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6月6日在说,中国钢铁业至少在2010年之前依然有较大发展空间。但目前发展结构和节奏失衡的问题较为突出,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是必然的”。
在6月6日召开的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吴溪淳援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所作的市场预测结果说,只要钢材品种质量能满足用户需要,成本有竞争力,同时原料资源、能源、运输、环保条件具备,“中国钢铁工业至少在2010年之前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初步预测2010年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将达到3.1亿吨左右。
但吴溪淳同时指出,目前中国钢铁业投资增长过快,特别是低水平产能扩张的问题较为严重,产能增长在建设和投产时间上过于集中,钢铁工业发展的结构、节奏失调。新增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完全适应,部分产品产能过剩。
据介绍,中国钢铁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往年均在400亿元至500亿元人民币之间,2002年达到704亿元,2003年达到1400亿元,今年前4个月达到478亿元。正在建设的钢铁投资项目总投资计划在3360亿元左右。今明两年如果这些在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将新增炼钢产能1亿吨。
吴溪淳说,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是必然的”。产能过剩对钢铁业是灾害性的,在历史上也有过深刻教训。在钢材市场低迷的1999年,中国钢铁企业总共产钢1.1亿至1.2亿吨,而整个行业的利润总额仅有27亿元人民币。
中国钢铁业生产结构失衡问题也亟待解决。近两年中国板带材的消费增长速度均大于钢材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去年板带材消费在中国国内钢材消费中占到了41.95%,但同年中国生产的板带材在钢材消费总量中仅占到30.14%。在中国进口的3700多万吨钢材中,板带材所占比例高达近九成。
吴溪淳说,目前正在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对中国钢铁业的持续发展有利,市场对钢铁产品需求的过快增长将适当回落,一批违规开工项目将停工,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将得到清理。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国钢铁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取决于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消费的稳定合理增长,取决于钢铁产能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此外,中国钢铁业应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发展大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