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已过热 行政调控等同于计划经济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4-06-03 15:19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王丰

□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许小年 【背景】: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十种观点

□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许小年

【背景】: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十种观点

吴敬琏:经济已处过热状态,我不同意全局不过热局部过热的说法,目前的大问题就是关于全局是否过热的判断没有解决。

在基本判断没有解决的前提下,出现了用微观干预来解决宏观问题的倾向,但是行政干预是无法最终解决问题的,而且会降低宏观调控的效果,这是当前很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现在中国是一个负利率时代,也就是说,现行的货币政策仍是扩张性的,而宏观经济处于过热状态,要求的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张卓元:中国经济总体向好,但出现了过热的倾向和苗头。

林毅夫:局部投资过热。如果不能很快地给这股热潮降温,会给今后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雪上加霜。2003年,在通货紧缩的基本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突然加速。究其原因,在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突然从1998年至2002年间平均11.8%提高到了28.4%,其中房地产、汽车项目投资增长带动了钢铁、建材项目的投资热潮。

萧灼基:不要轻言经济过热,不要轻言房地产泡沫,不要轻言人民币升值。

厉以宁:当前中国经济怕冷不怕热,稍微热一点没有问题,但冷一点就会出现麻烦,中国经济应保持适当的热度。

赵龙(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经济运行有冷有热,冷的是消费,热的是投资。

贺铿(国家统计局前副局长):当前中国经济不是过热的问题,而是宏观经济偏冷的特征并没有明显改变,最终消费没有被激活。

马凯(国家发改委主任):不能简单说经济过热还是不过热,当前我国经济实际运行情况,要比用过热或者不过热概括复杂得多。去年过热不过热的讨论没有引到通货膨胀上来,当时通货紧缩还比较明显,今年一季度的讨论就提到了通货膨胀。

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通货膨胀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当前物价上涨正在从上游开始向下游传递。

姚景源(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基础。中国存在通货膨胀风险,但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刘树成认为,目前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已经从学术界上升到政府中的高级官员,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争论至少还会持续一年。

是否过热

王丰: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43%,超过了2003年,2003年全年的增幅是26.7%,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最高的。统计表明,投资急速增长的原因是工业投资大幅增长(达78.1%),而工业投资增长中,主要体现为钢铁、水泥、电解铝三大行业的投资高速增长。

政策层一方面宏观政策主要是货币政策用得非常谨慎,另一方面,已经开始动用行政手段来控制三大行业的投资。

那么用何种标准来判断经济是否过热呢?

许小年:效益是判断经济过热的一个重要标准。投资收益超过资金成本的时候,投资增长30%也不叫过热,如果投资效率低于资金成本,哪怕增加5%也是过热。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20年来最高的,但企业效益低下也还未得到根本改善。

以上市公司为例,1992年以来,税前总资产收益率一路下滑,去年虽然经济大幅增长,但上市公司的前三季税前总资产收益率仍然下降,绝对值是..65%,收益率低于银行5.31%的贷款利率。

换句话说,1000多家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其资产经营收益甚至不足以偿还银行贷款利息。资产经营收益连银行贷款都还不起,这样的增长速度越高,企业亏损越大,将来银行坏账越多。所以,我们判断过热与否的标准不是通胀率、不是增长速度,而是效益水平。特别要说的是,我们这里所用的利润指标是息税前的利润,就是偿还银行利息和交税之前的利润。

上市公司是中国公司里边业绩比较好的,可问题不少。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目前国企占固定资产总投资大概50%左右,就此可以粗略地讲,总量4万多亿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有一半是没有效益的。

因此我们认为,经济已经过热。

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都有一个依靠投资拉动GDP增长的过程。韩国的投资率一路上升,到1990年代初稳定在37%左右,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迅速下滑,目前的比例是25%左右。日本在1950年代经济起飞,到1970年代投资率基本稳定在30%左右。至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投资率只有15%左右,并稳定地波动。

和东亚邻国一样,中国经济也一直靠投资推动,投资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GDP比重)从1980年代的30%左右,一路上升到2000年的40%。2000年之后,投资率似乎有加速提高的倾向,2003年达到了43%。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重,因为在亚洲金融危机前的东南亚国家中,投资率也没有超过40%的。

因此,在总体过热的情况下,收缩调整是不可避免的。

由谁推动

●占国民经济比重本来就很高的第二产业,近几年更是越来越高,已经达到50%以上,这是一个与世界经济反向的发展趋势●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是体制性力量的反映,冲动的动力除了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GDP考核导向之外,还有现行的财政体制

王丰: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工业正进入重化工时期(也被称为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单位能耗极高的重化工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能源需求,才使原本一直服务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中国能源供应体系显得措手不及———持此论者显然对目前的投资高速增长抱理解态度。

许小年: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如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定义是制造业兴起,那么第二次革命应是服务业的兴起。

看看韩国,它的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该国经济起飞时开始上升,确实有一个增长及加速的过程,但其后便稳定在45%左右,大量的资料表明,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所以,如果说世界经济史上真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话,那应当是制造业相对衰落,服务业兴起。也就是说,虽然制造业总量在增长,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降低。

中国则反其道而行之———占国民经济比重本来就很高的第二产业,近几年更是越来越高,已经达到50%以上,这个反向的趋势能否持续,我个人深表怀疑。

另一个问题是,制造业发展需要大量能源和原材料,中国和世界能否承受?

