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沈阳无疑是重要一站。沈阳提出“东北振兴,沈阳先行”口号,并且早早迈出了坚实步伐。
沈阳怎样先行?带着一系列问号,记者开始了对沈阳老工业基地最基层的实地调查———
一看国企改制闪亮点
现在沈阳纯而又纯的国有企业已不多见,“合资”、“转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目前沈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最突出的语汇。大刀阔斧调整工业布局、促进企业转制,老工业基地迸发出前所未见的潜能,主要经济指标创10年来最高增幅。正如沈阳市委书记张行湘所说,“东北振兴,沈阳先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现在的关键,不是上级支持、宏观环境,而是我们自身如何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加快发展。
国企的活力在于“运动”
记者采访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在有“东方鲁尔”之称的沈阳工业老区———铁西,这个称谓如今已为铁西嗤之以鼻。为什么?沈阳人说,一味靠国家扶持和补贴的“鲁尔模式”拯救不了铁西。铁西改造有过类似教训,作为国家第一批改造试点,15年中240亿元国家投资注入铁西,而巨额资金输血并没有改变铁西从老大位置上渐行渐远的命运。没有退路的老工业基地在2002年6月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杂乱破旧的工厂从此改天换地。老区新变缘起一个新思路。
若非刨根问底,记者很难相信眼前有着现代厂房和全新设备的黎明毛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前身就是已经破产的沈阳“一毛”和“二毛”。企业何来起死回生的神力?公司董事长张世利对记者说两个字:搬迁。从城区黄金地段搬迁到与铁西合并的开发区,仅级差地租一项每平方米即可获益上千元。破产破到丁当响的“一毛”、“二毛”靠盘活存量筹集的1.6亿元资金,新厂房起来了,新设备进来了。企业完成转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职工后顾之忧得以解决。
一年来,铁西搬迁改造112户企业。让搬迁“搭载”新使命,铁西区把搬迁的意义看得不简单。铁西要求国有企业在搬迁的运动战中,同时进行合资、转制。加速国有资本与国际资本、民营资本和社会其他资本的有机融合,力求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加国有资本活力。比如沈阳农机公司通过搬迁一次性并轨了7700名职工,偿还了8000万元的债务,随后与宁波奥克斯集团合资,实行民营化转制,投资10亿元在开发区建设新厂,一举壮大为年产值40亿元的骨干企业。
调查视线中,沈阳重型机械集团为代表的另一批国有企业还在原址,仿佛没怎么“运动”。不过,当记者走进车间、班组,分明感受到改革改制如一股炽热的岩浆在企业内部涌动。说起“沈重”的起伏历程,老员工任明十分激动,“一个‘沈重’就为国家重大装备贡献了87个‘中国第一’,包括第一台万吨挤压机、水压机,包括支撑起南京长江大桥的桥板设备,但走向市场经济,‘沈重’却再也支撑不起自己的体重。失去计划订单,市场急剧萎缩。全厂11000名职工,7000人下岗,厂外还有离退休职工6700人。工资开不出。”市场逼迫“沈重”开始减重,全面实施公司制改造,分离辅线,精干主业,全力主攻核心制造技术。“沈重”攻关有多项指标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在西电东送招标采购中,因“沈重”的参与,为国内电厂节省经费超过6亿元。市场厚馈重回高地的“沈重”,10个月送来10亿元订单,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沈重”迈出的外向经济步伐更令同界侧目。“沈重”以设备作价出资在俄罗斯组建企业,成为中国重机行业第一家到国外办厂的开路者。迄今“沈重”麾下已有12家合资企业。请进来,走出去,“沈重”可谓运动不止。
二看下岗职工出路广
伴随最后一名下岗职工从再就业服务中心的退出,沈阳各级政府部门开始把并轨职工的就业问题作为全市的“天字号工程”。沈阳一方面果断对591户中小企业进行了转属转制,一方面顺利实现24.8万名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今年以来,沈阳市开发就业岗位10万个,实现就业和再就业18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大龄困难对象3万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2万人。政府在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同时,出台了《公益性岗位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办法》。细节周到,可见一斑。
在新发展中解决就业
从铜厂下岗的王研2002年拿到了并轨补偿金9000多元,虽然这笔钱缴足保险已所剩无几,但现在王研不愁了,她在铁西新开张的一家超市里当上了一名保洁员,每月收入400元。
一年来,沈阳市仅铁西区就投入10亿多元,并轨企业115户,并轨职工6.9万人。在并轨中企业拖欠职工的各类保险100%缴足。企业曾拖欠职工的工资、丧葬费和个人垫付的保险金等内债共2.3亿元,也全部偿还。顺利并轨之后,人往哪里去?
