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年会暨汽车电子信息化国际研讨会”正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旨在探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等焦点议题。
需求强劲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说,从全国趋势看,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这不仅表现在总体的市场份额的扩大,而且集团经营的规模也在扩大。预计在未来两到三年内,会有重量级的大集团。
新华信市场咨询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雷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根据模型和专家预测,到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030万辆。
伴随着中国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高速增长,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呈现出非常强劲的市场需求。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孙伯淮告诉记者,汽车零部件在整车成本中占70%以上,发展汽车零部件是振兴国内汽车工业的基石。他分析,由于制造业是成本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国外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厂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因此,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工业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巨大的。
挑战严峻
仅有强劲的市场需求是不够的,只有这种市场需求成为自己的市场时才有用。而中国目前的零部件产业不容乐观。
“零部件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雨时在汽车界经营了30多年,曾是一汽集团的采购部部长,因此对零部件行业有相当的了解。
困难存在三方面:在国际市场,零部件进口关税已降至15%左右,2003年进口汽车零部件62.6亿美元,挤占了大量市场资源;CKD组装汽车生产模式在中国遍地开花,根本不需要国内零部件配套,使国内零部件企业处于尴尬境地。
在国内市场,能源及上游原材料涨价,仅钢材一项就涨价40%以上。零部件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整车市场竞争危机直接向零部件厂传递,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陷入亏损。
在体制机制方面,国企的体制弊端使零部件企业发展步履艰难;中直汽车零部件企业改制层层报批很难操作;计划经济的惯性使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困难重重。
自强生存
新《汽车产业政策》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指出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未来的开发工作中将参与到汽车的开发过程,在开发的初期阶段便可以依据车型来研发相关的零部件。
“我们就是一个高科技公司,每年投入17亿美金做研发”。全球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陈锦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汽车零部件就两种,一种是大路货,谁都能做,容易产生恶性竞争;一种是高科技的独一无二的产品,既利润高,客户关系也密切。
田雨时表示,中国汽车零部件做“大”做“强”的对策可以从政策上引导投资向零部件产业倾斜;严格执行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治理现在零部件市场散乱差的局面;打开地方壁垒、整车配套壁垒,进行专业化、系统化整合。
陈锦亚还特别强调,“中国零部件产业确实需要有序竞争,要互相促进,不要互相促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