王丰:有一种观点认为,本轮经济高增长与以往不同的是,投资主体更为多元化,民营资本与外资占到越来越大的比例,而且这轮高增长主要是市场行为而不是政府推动。

许小年:这种说法能否成立,还是得靠对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

看看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几年的上上下下,可以发现,逢三逢八就会出现投资高峰——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27%,1998年又出现了小高峰,2003年是个大高峰。

根据这些数字,你说这次投资高峰到底是市场冲动还是政府冲动?

不可否认,在投资高峰期间,我们的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大炼钢铁、大干快上,但不是说所有的市场冲动都是理性的,我们在接触中发现,我们的企业家对形势的判断也有过于乐观的迹象。

另一方面,外资在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是多少呢?1996年达到12%,之后逐年下降,到2003年时已降至6%左右。由此可见,本轮投资高峰并不是国际分工的新格局造成的,也不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突然增长所造成的,主要是内资所为。

王丰: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是体制性力量的反映,冲动的动力除了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GDP考核导向之外,还有现行的财政体制。从财政体制上看,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目标,在现行的分税制安排下,国有企业按照隶属关系交纳所得税,地方政府为了增加收入,就必须多建地方企业。相对于中央政府,越往下级,地方政府面临的预算约束就弱,地方政府利用财政资金,或者利用政府可以支配的其他资金的冲动也就越大。

如何调控

●从过去几个月的政策动向来看,行政干预的意图已经很明显

●将来在宏观政策的制定上,是否可以搞个听证会,比较公平全面地反映社会各界的利益

王丰:从过去几个月政策层的动向来看,行政干预的意图已经很明显。发改委尤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三大行业进行严格的检查。与之并行的是信贷紧缩。4月14日下午,中国银行要求全行严控热点行业信贷过快增长。其中重点提到,对于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要提高项目资本金比率至45%(以前为25%),其他国有银行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据说,东方希望集团在建的铝电一体化项目就被突如其来的银行紧缩政策打了个措不及防,已经贷不到款。从项目审批、建设用地、环保审批、银行贷款等,中央政府的行政干预已经到位。

常州800万吨钢铁项目近日也被国家有关部门叫停,该项目的前期投资已经十分巨大,并且得到了银行40多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开发布的信息是,该项目在项目审批、建设用地、环保审批、银行贷款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属于边报边批。

问题在于,这种边建边批的情况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没有完全出台之前,比如2亿元以上的钢铁项目、3000万元以上的纺织项目等都要经中央审批,但是地方却积极支持企业快干快上。企业面对市场机遇,又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当然愿意将项目一分为N,化整为零地与中央审批制度周旋。

现在看来,面对中央的行政干预,这种做法的风险一下子暴露出来了。

许小年:如果靠行政部门来调控,那么被调控的对象由政府决定而不是市场来决定,这里面就有问题。计划经济时代由政府选择项目,造成了很大浪费,所以才推进市场化的改革。现在调控经济过热,相信市场还是相信政府?经验证明,要相信市场。

再来看看宏观调控政策:就财政政策而言,今年国债发行1100亿,加上去年的结转,政府预算与去年差不多,那么调控手段就主要是货币政策了。

央行已经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出台了再贷款浮息政策等,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理解货币当局的意图,将投资放慢下来。但现在看来,搞不好会是硬着陆。

王丰:本轮经济过热与1993年、1994年的那轮经济过热有相同之处吗?

许小年:这次调控与1993/1994年的调控体现出的情况非常类似。

这里面反映出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越来越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任何利益集团在任何经济阶段,都要为自己的利益说话,希望政策向自己的利益方面走,这其实也很正常。

不正常的是,利益群体之间的对话、讨论和平衡,没有制度性的框架,不透明。所以,我们呼吁将来在宏观政策的制定上,是否可以搞个听证会,比较公平全面地反映社会各界的利益。

我国的情况是,由于各利益群体的利益不一致,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显得困难,结果是你不调我也不调大家都不调。最后没办法,中央使杀手锏,比如1994年国家计委(当时的国家计委对经济控制力很强)将所有的项目都停下来,这样增长速度是降下来了,但是对国民经济以及企业的伤害也大。

■链接:国务院加强宏观调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走势,研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会议认为,必须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坚决控制投资过快增长,防止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大起大落。这是当前经济工作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会议强调,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缓解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矛盾、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等薄弱环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做到松紧适度,不急刹车,不“一刀切”。要加快政企分开,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决纠正政府干预企业活动的行为。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确保宏观调控的有力有效。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路子。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