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应尽快完成向高端跨越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3-08-01 10:11   来源:中华机械网

记者:加入W TO之后,很多学者对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提出许多看法,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国制造业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信息产业与制造业是何种关系?

记者:加入W TO之后,很多学者对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提出许多看法,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国制造业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信息产业与制造业是何种关系?

吕政:信息化是服务和改造物质生产过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手段,而不可能替代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信息化与物质产品生产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毛与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当代,信息化无疑能够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人类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决定了生产物质产品的农业和制造业将是永衡的产业。要吃饭,就得有农业和食品加工业;要穿衣,就得有纺织与服装制造业;要住房,就得有建筑材料工业和建筑业;要行路,就得有生产运输设备的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制造业。与此同时,还要有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装备的机器设备制造业。

虽然世界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但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当代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仍然是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为什么强大?主要是因为美国有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强大的制造业。日本和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迅速崛起并成为经济强国,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建立了具有很强竞争力的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造业体系,并大规模出口附加价值高的制造业产品,在国际经济分工中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贸易条件。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制造业及其产品出口的高速增长。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制造业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总体规模已进入世界前列。很多工业品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例如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微波炉、各类纺织品以及日用轻工业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首先也是由于制造业能力的增强。

中国仍然处于垂直分工体系低端

记者: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的一个明显局面是:世界各国将中国作为产品的生产基地,有许多学者称之为"世界工厂",但您在许多场合提到不同的看法,请您阐述一下。

吕政:必须明确指出,目前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业基地"。所谓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业基地,标志必须是,能够向世界市场提供大量的出口产品,而不应仅仅看该国工业产品的生产总量。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工业品多数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是工业生产大国,但同时也是工业品消费大国。各种工业品首先供应国内消费,其次才是出口。2002年中国出口总额为32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位,但只相当于2000年美国出口额的39%、德国的55%、日本的63%。如果今后8年出口额年均增长8%,到2010年,中国出口总额接近6000亿美元,仅仅略高于2000年德国的出口水平,相当于2000年美国出口总额的75%。 再从工业品出口结构看,目前和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虽然近年来机械电子产品的出口额已经超过纺织品的出口额,但在出口的机电产品构成中,也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产品为主。2001年中国工业增加值按现行汇率计算,为4531亿美元,相当于1998年美国工业增加值的31.6%、日本的50.6%、德国的98%。但中国每年进口的机械电子产品超过1000亿美元,而且都是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其中仅半导体芯片一项产品的进口就占国内芯片市场需求的90%。中国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领域,还明显落后于美国、日本和德国。这种情况证明,在世界制造业的分工体系中,现阶段中国仍然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处于垂直分工体系中的低端。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到资本积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限制,在参与国际分工时,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类是发展来料加工型的制造业。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便宜,跨国公司就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工业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及产成品的销售都由跨国公司控制,通过大进大出的方式,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生产加工基地的国家,主要是赚取人工费用,实现劳动力的就业。

第二类是原材料的采购和零部件的制造实行本土化为主,跨国公司控制着研发和市场销售网络。这种类型较第一种类型的层次提高一步,但仍然属于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当然这两种类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往往是并存的,只是比重的高低有所区别。 在这两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GDP增长较快而GNP并没有获得相应增长的局面,附加价值的大头通过转移定价和汇回利润的途径被跨国公司拿回了本国,有时甚至出现发展中国家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结果。我们必须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国际产业分工方式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即在继续发展不同产业的垂直分工的同时,不断扩大产业内部的垂直分工,一种产品可以由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完成。在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之间,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中间产品贸易不断扩大。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高度的专业化分工,每个国家或地区只从事同一产品中的某些环节的生产。跨国公司控制着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并实行全球采购,从而把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便宜的优势与本国的竞争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对于中国来说,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特别是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因此我们不拒绝、不排斥上述第一种类型和第二种类型的发展模式,积极利用外资,欢迎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生产制造基地以及通过大进大出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但是,我们的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不应长期停留在这一水平上,不应只依靠发挥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而应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提高竞争优势,推进产业升级,培养一大批能够进入世界工业500强的大型企业,在技术密集与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中国制造业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的经济构成威胁,并将促进世界经济繁荣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交往过程中,以市场换技术,提升了本国的技术水平,应怎样评价这种做法?今后应怎样继续促进先进技术的引进?

吕政:所谓以市场换技术,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理想和愿望。从积极的方面看,它有利于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但是发展中国家所获得的技术只能是第二流或第三流的技术。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是要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只有当本国技术接近发达国家同类技术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增强引进更先进技术的谈判能力。其次,要形成跨国公司之间在技术引进国的相互竞争的格局,以促进先进技术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不同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出口为导向,而是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导。随着经济的增长,出口总量会不断增长,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逐步下降;出口的目标亦不完全以创汇为主导,而是保持进出口总量的平衡。因此,当中国扩大出口的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向中国出口的机会,中国大多数工业品价廉物美,许多国家通过与中国的贸易,使经销商和广大消费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实惠。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不会对任何国家的经济构成威胁,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