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名为“中国税收高层论坛(2004)——市场经济与中国税收”的研讨会昨日在京召开。尽管围绕税改与税制,主办方设计了十二个议题,但大部分发言人都把目光集中于: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突变的情况下,税制改革特别是以促进投资为主要目标的增值税转型的改革如何推进,以及当前如何启动税收杠杆抑制投资过快增长。
增值税改革将缓行?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率先提出这一命题。他认为,税制改革最终要为现实经济服务,建立起适应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根本意图,就是要促进和鼓励投资。但在当前投资过度膨胀的情况下,出台增值税转型的政策无异于火上浇油。他认为,原来对增值税转型的估计过于乐观,财税改革还需要一定数字的支撑。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刘仲藜也说,现在马上采取增值税转型的政策,成本过高,时机不好,并且实行税收的地区优惠,也往往不容易成功。
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司副司长丛明认为,税制改革必须与当时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结合起来。他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税制改革的要求是具有战略性的,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逐步施行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并在东北地区先行试点,是今年三大方向性的措施之一,但也有可能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进行一些新的调整和考虑。由于形势的变化始料不及,在此情况下,增值税如若进行转型改革,进一步促进企业投资,势必和当前宏观调控的方向形成冲突,并还可能放大这一冲突。因此,改革的步骤将会有所放缓。
但丛明也认为,考虑到当前的投资过热还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即“过热”集中在部分行业和部分地区,以及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还是应该在适当时机将东北的增值税转型的试点先行落实下来,当然这还需要重新考虑具体的细节和推进方式。
启动税收杠杆抑制投资过热
专家们还一致认为,当前应启动税收杠杆来抑制投资的过热增长。刘仲藜认为,科学的发展观要求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就需要税收的调节功能要发挥用武之地。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史耀斌也表示,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4%以上,财政政策实际上就是税收政策,从某种角度讲,政府利用税收手段来调控宏观经济,可能要比用利率手段更加有效和直接得多。
在具体的调节措施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提出,可采用三种强有力的税收手段,来加快调节新一轮投资增长中出现的问题。一是调整利息税。他认为,加息可能会带来人民币升值等各种压力,但如果不动利息,而适时调整利息税,也能起到改善宏观调控同样的作用。二是用固定资产的方向调节税来调节投资方向,因为控制投资增长过快并不是简单地降低规模,而是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效率。固定资产的方向调节税与物业税相比,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还能减少投资的剧烈波动。三是用出口退税对过热行业的需求进行调节,以把国外需求转向国内需求上来。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还提出,要通过税收杠杆的调整,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抑制某些行业的暴利,解决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问题。他说,去年投资增长最快的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粗放型的产业,而电子信息、软件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等迫切需要增长的产业投资却增加不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靠税制杠杆,通过税制杠杆促进优先发展的行业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并抑制过度发展行业的投资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