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施工水平是衡量施工企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和标志,施工企业装备水平是构成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施工设备是支持企业机械化施工水平的基础。施工企业装备规划是合理配置施工设备的依据,对施工企业资产、施工生产成本和效益、施工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施工企业装备规划是企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工企业装备
施工生产所需资源包括:人、机、料、财、技及管等。其中"人、机"是相对固化的对企业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资源,是其他要素的载体,其他要素则是动态的、滚动发展的资源要素。
"人"--人力资源,一般需为企业服务30余年,是对其他要素控制管理的主体,是可以能动地积累、分析及升华的最重要的资源。"机"--机械设备,施工设备的制度寿命为8-10年,其为企业服务年限仅次于"人"。从世界施工设备发展的历史看,施工设备是全社会施工技术进步的载体,施工设备是施工企业的重要生产工具,是构成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部分。
目前施工企业装备管理的状态
国家政府机关改革开始后,各级相关政府部门设备管理机构纷纷撤销,现存的管理法规和文件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至今仍没有相应的设备管理指导性的法规政策,《设备管理条例》修订已经3年,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未正式出台。从设备管理的角度看,政府管理和法规出现缺位,比较典型的事例就是近年来施工企业的施工设备严重老化,重大事故不断出现。建筑市场改革多年,但是仍存在工程项目业主违规操作,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现象。由于缺乏宏观指导,缺乏资金和制度保障,全国建筑业原有专业机械化施工队伍越来越弱化,已经到了难于维持的地步,严重威胁了建筑业整体施工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建筑业技术进步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改革初期,施工企业主要是参考农村改革所用的承包管理方法,施工企业所获得的建筑施工项目用承包的方式发包给负责施工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质量和进度负责。承包制在简化管理层次,激励项目经理积极性等方面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承包制仅适用于简单生产模式,承包制逐步演变成包盈不包亏,暴露出小生产管理模式的弱点。承包制也给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带来重大冲击。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经历多次"全上来,都下去"的过程。"全上来"是指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工程规模的扩大以及施工设备的发展,机械化施工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机械化施工必须要走集约化、规模经营的道路,因此施工设备集中管理调配成为必然;"都下去"是指承包这种小生产的管理体制在施工企业中占据统治地位,粗放的管理只看到项目部和小单位的局部利益,施工设备和各项资源低层次重复配置、大量的设备闲置造成的浪费使施工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低下。混乱的管理给腐败创造了条件,集约化管理必将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此时,削弱设备管理体系,下放施工设备管理权限就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愿望。
先进的生产方式与落后的管理体制必然存在矛盾。但是,规模经营是必由之路。当发展成为主题时,施工企业就会走规模经营道路;否则,小生产方式将占上风。
近来建设部对建筑市场提出要求:深化建筑业改革,加强建筑市场监管,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建筑业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逐步实现建筑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加快建筑业的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工程公司,带动建筑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现在还面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转型、基础设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筑业改革、建筑市场竞争形势和格局的变化以及施工管理体制的变化,这些对施工企业管理体制和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施工企业技术进步和资质管理对施工企业装备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推行的企业绩效评价评议指标参考标准(修订)中"技术装备更新水平",主要考察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设备利用情况,分为A、B、C、D、E5个等级,考核内容主要有:设备先进水平、设备利用率及技术投入水平3个方面。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工程施工市场的激烈竞争形势,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装备的规划管理,逐步充实施工企业的实力,加快提高综合机械化施工能力,具备持续发展和做强做大的能力,提高工程施工的速度、质量和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装备规划的制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