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国有企业在引资嫁接、资产重组、实施股权多元化进程中,妥善安置职工、妥善安置原企业领导人和功臣、妥善解决银行及其他债权人权利——
地处西部的工业重镇宝鸡市,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工业经济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在国有企业经营困难,面临重要转型的特殊时期,宝鸡市以引资嫁接、资产重组、实施股权多元化为突破口,大刀阔斧地进行国企改革,短短几年内,全市大中型企业改制面达到了77%,其中市属大中型企业改制面达到了81%;中小企业产权改革面达到了96%,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这场改革中,不但没有因涉及职工和债权人利益而引发的聚众闹事、上访等不安定因素,还使宝鸡的工业经济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关中地区之首的速度增长,且在招商引资中屡获奇胜。
是什么促使宝鸡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呢?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妥善地处理了企业职工,妥善地安置了为国企发展做出过贡献的领导干部和妥善解决了银行及其他债权人的权利等是国企改革的催化剂,这被宝鸡人形象地称之为“三个善待”。
在宝鸡国企改革之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指出,国企职工是改革的主体,也是国企改革依靠的主要力量,必须切实维护职工的权益、妥善安置。
宝鸡叉车三厂在改制中可以说完整地走过了国企改革的每一步,2002年该厂处于瘫痪状态,2003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盘活了资产,企业出现了转机,后来又靠大联强,与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宝鸡杭叉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上岗职工实现了身份置换。在职工安置上,他们首先解决了70%职工的工资、三金拖欠及有关费用报销问题,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下的职工发放退养金直到退休;5年以上或30年工龄的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代交养老保险,直到退休。然后在新企业中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通过这些扎实细致的工作,使职工心悦诚服,上岗职工的工资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原厂“飞走”的8名技术人员,如今也“凤回巢”了。
据宝鸡市劳动部门统计,由于国企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01年前全市还有7.76万下岗人员,到2002年底就降到了5.72万人,2003年全市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3.15万人,其中重新上岗的下岗失业人员就达2.58万人。
国企领导干部是国企改革的组织者和直接责任人,特别是那些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企业负责人和为国企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功臣,更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可贵资源。宝鸡市在国企改革中并没有让这些人下台了之。而是进行了妥善、合理的安置。其一是通过管理层个人出资持股,在新组建企业中竞聘任职;其二是在即将成立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中担任监事职务;其三是由市经贸委建立针对这类人员的个人信息资料库,并将在呼之欲出的宝鸡企业经营咨询机构中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同时,在这场深刻变革中,市委、市政府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教育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牢固树立以企业为本的思想,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陕西汽车齿轮总厂在与湘火炬重组中,该厂厂长李大开带头下岗,作为普通一员与职工一起应聘新企业的感人一幕,才有了许多国企领导人面对改革提出的“不要位子,不谋私利,不留后路”的“三不”口号。
宝鸡市在国企改革中,把妥善对待银行和其他债权人的权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每个具体项目都与银行和债权人协商,达成谅解与共识。或采取债随资走,或背上一定比例的债务,或以债转股的形式妥善处理,不让其悬空,更不是一逃了之。那么到底落实的怎么样呢?工商银行宝鸡分行副行长李骏对记者说:“在国企改制中,银行几乎参与了全过程,在政府的协调下,企业主管部门、国有企业、投资方、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大家坐在一起,面对具体问题,促使债务的落实。几年来,我们银行共实施债转股企业9户,划转债务12.3亿元,核销了22户企业呆帐,金额达2亿多元;还重点支持了36户企业的分立和兼并重组,涉贷款本金10亿多元,同时盘活本行不良贷款1.5亿元。”
凤县锌品厂2000年被东岭集团租赁经营后,基本上实现了原厂职工全部上岗,同时背走了原厂7560万元的银行债务,至今年2月底已按月兑清了626.4万元利息,并且还将很快还清原企业所欠的890多万元利息。这个企业改制的成功,使放贷的农行凤县支行由过去的亏损户一跃成为全省十优银行。良好的银企关系,使该行在企业扩大规模时,又放贷7800万元,扶持其做大做强。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宝鸡市在国企改革中共落实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债务11.5亿元。债务问题的妥善处理,为宝鸡的国企改革和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