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初见成效,部分投资过热的行业最近开始降温,不过要保持经济的均衡发展,在抑制局部过热的同时,也应该对那些投资明显不足的冷门行业如农业、第三产业等予以高度关注,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控措施推动这些行业投资的适度增长。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到今年一季度更达到了43%的增幅,一些热门行业像钢铁等的投资则是过度膨胀,已经到了中央政府非管不可的地步。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另外一些行业,如农业、第三产业等的投资近年来则增加缓慢甚至呈下降趋势。资料显示,今年1至2月农业实际投资只有1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而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服务业今年第一季度的投资规模只达到制造业的1/3左右。这种状况与我国经济总体发展势头以及这些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常言道农业是基础,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业长期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怎么行?至于第三产业则是吸纳城乡待业人口的重要渠道,就目前不少地方来说,服务业还只是刚刚起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余地。因此将投资热引导到这些方面来,一方面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能为社会资金开辟多种投资渠道。
其实,中央政府对农业一向是很重视的,三令五申催促各地加快农业发展,除了政策倾斜以外,还在财政、金融等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但是农业投入为何不增反降呢?据调查反映,有相当一部分农业贷款并没有真正用到农业上,而是被投向了钢铁、房地产等所谓的热门行业。部分地方政府动用行政力量干预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信社的贷款业务,打着支持农业的旗号挪用贷款大搞重复建设。所以,要改变农业投资的状况,当务之急是采取切实可性的办法让农业贷款及相关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近年来,我国以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与市场需要还有很大距离,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无论在服务内容还是服务质量等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就更多。不过,与制造业不同的是,第三产业有自己的运作规律和市场特点,比如投资周期短、市场变化快等等,要求投资者对市场有比较高的适应能力,所以发展第三产业应该以民营资本为主。要让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第三产业,政府就必须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我国商业服务业面临入世后外来竞争压力骤然增大的时候,如何保护本土投资者的积极性、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尽快发展壮大,是当前急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然,需要增加投资的行业恐怕远不止农业或第三产业,比如科技、环保等行业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投资不足的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领域的投资由冷变热,单靠行政命令肯定不行,完全由市场调节也未必能收到成效,为此在搞好宏观调控方面还真得下些功夫。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