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讯 “共和盆地内自西向东的三条数百公里长的沙带前沿已经跃入龙羊峡库区,每年进入库区的流沙总量达3131万立方米,龙羊峡水库的有效库容正在不断缩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农林环保局局长豆拉说。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过度放牧,青海省共和盆地内草原沙化日趋严重。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的塔拉滩是其中沙化最严重的地区,其总面积约444万亩,如今已有26%的土地严重沙化,42%的土地正在沙化。横跨共和盆地的三条绵延数百公里沙带,自西南向东北逐步延伸,风沙危害不断加剧,一条420万亩的新月型沙丘链已经抵达黄河上游龙羊峡库区,其中塔拉滩沙丘是最主要部分,每日风沙肆虐,大量流沙进入库区。
据龙羊峡水电站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大量流沙进入库区,已直接威胁到电站的正常运营,使防洪、发电、灌溉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4700万元。”
过去搬迁至塔拉滩居住的137户龙羊峡库区移民,也因“沙逼人退”面临着二次搬迁的危险。位于塔拉滩腹地的铁盖乡拉干村居民都是1986年建设龙羊峡库区时的库区移民,很多人仍然记得当时看到的情景:“草长得真好,到处都是草场,那时我们都想在这里永远住下去”。拉干村原有草场12万多亩,现在因沙化而只剩下4万多亩。村长才本加无奈地说:“1993年以前我家有牛羊400多头,草场鲜草充足,现在家里只养了200头羊,每年还得花6000多元购买麦草和饲料。1986年搬过来时我们村是全县先进村,现在却是最差的一个了,全村现在40%的人家是贫困户。”
“草没了、羊少了、风大了、沙多了,这个地方住不成了”,这是村民们对塔拉滩现状的真实感受。村民们说:由于沙化,水源也少了,饮用水必须到3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拉,水比油都贵。风大的日子,房屋周围经常被流沙堵住。村里很多人的房子都被流沙掩埋了,许多间房屋都被沙压倒了,有的人已经被迫搬过几次家。索南扎西一家6口就是这样被沙子逼走的。记者看到:流沙将他家的房屋重重包围,房子的后墙被压塌了,沙子拥堆在房中。原本盖得不错的砖房,现在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豆拉说,面对严峻形势,共和县全力开展生态治理工程,从2000年开始,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和国家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在塔拉滩设立万亩封育区,开展杨树深栽、粘土分割固沙工程。但由于在资金和技术上存在困难,治理行动无法在大规模的范围内开展,治理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草场沙化的速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