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团依靠技术创新迎接挑战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3-06-18 00:00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作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的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13年来,紧跟国际工程机械产品发展最新潮流,依靠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打造企业名牌产品,目前“徐工牌”系列工程机械产品不仅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

作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的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13年来,紧跟国际工程机械产品发展最新潮流,依靠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打造企业名牌产品,目前“徐工牌”系列工程机械产品不仅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而且远销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品牌”,而且在国际同行业享有很高声誉。 


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和市场状况 


当前,我国工程机械全行业约有生产企业1000多家,其中专业厂有490多家,全行业已发展成了18大类产品、288个系列约4300多个型号规格的产品,年产值已达500亿元以上。但在单个企业规模上与国外差距较大,国外大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几十亿美元甚至更多,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更高达200亿美元,而我国年销售过亿元的只有65家,而过50亿元的仅有徐工集团一家。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产品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小、品种规格不全、质量和可靠性及自动化程度不高、零部件配套体系不完善、维修服务不及时等方面,尤其是一些大型工程机械施工产品,我们无论是在质量、价格还是在可靠性上,几乎无法与工业发达国家的产品相抗衡。工程机械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零部件的质量,加入WTO后,我国零部件企业受到的冲击将远远大于主机产品企业。一批规模小、效益差、开发手段薄弱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但是“入世”后也有有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外商来华投资的积极性增强,为我国制造企业提供国外先进管理、产品技术及人才创造机会和条件,有利于我国企业进行改革,提高竞争力;同时关税降低,有利于国外工程机械零部件的进口,将提高国产工程机械主机产品的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另外也有利于扩大融资渠道等。入世后,中国这个大“工地”对国外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有无限的诱惑力,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工程机械发达国家已开始大力在华开办一些独资企业,以增加市场占有率和本国的配套件产品对华的出口量。 


要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技术创新是关健 


徐工集团在成立之初,就紧紧抓住技术创新这条主线,面向国际工程机械市场,引进最新技术,博采众长,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扩大市场规模。12年来,先后引进国外15个国际化大公司的25个系列的工程机械先进产品技术,其中包括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全路面汽车起重机技术、瑞典戴纳帕克公司的振动压路机技术、德国利勃海尔和普茨迈斯特公司的混凝土机械技术、日本川崎公司的装载机技术,德国福格勒公司的摊铺机技术及德国克鲁伯公司的回转支承和钢球技术等。徐工注重将国外高新技术与本企业相结合,不断提高企业自身技术水平,企业开发生产的一大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国内技术领先替代进口的产品,如获国家级新品奖的QUY160吨全路面汽车起重机、国家公安部攻关项目系列登高平台消防车等。目前徐工已形成系列起重机械、压实机械、铲运机械、筑路和养护机械、混凝土机械、举高类消防设备、特种专用车以及回转支承、驱动桥、液压件、驾驶室、齿轮箱等工程机械主机和基础零部件产品,其中60%的产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10%的产品具有国际当代先进水平。徐工把发展与国际大公司的合资合作作为促进国际化的重要措施,已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美驰公司、德国利勃海尔公司以及日本、法国、瑞典等国际著名公司建立了12个合资企业,合资生产液压挖掘机、混凝土机械、小型装载机、高空作业车、驱动桥、力限器等,合资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已占集团总收入的近20%。同时徐工还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在海外建立了北美、南美、非洲、中东、东南亚5个销售区域中心、10个驻外代表处、组建了美国利通技术有限公司等3个境外公司。在技术创新体系上,着力构筑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开发体系 


徐工集团技术中心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国家级科研技术中心,主要负责超前性、关健性、基础性与共性技术的研发与规划,研发企业的未来产品和企业新的增长点产品。各分(子)公司的技术开发部,主要是对单个系列产品进行开发,并对现有产品进行改造、更新、升级和换代,制定、完善工艺和对生产现场的技术服务。同时徐工还在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设立的驻外办事处中专设技术代表,建立快速的市场信息反馈渠道,近年来根据用户需要开发的高原型压路机、热带沙漠型、高原型装载机、K系列汽车起重机普遍受到用户青睐。技术开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徐工每年不仅有30多种国内领先的新产品问世,形成徐工的产品专有技术,而且使每一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都能与生产、市场紧密结合,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向市场,形成效益。徐工集团每年把销售收入的3.3%作为开发科研经费,同时利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投入的专项资金,使企业科研经费得到有效的来源和保证。目前徐工科技人员队伍已有2000多人。同行业第一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徐工建站以来,已有6位博士后在徐工工作,已产生多项国内工程机械领先科研成果,成为又一个新型的企业技术平台。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注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升级,实现后发优势 


徐工集团从1995年就开始与清华大学国家CIMS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863/机器人项目专家组,共同实施“国家863/CIMS机器人化工程机械现代集成制造应用工程”,把先进制造哲理与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信息化工程不仅使徐工实现管理的高效化、现代化,而且大大提升了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能力,通过采用三维设计、运动学分析、有限元分析和虚拟装配,使新产品开发周期由过去一年缩短到3—4个月,如徐工自主开发的G系列装载机,当年设计、当年批量投放市场,受到用户欢迎,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已销售500台,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产品供不应求,在装载机行业降价竞争中成为徐工装载机厂的增长支撑点。几年来徐工信息化建设投入专项资金已达4000多万元,2000年12月,徐工863/CIMS应用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2001年徐工及下属3个企业被评为国家CIMS应用先进单位。2002年徐工集团承担的国家“十五”863信息化项目——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又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技术创新使徐工保持快速发展,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年年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2002年徐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2.45亿元,销售收入75亿元,实现利润4.38亿元,今年一季度完成营业收入33.3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长57%,1至5月实现营业收入已达到64.5亿元,全年预计突破120亿元,成为苏北地区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到“十五”末计划实现主机销售收入15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徐工集团领导审时度势,未雨绸缪,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分析形势,制定了深化改革、加快创新的工作思路,一是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内部管理制度。二是加大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经营机制,促进分、子公司改制,对重点发展的产品实行控股和相对控股经营,其它产品和产业实行参股或退出经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产权制度的多样化。三是加大产品出口力度,建立健全经机制,坚定以产品出口支撑徐工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十五”末计划出口创汇额突破3亿美元。四是加大联合重组和多渠道融资,加速发展增量。五是加快合资合作步伐。在实施以上措施的同时,徐工仍把技术创新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实现经营、财务、开发、采购、生产、销售、人事等的全面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生产辅助制造系统(MRPy)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大力实施ERP系统。产品结构调整将巩固强化起重机械、筑路机械、铲运机械、混凝土机械水平,发展土石方机械、高空消防设备、特种专用车系列化及工程机械桥、回转支承、箱齿、驾驶室等基础件水平,有选择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向潜在的有发展前途的水利机械、环保机械、高原工程机械、小型农用工程机械、大型施工机械的领域进军。加强与国际上具有一流水平的工程机械公司的合资合作,扩大和深化与卡特彼勒等公司的合资合作项目,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进步的起点,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形成代表国内行业最高水平的、具有徐工特色的产品核心技术,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通过以上措施,形成从市场信息、科研院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到市场销售和服务全过程创新的开放型体系,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建成强大的、国际化、现代化徐工集团的发展目标。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