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作为我国压实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连续17年稳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位,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今年企业制定了销售收入25亿元的目标。当前筑路机械行业状况怎样,徐州工程机械厂如何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为此,记者专访了该厂总经理杨东升。
记者:徐州工程机械厂占据了国内筑路机械市场的半壁江山,国内施工工地上每10台压路机就有5台是工程厂的产品,在用户中赢得了“哪里在建路,哪里就有路友压路机”的美誉。近年来,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竞争已波及到一直比较平稳的压路机领域,请您谈谈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
杨东升:竞争形势的确非常严峻。国家扩大内需,投入1500个亿拉动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整个压实机械市场的拉动也比较大。目前工程机械其它行业价格战竞争激烈,而压实机械行业由于我们市场占有率高,价格变化不大,使压实机械行业赢利能力强于其它行业。大家纷纷加入这一赢利空间较大的领域参与竞争,一些过去不生产压路机的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国外知名品牌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现在生产压实机械的国有企业有江阴、常林、山推、临沂、成工,民营企业有三一、中联重科、龙岩,国外品牌有戴纳帕克、英格索兰等,徐州工程机械厂可以说面临着“三面夹击”。我们厂之所以在国内保持长盛不衰,与我们80年代积极引国外先进技术有关,依靠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在市场上十几年保持领先地位。但近几年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内对专利技术的保护不规范,许多厂家把技术定位瞄准我们。我们在设计风格、产品配置、技术配置上的优势已不明显,导致压实机械行业技术相互抄袭、模仿、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循环加剧。
今年预测压路机的市场需用求在8000到9000台之间,市场总量就这么大,蛋糕就这么大,就看谁有本事去抢到更多的份额。目前工程厂在市场中有自己的优势,在用户中保持很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保持着徐工压实机械的品牌,还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如果不改革创新,不加快发展,我们就可能丧失优势。所以今年我们已明确地提出工程厂已到了“二次创业”的时候了。
记者:在面对市场的无情竞争,压路机是否会走装载机行业价格大战的路子?如果不打价格战,那么依靠什么措施继续保持国内压实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
杨东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企业的灵魂,没有创新,企业不可能发展。面对激烈竞争,我们不能走装载机行业低水平价格大战的路子,要发挥我们的长处,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形成自己的专有技术,在技术性能,可靠性上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要抓的工作很多,我想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在产品定位上要高、低并举,“高”是指我们在全液压系列产品上主要瞄准世界水平的产品,提高高端产品技术,采用国际化配套和国际化采购,与国际上保持一致,这一方面我们在同行业中一直有优势。我们已经在液压系统、降低早期故障上进行技术攻关,振动轮技术上申请徐工的专利,在国家863项目智能化技术方面提升,运用自动诊断、自动在线检测,使产品卖出后能随时随地修正产品的性能。“低”是指在常规产品如机械振动、轮胎、静碾压路机的发展上也要体现徐工特色,低端产品不等于低质量产品。我们要把可靠性放在第一位,不断进行升级换代,如机械驱动压路机采用国内领先的电液换档变速箱,提高操作的舒适性和可靠性,使用户有轿车化的感受。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巩固了徐工低端产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已在今年的市场上产生较好效果。
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开拓新的增长点。我们如果单打一,只在压实机械竞争,不管做得多好,市场份额就这么大。要实现2005年徐州工程机械厂规模达到25亿,如果仅靠压实机械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规避压实机械风险,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实现以压实机械为主导产品,实现筑养路机械成套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我们已清醒认识到工程厂发展应始终定位在“路”上,围绕“路”做文章。现在我们国家高速公路公里数仅次于美国,要围绕道路养护做文章,这样进入成本低、门坎低,技术有优势,而且广大用户对我们也熟悉。这几年我们开发的沥青拌合站、路面冷铣刨机、稀浆封层机等,已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目前我们集中力量与交通部联合开发一直依赖进口的大型道路养护车。通过重点发展养护机械使工程厂成为国内筑、养护机械成套设备主要供应厂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