在新发展中解决就业是老工业基地开辟的第一条途径。今年铁西区新增工业企业261家,成为就业的主战场。仅上半年就开发岗位2.4万个。在企业搬迁原址————新华街和北二马路,记者看到,大型购物中心、汽车超市等新兴业态正在崛起,不但创造了可观的利税,还提供了成千上万个服务岗位。对大龄失业人员,铁西区采取购买公益性岗位直接扶助的途径。政府将购买的3000个公益岗位,居民只要有就业需要马上可以安排就业。像治安巡防员每月由政府代缴代扣社会保险之后还能有700元左右的净收入。可见政府为公益性岗位支付的成本不低。
街道、社区开辟的家政服务等就业蓄水池,则是离失业并轨人员最近的关怀。在兴工九委社区,记者碰见了老熟人————黄凤珍,她就是被国家、省市多次表彰过的黄大妈。以“黄大妈”为名头开办的再就业服务连锁站(店)已达16家,社区内小吃店、书报亭、理发店等再就业点达90个。算下来,“黄大妈”介绍了多少岗位?3900个。现在,“黄大妈”三个字已经成了全国最著名的再就业“商标”,多远都有来黄大妈这儿找工作的。有一天还来了一个广东的,想掏一百万买断“黄大妈”商标使用权。老人家一听急了,“你要是给再就业做贡献,我一分不要,你可以无偿使用,若想别的,拿一千万来也不成!”据我所知,黄凤珍不但不谋利,还每月往职业介绍站倒贴许多水电、电话费。
铁西只有一个“黄大妈”,可像“黄大妈”一样为再就业默默尽职的基层社区干部,在铁西,在沈阳,有成百上千个。稳定,就在沈阳各级政府编织的一层又一层细密、温暖的网中。
图为“沈重”的重点装备生产车间。
三看社会保障措施硬
沈阳有数十万产业工人和“一五”时期建设起来的厂房设备一样迈进了老龄化。
曾几何时,沈阳社会保障统筹资金没有一点盈余。在试点中艰难跋涉,终于拨云见日。
沈阳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总数为125.5万人,养老保险金社会发放率达100%;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参保人数为149.6万人;失业保险保障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参保人数为127.4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居民达到17万人。沈阳的想法很朴实:让工人兄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事无巨细,应保尽保。
棚户区的变迁
艳粉街是哪儿?是沈阳市最大最破的棚户区。
11月20日,记者就站在艳粉街,再也寻不见棚户区破烂的影子,哪怕一点点。满目新楼幢幢,人居惬意。
年过花甲的金大雷可谓艳粉街变迁的见证人。“艳粉街没改造前我们一家住5平方米的土坯屋,你想得挤成啥样?逢雨天是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半夜起来往外掏水。”金师傅觉得过去的日子真是没法提。说到艳粉街改造回迁新居,金师傅说着说着又激动起来:“党没忘咱们老工人啊,我是艳粉街的首批回迁户,省委书记闻世震亲自给咱发钥匙,我心里呀真有说不出来的好。以前做梦都想住楼,现如今咱老两口住个大套间,儿子大小是个老板,住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还买了车。你说我还图啥?”据艳粉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申维民介绍,艳粉街4万多居民都搬进了花园小区。因为环境好,外边的人都往这奔,人口增加近一倍。
和艳粉街改造相似,沈阳最大的工人村也同时进入了全面改造阶段。为保证特困职工入住新居,区政府拿出4000万元用于补贴,又拿出2000万元补贴供暖,确保“暖屋子工程”温暖千家万户。在社会保障“三险”之外,铁西区还筹资1亿元解决社保体系之外的问题,比如向集体企业未参保的职工发放生活费,向老劳模等发放生活补助金……把群众的利益当成自己的事办,铁西的干部不等待群众上访,纷纷入户下访。区里还印发10万份民情调查表,只要群众还有不满意,立即采取措施全面加以解决。没有解决和解决不好的,群众可以拨打“区长直通车”专线电话,难事特办。到8月底,铁西区信访总量下降了75%,到10月底,已有95%以上的信访案件结案息访。
全国劳模张成哲感慨系之:我当了一辈子劳模,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振奋,现在我为自己是名沈阳人感到骄傲。尤其是铁西区,真是今非昔比,作为在铁西生活多年的老劳模,我心里十分欣慰。
四看老基地迎来新春天
沈阳老工业基地有几个明显改变:今年1—10月,工业增长对GDP贡献率达到64.6%;工业产品出口由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沈阳市外贸出口15.7亿美元,同比增长48%;外商投资介入老工业基地改造势头迅猛,直接投资增长86.3%,年底可望达到20亿美元;汽车、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雁阵效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971亿元,同比增长31.4%;能为以上增长做注脚的是沈阳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实现98.4亿元,增长29.8%。
“壮二兴三”增后劲
“沈重”技工大赛状元卢峰有一精辟之言:“不要光研究人往哪里去,更要想方设法使人有地方用。”下岗职工有去路,在岗职工有大路,人尽其才,老工业基地何愁发展?
沈阳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在综合研究了沈阳的比较优势之后,坚定地扛起了工业立市的大旗。老工业基地不能退二进三,二产要壮,三产要兴。
在铁西新区,一个个布局整齐的工业园区显现出强劲的活力和竞争实力。中国第一台宝马车就诞生在这里,众多的“沈阳造”从这里走向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没有的是散乱,有的是70家零部件企业拱起的汽车产业集群,53家工程机械企业拱起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还有医药化工、食品包装、冶金加工、纺织印染;没有的是各自为战,有的是协作配套,共生共荣,比如新区崛起的汽车贸易产业带就是紧紧依托二产兴旺起来的“制造服务业”,这是铁西产的新名词。重复建设,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在铁西没有市场,该退出的就退出,有49户生存无望的企业在彻底解决了人员债务问题后彻底退出。“劣势退出,是让别人更好过,让自己不难过”。这就是铁西老工业基地的生存辩证法。铁西更看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证明社会经济的实在进步,一看企业利润有没有增加,二看职工福利及社会保障做实没有,再有一个简单的衡量办法就是政府财政收入有没有同步或大幅增长。仅铁西区区本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就达62.3%。
老工业基地还有比增长更可喜的事。世界制造业转移,给了老工业基地一个意料中的“礼包”。因为你的二产活了,有竞争力了,人家就越来越看重你。
沈阳铁西区委书记谷春立有一句话给记者的印象很深刻:国家重视就是东北振兴的最大政策。不等待国家投资,不用铺排新项目,民资、外资的大量涌入,早已烘热了“东北概念”、“沈阳板块”。市场机制完全起作用的时候,那就是老工业基地的春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