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建筑防水市场乱,乱在何处?房屋漏水这个普遍的现象,让居住在顶层的居民苦不堪言,纷纷把矛头指向房地产商,而房地产商似乎也有难言之隐,又将责任推到了防水材料企业身上。千夫所指,众口烁金。防水材料生产企业“顺理成章”地成为代罪羔羊。然而,他们也有苦恼:有好产品,人家就是不用,即便用了,也有许多相关的条件限制,最后让你企业无利可赚,甚至赔本赚吆喝。他们的苦衷不为外人所知,这里牵扯到商业运作的游戏规则,玩儿不好必殃及自身。所以,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指责,防水材料生产企业欲辩不能,默默承受着各种压力。
这种现象在当今显得极为不正常。在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各类商业运作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同一游戏规则,即公平竞争。令人费解的是,这种公平在建筑防水市场怎么就看不到呢?怎么就有人视这种不正常而无睹呢?记者由于工作关系,接触到防水界的一些人和事,得知一些幕后的信息,深深感受到,不能再让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再“正常”下去了。
建筑防水市场混乱,固然有其表象,假冒伪劣充斥交易市场,扰乱市场秩序,这对于大多数规范运作的企业来讲,无疑是害群之马,这只是表象之一。而一些深层次的现象却不能不让人吃惊。
其一,人为的陷阱。一位朋友曾对记者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老板新建一幢小楼,工程快完工了,一个专家在询问了楼顶铺设的防水材料后,告诉这个老板:“你受骗了,防水材料是冒牌的假货,现在换还来得及。”老板一笑:“我知道,看我怎么对付他。”于是,老板把包工头找来,劈头盖脸一通吼,最后说:“你赶快走人,工钱、材料钱你一分别想拿走,以后房子出了问题还要找你算账。”包工头理亏在先,又惦记着其余工程款,只能唯唯诺诺。这个工程不大,但这件事的影响可不小,因为它有一定的代表性。按常理,没有谁明知有假还用假。过去人们买鸡蛋时,不厌其烦地把鸡蛋一个一个摆在灯箱上,进行光照检验。发现有混浊的蛋,坚决挑出不要,因为那是坏蛋。没有人专拣坏蛋买。虽然防水材料与鸡蛋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商品的本质是相同的,丧失了使用功能只能什么都不是。人们不禁会产生疑问,这个老板是不知情而用了假货,发现后嫌麻烦不予更换呢,还是明知有假不予制止呢?如果是前者,倒还情有可原,毕竟辨别防水材料的真伪比鉴别鸡蛋要复杂得多。如果是后者,则令人不寒而栗。因为这是一个陷阱,人为的陷阱。试想一下,在工程上使用假货,其责任在谁呢,只能是施工方或材料商,业主完全有理由追究其责任,甚至告上法庭,不付或少付工程费用,还算是轻的。施工方或者材料商对此也只能是打掉牙齿往肚里咽。
其二,契约的不平等。建筑工程必须采取招投标方式运作,一纸合同保障了各方的利益。但是,不少实例证明,有人利用契约的方式实施不平等的交易。记者手头有几份标书,推敲起来,蕴意颇深。某标书明确规定,屋面防水采用4毫米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加3毫米厚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卷材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Ⅱ型产品质量要求,开出的最高限价是两层防水38元/平方米。这还不算完,中标方还要包安装费、税金、施工设备费、设施费、劳务费、管理费……总之,投标方必须以总包干价报价。另一份标书简单些,只是在最后“评标”一项中规定:“本次招标企业利润为零得满分。”面对这样的标书、这么苛刻的条件,记者真是无言以对。众所周知,招投标文件就是合同的一部分,作为合同就应充分体现公平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总则第一章第五条明文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两份标书的公平性体现在哪儿呢?业内人士都知道,以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例,4毫米厚国标Ⅱ型产品,仅合理的材料价格就在34元/平方米左右,如果加上防水涂料,再加上各种工程费用,38元/平方米怎能拿下呢?更有甚者,还明确规定供货企业无利润者为满分。这种契约公平合理吗?在这里,合同的公平原则荡然无存。 实际上,这种契约根本没有公平的基础,因为它是由单方制订的,有人形象地称它为“霸王合同”。“霸王合同”之所以能够存在,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有直接关系。应当承认,我国企业、市场的竞争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往往体现在价格竞争上。这种低水平的竞争不仅坑害了企业自身,而且给开发商留下了很大的商业选择机会。也许有人有异议,尽管合同条件苛刻了些,但仍有企业竞标。企业敢应标,就说明他有办法。对此,记者不敢苟同。企业有什么办法,员工要吃饭,企业要生存,你不给他生存空间,他会想方设法撬开一条出路。而这条路通向何处呢?想必大家都清楚,反正不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行业的进步。我们在打击假冒伪劣的同时,不妨想一想,这么多的房屋渗漏,这么多的假货充斥市场,是怎么造成的呢?这难道不是不平等契约在“逼良为娼”吗? 不论是人为的陷阱,还是不平等的契约,都给当事一方带来损失,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这可能就是导致建筑防水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建筑防水领域里的混乱到底苦了谁,施工方叫苦、材料商叫苦、业主也叫苦,可能有偷着乐的,记者没经调查不敢妄言,但最终受害的是消费者应该是肯定的。防水材料是隐蔽工程,消费者看不见、摸不着,完全不知情,直到房屋出现渗漏,方大呼上当。面对消费者的质问,各方互相推诿、扯皮,没见着谁扪心自问:我在其中应负些什么责任。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家若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并统御我们的经济活动,而我们所有的经济活动尽量体现公平的原则,那么,建筑防水市场混乱的局面必定会有所改观。当然,治理混乱、规范市场,我们还应该依赖法规。近期,北京市出台了建设工程监理招标实施办法。这个文件,对涉及资金来源、投资限额、建筑面积及建筑性质以及住宅小区工程明确规定,必须实行工程监理招投标。此项规定对维护建设市场的正常秩序,规范监理市场行为,提高工程建设监理水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疑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