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引发塔式起重机事故的生产制造、安装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原因,指出加大管理力度、降低塔机事故的防范措施。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高速发展,塔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塔机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给国家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虽然国家逐步加大了管理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强化管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所致,效果不尽人意,由塔机引发的事故居高不下。近两年来,我市就发生塔机事故9起,死亡7人伤9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如此惨痛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生产、安装、使用、维修、管理、监督脱节,国家法规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监督管理难以推进等都可能引发事故。根据我们历年来对塔机检验过程中所见所闻,特别是近两年来对部分塔机检验结果统计,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生产制造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塔机需求剧增,塔机生产厂纷纷上马,一些制造厂也超能力扩大生产规模。部分塔机制造质量不能保证,安全性能难以达标,少数质次价廉的塔机流人使用环节。2002-2003年我站对本市400余台塔机进行了安全技术检验,约占全市塔机总量的1/4,根据检验情况统计,在用塔机的70%是2000-2003年内购置的。其中有20%的塔机存在制造方面的质量缺陷。
1)焊接方面的缺陷 焊接工艺不正确,焊接设备落后,焊接工人技术差,造成结构件变形、焊缝裂纹、夹渣、气孔、偏焊、漏焊、咬边、焊不透等现象存在。
2)几何尺寸精度差 使杆件受力不均匀、不合理。如塔机起重臂、平衡臂与塔帽的支承座处,孔比轴销大2-3mm,支承部位空隙达到20-40mm,塔机工作中引起塔身的晃动冲击,使轴销承受过大的拉力和剪切力。容易导致轴销破坏,造成臂架坠落。塔机标准节、臂架结构件形位精度达不到要求。杆件形心线汇交误差大,偏心加大。工作中容易造成承压杆件屈曲失稳,给安装拆卸带来困难。
3)不按规范要求生产 任意加长臂架长度,增加塔机高度,变更材料与几何尺寸,随意取消和代用某些杆件或零部件。采用廉价劣质钢材或废旧钢材,质量和机械性能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先天不足给后天的使用带来困难,引发塔机事故的发生。
4)安全装置缺陷多 有些厂家为了降低塔机造价,不设安全装置或配置劣质产品,安全装置精度和灵敏度差,达不到设计要求,起不到安全保护作用。
5)随意"修旧利废" 有些厂家擅自收购已淘汰的废旧塔机或旧钢材用于翻新和制造塔机。2002年,我市就发生了两起因上述原因造成的重大伤亡事故:2002年4月曲阜市一工地,一台用废旧钢材改造的QT20塔机,在使用中起重臂从支承处断裂,起重臂和平衡臂坠落,造成塔机报废;6月份兖州市一家建筑公司购置了一台某厂改制的QT20塔机,在使用中起重卷扬机滚筒支承座突然断裂致使重物坠落,当场砸死一人,造成机毁人亡的恶性事故。我们在事故现场勘察中发现,这两部塔机都未设安全保护装置,塔机制造质量很差,材料锈蚀严重,零部件缺陷明显。
2 安装使用原因
根据我站数年来检验塔机和参加塔机事故分析调查统计,违规安装及不合理的操作是塔机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1)不设安全保护装置、安全装置失效或人为地取消、调整不准确,使安全防护失效是在用塔机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为了超载及别的原因,取消力矩限制器或短接部分控制线路;高度限制器的失效,造成过卷扬拉断钢丝绳,重物坠地伤人;违章作业,斜拉、斜吊重物导致塔机事故时常发生。
2)不按规定铺设轨道基础、轨道固定不牢固、基础沉陷、预埋地脚螺栓违规设置、砼基础浇灌不合理、坡度超差,造成塔机塔身垂直度远大于标准要求,易导致塔机倾翻事故的发生。如2002年4月份,嘉祥县某建筑公司在安装25tm塔机时,地脚螺栓未按规定要求制作,使用中地脚螺栓撸断螺纹,塔机倒塌砸伤6人,塔机报废。
3)使用单位抢工期,使塔机实际工作运转超过设计规定的工作级别。长期超荷载运行,导致钢结构过早产生疲劳破坏,不但缩短了塔机的使用寿命,而且易造成事故。
4)工作中违反操作规程,越级换挡,启动、制动过猛,反车制动,特别是在回转过程中,刹车采用反车制动,增大冲击,过大的惯性导致输出轴的破坏,臂架回转处于失控状态,易导致钢结构焊缝开裂,引发较大的危险。
5)吊钩磨损变形,无防脱钩装置。钢丝绳断丝、磨损超标后不及时更换,吊重捆绑不合理,重心偏移,起吊后造成重物坠地,引发人身伤亡事故。2002年5月份,邹城市欧陆商城商住楼施工中,塔机吊钩无防脱钩装置,起吊砂浆过程中,钢丝绳系挂不牢,升到第6层时,吊斗钢丝绳脱钩,吊斗坠落,砸死一人。7月份,济宁市中区某公司在施工中,塔机起重钢丝绳磨损断丝超标后,继续使用,起吊楼板时,钢丝绳破断,楼板坠落,砸死一人,重伤一人。群塔施工时,作业动作不协调,操作人员失误,经常发生吊具或臂架相撞、关连拉扯等。使塔机承受意外冲击荷载,造成金属结构屈曲失稳和塑性变形,导致塔机的破坏和伤亡事故。
6)塔机超期服役,报废更新周期过长,导致钢结构与工作结构达到疲劳临界点;电气老化、机构装置的磨损、塑变,长期使用和损伤后,得不到更新修复;修理中不遵守原始设计,任意取消或代换重要零部件;随意焊补,焊割,火焰校正,造成钢结构应力集中,脆变断裂,破坏了钢结构的完整性,易导致塔机整体连锁性的破坏。
7)在电气控制方面,不按规定设置过流、漏电、接零接地保护。随意更改控制线路造成安全保护装置的失效。由于电气线路过长、老化或电缆截面过小,造成线路过热,降低了绝缘电阻值,导致触电、漏电事故时常发生。
