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贫困母亲的明天
在中国的贫困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贫困母亲。她们中不少还生活在极度的贫困状态,口粮不足、缺乏收入来源,更享受不到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基本社会福利。她们的文化素质、健康状况很差,80%以上是文盲,半数以上患有各种妇科病。为了孩子和家庭,她们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困苦和劳累。在中国的贫困人口中,贫困母亲的生活境遇最为艰辛。
母亲不应属于贫困。回报母爱,帮助她们摆脱贫穷、愚昧和病痛,应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为此,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和中国人口报社于1995年初共同发起实施“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通过向海内外募集资金,建立幸福工程专项基金,通过卓有成效的救助行动,唤起社会各界对贫困母亲的关注和支持。
治穷――以“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方式扶助贫困母亲发展家庭经济,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她们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提高经济和社会地位;
治愚――扶持村一级兴办母亲学校及各类培训班,帮助贫困母亲扫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二门致富实用技术,懂得生殖保健知识;
治病――帮助贫困母亲检查和治疗常见妇科病,向她们提供生殖保健方面的健康援助。
幸福工程实施9年来,以扶贫济困、回报母爱的深刻情感内涵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救助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截至2003年底,幸福工程已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个县(区、市)建立了项目点,投入资金2.14亿元人民币,另外,“幸福工程”还向各项目点免费提供了1100余万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帮助贫困母亲治疗常见妇科病。受助贫困母亲已达13万人(户),直接受惠人口逾近60万。
在幸福工程各地专设机构的组织管理下,她们利用幸福工程资助的1000~3000元启动资金以及各项配套服务,经过短短一至两年的辛勤劳动,绝大多数家庭的人均收入从低于当地平均水平超过了当地平均水平。她们还积极参加幸福工程治愚、治病活动,文化、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许多人成为当地的脱贫致富带头人,有的被选为村、乡、县级干部或人民代表。她们的孩子重新走进课堂,她们的家庭因注入了希望而焕发了活力。她们的经历,昭示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对于贫困母亲,只要给予一点点帮助,给她们一个发展的支点,她们的命运就会发生深刻而生动的变化。
母亲给予了我们人世间最真诚无私、最博大崇高的爱。当母亲需要帮助时,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为母亲做了些什么?我们还能为母亲做些什么?
作为跨世纪的社会工程,幸福工程将继续支持政府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目标:将把救助领域拓展到城市特困母亲;将始终关注母亲,以帮助贫困母亲为己任。我们愿以真诚而执著的努力,呼唤海内外各界团体、企业、个人同我们携起手来,架起一座爱的桥梁,共同帮助贫困母亲走出贫困,走向幸福!
云南昭通昭阳区小龙洞乡陶兴美
陶兴美,38岁,云南昭通昭阳区小龙洞乡宁边村人。全家4口人,2亩地收成200斤苞谷和洋芋,只够吃2个月。其夫在本地打小工,每天能有4元(或给粮食)收入。15天前她在家里的地上生下一男婴,吃的是村民送来的苞谷饭。
一双母亲的手
洋芋是西部贫困山区贫困家庭的主要吃食
紫云县水塘镇格井村罗登兰的“新房”
这是贵州紫云县水塘镇格井村罗登兰的“新房”,缝纫机和2床被是她的陪嫁。
青海玉树州结隆乡贝拉
贝拉,27岁,青海玉树州结隆乡杂年村人
贝拉,27岁,青海玉树州结隆乡杂年村人。全家4口人,家里牲畜全部死于1995年底的一场雪灾。生活靠政府救济。
四川布托县木尔乡吉哈么牛扎
吉哈么牛扎,50岁,四川布托县木尔乡叶尔村人
吉哈么牛扎,50岁,四川布托县木尔乡叶尔村人。其夫3年前病死,她共生育5个孩子,只存活2个。孩子们的学习费用由政府支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