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态度是关键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4-06-03 18:05   来源:网络

保守估计,20多年来,中国因反倾销受到的损失累计为150多亿美元。仅浙江的出口产品,去年就遭遇了多起以反倾销和以技术、安全为借口的贸易壁垒,涉及金额10多亿美元。而从中国遭受反倾销的产品类别看,涉及的产品有钢铁金

保守估计,20多年来,中国因反倾销受到的损失累计为150多亿美元。仅浙江的出口产品,去年就遭遇了多起以反倾销和以技术、安全为借口的贸易壁垒,涉及金额10多亿美元。而从中国遭受反倾销的产品类别看,涉及的产品有钢铁金属制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电子产品等。其中很多中国拳头产品在反倾销后,被完全逐出进口国市场。例如,1991年中国自行车对欧盟出口200多万辆,但1993年被征30.6%反倾销税后,现已基本淡出欧盟市场。彩电在1993年之前,年出口欧盟100万台以上,仅厦华一家就达30多万台,可几轮反倾销下来,现在每年的总出口才3万多台。


近年来,中国之所以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的受害者,除了有把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看待以及其他原因外,笔者认为,这与国内企业对反倾销持何种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反倾销上,目前国内企业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消极对待,无所作为;一种是勇于行动,积极应诉。可惜的是,企业在遭受反倾销时,大多采取的是前者。比如,1994年美国曾对我国出口的大蒜进行反倾销调查,由于没有一家出口商应诉,最终被缺席裁决376.67%的高税率,直到今天,我国的大蒜依然没法出口美国。据统计,在2000年以前,大约有1/3的反倾销诉讼,国内无企业应诉。


造成国内一些企业消极应对反倾销的原因,分析起来,笔者以为,无外乎以下三方面:


一是不愿花钱,这不仅因为打反倾销官司是一件费钱费时的苦差事,就像厦华负责跟欧盟打官司的海外公司经理李永深所说,"异常艰难"。


二是所谓的外部性问题,也就是说,无论我能否把官司打赢,打官司的损失都由我自己一家企业来承担,而一旦我胜诉,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却能够从中收益。


三则是企业不愿负责任。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想法,"东方不亮西方亮",大不了我不要这个市场。可问题在于,企业如果都不去应诉的话,那么就像体育比赛前自动放弃参赛一样,结果只能是败诉,把市场拱手让人。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事实上,企业必须也只有勇于应诉,才能在国外的反倾销中抓住主动权。在这方面,堪称典范的是中国第一家应诉反倾销指控的企业------杭州弹簧垫圈公司。该公司单枪匹马打了10年官司,诉讼费用高达600万元人民币,终于保住了中国弹簧垫圈产品在美国的最后一块市场。


当然,我们要彻底消除国外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在继续加大市场取向改革的同时,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企业不能忽视"练内功"。那种认为你说我彩电"倾销",我说你手机"倾销"的方式,不是对待"反倾销"的积极办法。道理很简单,企业如果只想通过打价格战,不想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服务质量,以及加强管理,来占领国内外市场,无论在哪儿都是行不通的。这方面我们也有教训。在我国鞋业回击欧盟"反倾销"案中,欧盟认定我国鞋业价格太低,运用临时性补救措施,要我国企业价格承诺,提高价格后再出口,当时那几家制鞋企业答应得非常好。没想到打赢官司后,依旧为了创汇、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壮大,以及向"世界工厂"迈进,今后,以倾销和反倾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贸易摩擦将是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常态。因此,企业以什么样的姿态反倾销,就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