8)塔机安装不规范,安装人员文化素质低,安装技能差。我市2003年就发生3起因安装原因而发生的事故,其中7月份邹城市某工地一台120tm自升式塔机在拆卸过程中,由于指挥人员与操作人员配合失误,把臂架顶出套架,造成臂架的整体坠落,当场砸死3人,伤1人,塔机报废。
3 管理方面的原因
3.1 使用单位管理因素
根据2002、2003年塔机检验结果统计,一些大中型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制比较健全,塔机检验合格率达90%以上,操作人员持证率达98%以上。但是60%以上的小型施工企业、个体队伍或挂靠队伍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体制薄弱或未设安全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素质低等现象。塔机安装后不验收安装质量,使用中不检查,只要能运行就敢使用。在塔机购置上,不进行市场考查论证,只考虑价格便宜,无安全质量意识。在这些施工队伍中,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普遍,持证率只占60%左右。
部分塔机司机文化素质低,有的甚至对塔机型号、起重力矩、最大吊重量、塔机应配的安全装置一无所知,更谈不上了解操作规程。50%塔机安装队伍没有经过国家法定部门资格认可,这些无资格安装队伍对塔机安装、调试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安装完毕后不管安装质量如何,不经检验就投入使用。根据近几年统计,主动上报申请安装检验的低于20%。根据我们检验统计结果,小型施工企业及个体施工队伍,塔机安装检验合格率仅在20%左右。因此塔机事故的频频发生绝非偶然。
3.2 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
塔机监督检验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国家赋予的职能和权力,加大管理力度,监管好塔机制造质量,增强制造厂、安装使用单位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
要保证塔机的制造质量,就要规范生产厂家的质量管理。关、停、并、转劣质产品生产单位和非法制造厂家,受地方经济制约,在实施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作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部门,十几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致使塔机管理处于一个薄弱环节,监检力度不能到位。
有些施工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对塔机的安全管理躲避、不配合,使塔机安全检验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4 防范措施
要避免塔机事故率频繁发生的现象,就要加大管理力度,各管理部门应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认真落实国家法规政策,尽职尽责,共同努力。
1)源头治理,防范未然 塔机生产厂家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制造过程中,按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零部件,采用正确的生产加工工艺,保证塔机零部件与钢结构可靠性和整机组装精度。选用的安全装置要质量可靠,易于安装调试。电气设备及控制元件质量好、耐用。随机出厂技术资料齐全有效。
2)加强管理,正确使用 增强使用单位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者的思想素质和管理水平,是减少塔机事故的必然途径。使用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起重机械法规政策,服从国家法定管理部门的监督,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购买质量可靠的合格产品。塔机的安装、维修、保养要选择有资格认可的队伍承担,并按照要求申请安全技术检验部门进行安装验收和定期检验。塔机操作人员要按照规定进行资格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使用单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对塔机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和维修保养。从塔机的选型论证、购置、安装、使用、维修、保养、报废制度等方面,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塔机经常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3)依法整治,监督到位 起重机械安全监督检验机构,要以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文件为依据,对辖区内的塔机从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要做好这项工作,各管理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大法制宣传、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力度,使塔机制造厂家、使用安装单位和个人知法懂法,遵纪守法,并充分认识到加强塔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加强自身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才能使塔机的安全管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