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企业的装备规划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4-05-26 09:58   来源:网络  作者:陈卫权

机械化施工水平是衡量施工企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和标志,施工企业装备水平是构成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施工设备是支持企业机械化施工水平的基础。施工企业装备规划是合理配置施工设备的依据,对施工企业资产、

机械化施工水平是衡量施工企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和标志,施工企业装备水平是构成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施工设备是支持企业机械化施工水平的基础。施工企业装备规划是合理配置施工设备的依据,对施工企业资产、施工生产成本和效益、施工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施工企业装备规划是企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工企业装备


施工生产所需资源包括:人、机、料、财、技及管等。其中"人、机"是相对固化的对企业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资源,是其他要素的载体,其他要素则是动态的、滚动发展的资源要素。


"人"--人力资源,一般需为企业服务30余年,是对其他要素控制管理的主体,是可以能动地积累、分析及升华的最重要的资源。"机"--机械设备,施工设备的制度寿命为8-10年,其为企业服务年限仅次于"人"。从世界施工设备发展的历史看,施工设备是全社会施工技术进步的载体,施工设备是施工企业的重要生产工具,是构成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部分。


目前施工企业装备管理的状态


国家政府机关改革开始后,各级相关政府部门设备管理机构纷纷撤销,现存的管理法规和文件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至今仍没有相应的设备管理指导性的法规政策,《设备管理条例》修订已经3年,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未正式出台。从设备管理的角度看,政府管理和法规出现缺位,比较典型的事例就是近年来施工企业的施工设备严重老化,重大事故不断出现。建筑市场改革多年,但是仍存在工程项目业主违规操作,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现象。由于缺乏宏观指导,缺乏资金和制度保障,全国建筑业原有专业机械化施工队伍越来越弱化,已经到了难于维持的地步,严重威胁了建筑业整体施工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建筑业技术进步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改革初期,施工企业主要是参考农村改革所用的承包管理方法,施工企业所获得的建筑施工项目用承包的方式发包给负责施工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质量和进度负责。承包制在简化管理层次,激励项目经理积极性等方面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承包制仅适用于简单生产模式,承包制逐步演变成包盈不包亏,暴露出小生产管理模式的弱点。承包制也给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带来重大冲击。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经历多次"全上来,都下去"的过程。"全上来"是指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工程规模的扩大以及施工设备的发展,机械化施工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机械化施工必须要走集约化、规模经营的道路,因此施工设备集中管理调配成为必然;"都下去"是指承包这种小生产的管理体制在施工企业中占据统治地位,粗放的管理只看到项目部和小单位的局部利益,施工设备和各项资源低层次重复配置、大量的设备闲置造成的浪费使施工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低下。混乱的管理给腐败创造了条件,集约化管理必将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此时,削弱设备管理体系,下放施工设备管理权限就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愿望。


先进的生产方式与落后的管理体制必然存在矛盾。但是,规模经营是必由之路。当发展成为主题时,施工企业就会走规模经营道路;否则,小生产方式将占上风。


近来建设部对建筑市场提出要求:深化建筑业改革,加强建筑市场监管,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建筑业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逐步实现建筑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加快建筑业的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工程公司,带动建筑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现在还面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转型、基础设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筑业改革、建筑市场竞争形势和格局的变化以及施工管理体制的变化,这些对施工企业管理体制和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施工企业技术进步和资质管理对施工企业装备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推行的企业绩效评价评议指标参考标准(修订)中"技术装备更新水平",主要考察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设备利用情况,分为A、B、C、D、E5个等级,考核内容主要有:设备先进水平、设备利用率及技术投入水平3个方面。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工程施工市场的激烈竞争形势,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装备的规划管理,逐步充实施工企业的实力,加快提高综合机械化施工能力,具备持续发展和做强做大的能力,提高工程施工的速度、质量和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装备规划的制定



1.编制装备规划的指导思想


编制装备规划应充分考虑设备社会化配置,以提高专业、配套的机械化施工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企业整体市场竞争能力为目的,满足企业施工资质标准要求为目标,逐步形成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的合理比例、设备合理梯次分布和可持续发展的装备体系。制定装备规划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政策,符合施工企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对企业现有装备水平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施工企业的装备规划,以利于施工企业科学地指导企业近期和中长期的装备发展。


2.装备规划编制的依据


依据,即外部边界条件,企业制定装备规划必须满足的环境要求。装备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1)国家及有关管理部门的政策法令。国家及有关管理部门的政策法令包括环境保护法规、企业资质标准、效绩评价评议指标、设备管理条例等方面,是国家和各主管部门制定的强制性规定,企业制定装备规划时必须执行。


(2)施工企业发展规划、经营方向和经营规模目标。企业的装备规划必须根据并满足施工企业及所属企业发展规划、经营方向和经营规模目标的要求,例如企业调整经营方向,从以施工为主调整为以投资为主,施工设备就应逐步淘汰退出;如果企业确定仍以施工为主业,则必须根据企业施工的主营业务做好装备规划。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对装备规划编制有决定性影响,粗放经营、分散经营与规模经营的装备配置方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3)施工企业科技发展规划及技术进步目标。施工企业技术进步主要体现于机械化施工水平,参与城市铁道和地铁施工必须具备盾构设备、桩工设备及大型吊装设备;参与高等级公路施工必须具备沥青搅拌站、摊铺机、振动压路机和大吨位轮胎压路机等设备。


(4)施工企业目前装备水平。施工企业目前装备水平是编制装备规划的基础,企业的装备规划应该考虑设备管理和维修的继承性,完善设备的配套生产能力,设备的更新频率和周期等问题。


(5)施工企业设备折旧费和装备资金投入能力。资金投入是装备规划的制约性条件。1993年国内企业财务制度与国际并轨,取消了各项设备专项基金后,施工企业设备购置和更新能力受到重创。业主拖欠工程款导致施工企业现金流异常紧张,施工企业领导被迫挪用折旧费、扣减维修费,装备规划成为无水之源。


3.施工企业装备发展的原则和重点


根据编制装备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装备规划编制的依据,施工企业装备发展的原则和重点如下。


(1)以长远发展的重点施工技术为引导,发展高、精、专的施工生产设备。


(2)配套的专业化成套施工设备。例如:地下非开挖施工设备、桩基施工设备、道路施工设备、大型构件的吊装运输设备等,此类工程均为成套设备配合施工。


(3)适度配置利用率高的通用设备。一般情况下,通用设备利用率超过60%即可购置,可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为企业创利。


(4)一般通用设备以及利用率不高的设备宜通过社会租赁市场的方式解决,避免重复购置形成大而全、小而全及经济效益低下的装备格局。


(5)有序控制设备购置强度和进度,逐步实现设备种类、数量、新度系数及技术水平等参数的合理梯度,保持施工企业长期持续、滚动发展的能力。


目前,各施工企业处于相同的市场环境下,各种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发展相对平稳,科技进步对施工企业盈利的贡献率根本达不到IT行业的水平。体现施工企业竞争力和创造效益的主要途径表现为对企业资源的调控、调度能力,更好地协调供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资源管理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就是按照建筑施工的规律,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施工管理体制和各项资源的管理体制,使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因此,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企业机构设置、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资源管理的实质是对企业资源的控制和利用,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协调供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施工企业装备规划实质上就是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水平,资源配置管理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施工企业就有生存空间,就能够促进企业效益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