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对重型矿山机械行业的影响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4-02-19 14:00   来源: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网

从1月1日起,重型矿山机械行业保持17%的出口退税率不变的产品有:电动滑车及提升机、千斤顶、卷场机、装船卸船机、各种升降机及输送机、架空索道、矿用电铲、矿用及凿井钻机、金属冶炼及铸造机械、金属轧机、辊压成型

从1月1日起,重型矿山机械行业保持17%的出口退税率不变的产品有:电动滑车及提升机、千斤顶、卷场机、装船卸船机、各种升降机及输送机、架空索道、矿用电铲、矿用及凿井钻机、金属冶炼及铸造机械、金属轧机、辊压成型机。其他产品如含洗选、球磨、破碎设备,各种工业炉窑及其燃烧器等都由17%降到13%,下调4个百分点。

记者近日就出口退税改革带来的影响采访了几家企业,尽管整体对国家实行此政策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但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出台,对企业还是产生了很大震动。

赢利空间缩小

“退税改革显然使赢利空间减小了,我们还担心地方赖账。”这是一个洗选设备厂老总发出的心声。该公司出口的设备退税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致使当年可望赢利100万元的产品面临着不赚钱的尴尬局面。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郑国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多数重机产品出口退税率下降4个百分点,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或减少企业利润,影响企业竞争力。尤其对一些靠价格优势出口,价格竞争又十分激烈的产品影响更大。有些主要依靠出口的企业,如生产提升机等产品,由于批量小,成本高,有可能难以生存,面临淘汰。

税制改革给像中信重机这样具有自主出口权的企业也带来了挑战。2月9日,中信重机财务部负责人称,此次税改总体上看不到利于企业的外贸出口。

郑国伟建议,一方面要努力降低出口成本,减少中间环节费用,大力扩展自营出口。自营出口费用太高的,要寻找委托代理商或中间人,扩大出口,缓解出口退税额减少的影响。另一方面要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增加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的出口,如连铸机、轧钢机等。

担心地方赖账

此次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行中央与地方按75:25比例分担超基数出口退税款,这一新政策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担忧。

郑国伟说,这个规定是合理的,但具体操作难度很大,可能难以落实。这是因为:

首先,有些产品出口地与货源地不统一,产生了收入与退税分离的问题。生产企业的产品增值税交给当地政府,如果产品在异地出口,要由出口地政府退税,出口地政府当然不会同意。外贸公司收购外省市产品(含成套设备)在本地海关出口,如何要生产企业所在地政府退回这25%的税款,很难办。有资料显示,目前天津市出口的货物,约有50%是外地生产的。因此,企业反响很大。

其次,中央财政企业所交的增值税,按25%返回地方后,地方又按一定比例由省地县三级分摊。如果出口产品要退税,要从省地县三级退回,过程非常复杂,难以落实。有些市县经济困难,可能无法拿出退税款。

在采访中,许多企业对此顾虑重重,他们表示,税改之后有三怕;一怕地方财政不能及时全额退税;二怕异地出口地方财政不予退税;三怕在不退税的情况下还指令要求企业扩大出口。

现在重机行业不少企业、不少产品的出口利润并不高,在退税率已下调的前提下,地方财政如果再不能承担相应的出口退税责任,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对此,郑国伟指出,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制订管理办法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保证企业能够足额及时退税,建议先从中央财政统一退付给企业(即包括地方应退的25%在内),再按出口产品货源地统计,同时将25%的退税款先从应退还给省、市、自治区的增值税中扣除,再将其余部分退还地方。这样既方便企业,又简化手续代理制,但目前仍实行收购制的,要制定专门办法解决应由地方负担的25%的退税款问题。

出口增速将下降

尽管“新账不欠,老帐要还”有利于企业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利息支出,提高经济效益。但是,此次税改仍将会影响企业出口的积极性,短期内出口增速将会下降。

我国出口退税调整历史表明,商品出口与退税率紧密相关,出口退税变化会及时、敏感地反映到出口额的变动上。1995年、1996年,国家两次调低出口退税率,1996年出口增长率仅1.5%,两年增幅比上年分别下降9.0个百分点和30.5个百分点;1998年、1999年两年内国家9次提高出口退税率;2000年出口比上年增长27.9%。可见,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出口额变动影响很大,在商品出口结构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下调出口退税率将会导致出口增幅萎缩。

如中信重机这样的国有大型企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是在抵税,即用外贸退税抵消部分内贸税。而受企业传统技术储备的制约,中信重机抵税的优势产品主要集中在窑磨类建材设备及其备件上。

在中信重机的营销板块中,这类产品属附加值高、有望做大做强的产品。但由于税制改革保护的享受17%退税率的商品名称代码细则中未包括中信重机高附加值建材类产品及其备件,使近年来呈紧缩趋势在中信重机外贸出口雪上加霜。据统计,2002年中信重机出口产值240万美元,2003年为100多万美元。

中信重机有关人士认为,对产品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退税改革,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尤其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如果因为税改让企业感到出口不划算,那么我国重机产品出口前景将不容乐观。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