,零配件市场高速大幅增长,1998年到现在,从150亿美元增长到1000亿美元,很多工厂成了组装厂,配件主要是购买,零配件的销售流通增大。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一是全球范围内的兼并重组加剧,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到目前为止,10家大企业的销售额占总量的80%。这10家按顺序是:卡特彼勒204亿美元;约翰迪尔132亿;凯思-纽戈兰97亿;英格索兰96亿;小松72亿;沃尔沃30亿;利渤海尔22亿;日立20亿;克雷克斯18亿;JCB(英国)14亿。世界范围工程机械生产集中度很高,而且还在继续提高。二是专业化生产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组装厂,零部件全部专业化生产,关键零部件基本上是包给专业厂生产,比如说,发动机、传动系统、液压系统。三是区域化、专业化程度提高。缩短订货和交货时间,让生产接近客户,这就是为什么北美和欧洲产量下降的原因。他们的一些企业搬到亚洲、拉美等第三世界,欧美日的产量看似下降,实则增长,他们的产地离客户更近了,譬如在中国。四是小型设备的产量大幅增长。欧美大型土石方施工已经基本完成,工作量下降,一些维修或私人用、家庭用小型机产量上升,主要有:①反铲式装载机(两头忙);②滑移与转向装载机;③伸缩臂装卸机械。这几个机种我国都有,但应用不广泛,产量小。80马力以下轮式装载机产量在上升。
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去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总产值560亿人民币,其中包括电梯。在经贸委发布的“十五”规划里,电梯算工程机械类,产值170亿,其它工程机械390亿,大致合40亿美元,占世界总产值的5.5%,居第七位,排在意大利之后。产量上名列第四,追美、日、德。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特点是集中度比较差,企业规模小,最大的企业徐工集团2002年能达到70亿(可能会超过70亿)人民币,合8.4亿美元,在世界上可以列到12位。其他的则排不上了。进出口:2001年进口大概是18.5亿美元,增长19%;出口6.89亿美元,增长35%,出口比进口增长快。从绝对值上看,进口大大多于出口;出口从96年的2.3亿到2001年的6.9亿,增长了2倍多,但绝对值很小,出口额占销售额10%,占世界流通量1%,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虽然我国工程机械发展很快,也相当有实力,但出口的比例是不相称的,尤其是只占机电产品的4%,这一点应引起我们重视。
四.2003年的预测和对发展工程机械的看法
因为工程机械服务于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所以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关系密切。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大的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城镇化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密切相关。可以说,工程机械行业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和速度是同步的。
2002年一季度,我国的GDP增长是7.6%,二季度8.0%,上半年钢材的消耗和发电量的增长都在10%以上,2002年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是很实际的。从增长的近期因素来讲,一个是国债投资的拉动,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1%,高于上年同期5.7%。比如说公路的投资,不但拉动了工程机械,还有客货车的更新;农村电网的改造,拉动了农村购买力的增强,购买农机具、家用电器;城市道路的投资,拉动了房地产的发展;二是加入WTO后国际经济的复苏,外需增加了18%,对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从增长的长期因素看,一是民间投资的启动,2002年上半年,集体、个人投资增长了15.8%。二是销售热点的形成,比如说汽车,上半年销售了154万辆,增长24.5%。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资源的汇集中心,世界制造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500强中有400强在中国投资了2000个项目。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景气和高速增长不是一个短期现象,预计2003年中国经济仍可保持7%~8%的速度,工程机械行业2002年基数较大,但2003年保持增长10%~15%是有可能的。
对工程机械发展的一些看法:一是工程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行业企业要抓住目前市场需求旺盛的机会,提高产品档次,满足客户新一轮需求。不是盲目扩大生产能力,看到哪个机种好销就上哪个机种,而且上的档次还是大路货,我们要吸取上一轮高速增长的教训,以提高产品档次、发展新品种这个思路来抓住机会,发展我们的行业。二是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新品种,这应该是今后5~10年内行业的主要任务,也是能否稳定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的关键。应该说我们的市场也发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预计到未来不太远的时间,我国客户也要求高档次的产品。据英国投资分析公司分析世界市场发展状况,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客户或经销商考虑的不是价格而是品牌、质量、公司的实力。就跟我们买家用电器一样,在没钱的时候主要考虑便宜货,有一定实力后就要买好的具有品牌效应的,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也快到这一阶段了,用户在不远的将来将需要一大批更高档次的产品。三是营销工作,尤其是外贸,仍然是行业最薄弱的一个环节,目前仍然停留在零打碎敲,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到了一百零几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包括五大洲,但一共才6亿美元,其中一小半还是零配件。我们的产品价格低,销售批量小,应该说潜力还很大。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积极研究推行代理制度,积极寻找合适的代理商,打开销路;二是要积极引进培养外贸人才,对于大企业来说更是必要。三是要上档次,增强竞争力。在进入WTO以后,工程机械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国外大公司纷纷打入,他们的高档次产品价格也具有一定竞争力。如果我国的企业满足于国内低档次的产品市场,竞争的前景不会太好。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增加出口当成一个主要的任务抓。四是要走专业化的生产道路,从世界工程机械生产的趋势来看,专业化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大新产品开发的力度,不要重复走大而全、小而全这条路,待机有意识地走专业生产的道路。国外大量的生产厂变成了组装厂,而我国是组装厂变成生产厂。要进一步提高集成度,提高规模经济水平,走大厂组装、小厂专业化生产之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