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西大学获悉:该校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张仲卿教授及课题组经过20年的持续努力,在碾压混凝土高拱坝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碾压混凝土(以下简称RCC)筑坝技术自问世以来,因具有水泥用量小、水化热温升较低、施工工艺简单、工期较短、经济等优点,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1984年,由张仲卿领导的科研小组就RCC拱坝建筑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他们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于1986年3月首次阐述了利用碾压混凝土材料建造拱坝的概念,并在岩滩上游围堰工程获得成功,拉开了深入研究RCC拱坝的序幕。
据介绍,近20年来,张仲卿带领课题组通过参与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与国家自然科学资金资助项目,较系统地研究、总结了RCC筑坝技术,提出了中低RCC拱坝不分缝、通仓薄层碾压连续浇筑会产生温度裂缝,但对拱坝安全不会造成严重影响的见解;并通过对RCC拱坝仿真结构模型试验,揭示了高RCC拱坝的破坏形态和规律。他们在国内外首次开展了碾压混凝土拱坝仿真结构模型试验研究,直接采用与工程相同的筑坝材料和施工工艺,整体模拟原型拱坝,避免了复杂的模型材料的相似转换,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碾压混凝土拱坝的本构关系和碾压混凝土分层施工所形成的呈层结构特征;开创性地揭示了碾压混凝土拱坝可能沿层面破坏的机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