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读者来信说,最近几件关于奥运会的新闻受到各方关注:一是雅典奥运会圣火点燃并开始全球传递;二是联想正式加入国际奥委会第六期全球合作伙伴(TOP)计划;三是“奥运经济市场推介会”4月中旬在京召开,已确定的376个项目总投资达1350亿元人民币。他同时也注意到国外有的城市举办过奥运会后经济就陷入了低迷。他问:总结这些城市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在前期准备奥运会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请教了全国政协委员杨骥川。杨曾在今年“两会”期间专门就北京的“后奥运时期”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作过建言。
杨骥川认为,在当前大家集中精力研究如何办好奥运会的时候,应未雨绸缪,加强对“后奥运时期”的研究。杨解释说,所谓“后奥运时期”,是指奥运会以后的一定时期,大约三到五年的时间,基本上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后期和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前期阶段。从广义上讲,应该将“后奥运时期”发展得如何看作“成功地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的组成部分。
关于对“后奥运时期”的研究,杨骥川认为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历史上在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出现过奥运景气,也出现过奥运泡沫。奥运景气是件好事,但我们要努力避免景气过后可能出现的泡沫。奥运对北京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几乎是全方位的,会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及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奥运以后,北京的旅游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等等都面临重新调整定位的问题,应尽快转入正常的发展轨道,防止出现经济的滑坡,保持可持续发展。
第二,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北京市的城市管理水平已有了很大提高,预计从现在起到奥运会召开之际将是北京城市管理达到相当水平的一个时期。但是从近10多年的情况看,北京的城市管理一直是围绕中心工作目标(如亚运会、国庆大典、港澳回归、申办奥运会等)展开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运动式、献礼式、庆典式、突击式的模式,形式主义、表面文章较多,已经成为北京城市管理的一个顽症,群众反映强烈。
2008年奥运会将是北京市有史以来筹备时间最长、投资规模最大、涉及工作面最广的一次大型活动,这将会对北京城市管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应当加强对“后奥运时期”如何巩固和提高北京城市管理水平这一专题的研究,争取在迎接奥运的过程中就逐步建立起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三,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北京在亚运会以后对场馆的利用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场馆闲置、利用率不高或利用不合理的情况。奥运场馆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比亚运会要大得多。尽管在建设时期已经考虑到一些场馆奥运以后的利用问题,但大量的场馆能否合理利用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奥运场馆大都在四环路以外,就多数市民体育消费观念以及用于体育消费的实际能力和交通条件来说,场馆的富裕容量仍将十分可观。如何在奥运以后场馆及相关的设施能得以充分利用,应当认真加以研究。
第四,避免房地产业萧条冲击。
奥运会的举办将极大地促进北京房地产业的发展。有资料显示,今后几年,北京市用于奥运会相关的投资总规模将达2800亿元左右。有关专家预计,北京的房地产业在这一期间将会有快速的发展,年均增长速度可能在15%以上。由于奥运工程的带动,也由于奥运前夕要有一个建设相对停滞(环境的需要)的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会把北京“后奥运时期”的建设高峰前移,奥运以后可能会出现“低谷效应”。如何避免房地产业在奥运后一定时期内的萧条对首都经济产生冲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这既关系到北京的城市建设,也关系到北京经济的发展。
第五,重视区域的均衡发展。
为使奥运会申办成功,北京最终没有考虑将奥运村建在南城的方案,这将使目前基础设施良好的北部地区好上加好,而本来已经落后的南城地区与北部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北京目前已经采取了一定措施促进南城的发展,比如建设南中轴路,但总体上看南城发展的差距仍然很大,应该尽早将促进南城的发展列为全市发展战略的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