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进入这一市场前,运营商对于这一情况调研分析不足,最终导致今日局面出现。西气东输的教训实应引以为戒。”该专家组成员摇头叹息。
耗资几千亿元的西气东输工程今日面临的困局或许是当时各级决策者都始料未及的。
6月30日,西气东输工程长铝支线(郑州至长城铝业公司)竣工投产,这标志着西气东输开始正式向中国长城铝业集团供气。
据了解,中国长城铝业集团是西气东输正式投入商用以来第一家直供的大工业用户。此前与西气东输正式签订用气协议的19家单位均为各地负责居民燃气供应的燃气公司。
“这是极其危险的。如果大工业用户拓展还如此缓慢,造成120亿立方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年输气量为120亿立方)中居民用气所占比例过大,调峰问题就很难解决。其后果是输气成本高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也会很低。”一位业内专家叹息道。
西气用户结构失调
据东方油气网总经理钟健介绍,清洁能源天然气的缺点是不易储藏,在开发过程中有先确定市场需求、后进行产能建设的要求,而且一旦投产就必须保证输气量均衡稳定。这使得天然气开发商在前期的市场开拓时既要争取到足够多的用户订单,又必须确保在每一时点的市场总用气量基本保持均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管道天然气输送的安全、经济。
居民用气集中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其它时间用气量很少。若仅依靠民用气支撑管道输气,管输天然气调峰问题将无法解决。工业用户由于用气量大而均衡的特点,是管输天然气所倚重的重要调峰力量,世界各国尽是如此,因此管道公司必须调整下游市场的用户结构。
可发展工业用户又谈何容易。上述那位专家介绍,工业用户使用天然气的方向主要是用做燃料、原料,作为大工业生产,工业用户对气价相当敏感。高昂的价格使它们对远来的西气望而却步。
比如发电厂,燃气发电清洁环保,是世界各国管输天然气的重要客户,还可以有效缓解目前长三角地区“电荒”。然而,面对送上门的西气,长三角乃至河南的发电厂却都选择了沉默。
据了解,在西气东输立项之初,原国家电力公司规划在西气东输管线沿线建设8-10座天然气发电厂,预计可耗用西气输气总量40%左右。可时至今日,这些燃气电厂都没有与管道公司签订正式的“照付不议”合同,有的电厂甚至还没有开工建设。
上海外高桥热电厂一位高级技术人员认为,电力行业实施电网分离改革后,发电厂较以往更重视成本控制,与远来的西气价格相比,煤炭极其廉价,大约是4:1,如此大的价差,发电企业当然拒绝使用西气。
相对发电厂,将天然气用做原料的企业对气价的承受力就高一些。
据中国长城铝业集团内部人士透露,该厂是较早与管道公司正式签订“照付不议”的单位之一。双方约定,长城铝业年用气量为2.4亿立方米,合同有效期20年。
由于是西气首家大工业用户,又地处河南,离气源地较近,因此管道公司给予该厂很大优惠———每立方气价1.12元(西气郑州门站价为1.16元),管道公司还自己投资修建长铝支线。
然而又有几家“幸运的长铝集团”呢?
按当时西气东输工程规划,西气的主要市场集中于长三角,河南境内分配到的西气仅占总量的10%左右。
可自上世纪末,长三角地区就开始接受来自东海的海上天然气,目前仅上海每日就接受180万方东海天然气,近年来江浙沪各省市又开始纷纷规划进口LNG的项目。该地区已实现多气源彼此竞争的市场格局。有业内人士估算,东海天然气与进口LNG的成本比跋涉4000公里远来的西气低很多。未来留给西气的市场空间会有多大呢?
知情者透露,原来规划使用西气的上海石化制氢项目、上海化工区工业气体项目、合成氨国产化改造项目等一批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项目目前都处于比较观望状态。由于此前东海天然气供给某工业用户的价格仅为每立方..88元,估计在长三角的博弈过程中西气会很被动。
据说,中石油内部有很多人士都在为此忧心忡忡。
长输管线输气可行性探索
作为世界罕见的超长距离输气管线工程,西气东输是当年作为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予以立项上马的,号称要以西部资源供给东部市场,实现东西部共同发展的目标。
然而,眼前的现实却使人对此产生疑惑。
西气东输有两个气源地,新疆克拉2号气田天然气井口价为每立方米0.48元,长庆气田的井口价为每立方米0.66元,平均管输费为每立方米0.88元(井口价与管输费由中石油测算,报发改委核定后执行,两者之和成为中石油与地方燃气公司结算的门站价格),全线门站均价达每立方1.27元。
据一位当时参与决策的专家介绍,管输天然气市场的发展空间在于它较其他替代能源价格优惠,否则将在市场竞争处于劣势,因为它具有不易储藏的缺点,必须耗费巨资进行相应的季调峰、日调峰和时调峰。
以陕京输气管线季调峰为例,2001年天然气消费总量为11.37亿立方米,主要集中于11、12、l、2月份(占消费总量比例分别为12.78%、22.39%、17.65%和13.66%),四个月消费量之和占全年的66.48%,最高的12月份消费量为2.55亿立方米,最低的9月份消费量为0.38亿立方米,峰谷差为6.7倍。2002年季节性更强,高峰的四个月消费量占全年比例达69.82%,峰谷差更是达8.82倍。随着城市燃气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季节影响的表现会更明显。
为了均衡管线输气量,必须在管道沿线修建调峰气库,每隔一段距离就必须建一座,运营商为此付出了巨大成本,“而所有成本都最终转嫁到终端天然气价中,影响甚至阻碍了天然气市场的开拓。”该专家说,“陕京线花了近8年的时间才进入赢利期。”
有此前车之鉴,当时西气东输专家组在进行项目论证时就对项目经济上是否可行表示质疑,中央政府高层表示该项目为“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商业项目”,即项目竣工后气价施行政府定价,中石油也表示季调峰成本由其承担,日调峰和时调峰成本由地方燃气公司承担。在此前提下,西气东输工程项目论证方告上马。
“然而市场是严酷的,所有商业行为都充满理性,都是买卖双方博弈的结果。西气目标市场长三角地区已有东海气、进口气,液化石油气,所占市场份额也很大。西气进入这一市场前,运营商对于这一情况调研分析不足,最终导致今日局面出现。西气东输的教训实应引以为戒。”该专家组成员摇头叹息。
路在何方
面对如此难题,已然投资数千亿元的西气东输工程该怎么办?
那位不愿公开姓名专家开出了抬高居民用气价格,压低工业用气价格的药方,借此调整西气东输下游市场的用户结构。
他认为,工业用户具有量大、稳定的特点,给予它们优惠,甚至以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可以增强管道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而可以从整体上降低管输调峰成本;而居民用户多是从以往使用煤炭、管道煤气或液化石油气(LPG)转过来的,由于天然气热值较高,因此施行的气价实际上使得居民享受到很大程度的实惠。
以合肥为例。新站区是合肥最早使用上天然气的地区,已置换的1150户用气统计显示:2003年前3个月份居民煤气月均用量为44.62立方米,月均费用42.93元,而2004年1-3月份居民天然气月均用量为16.38立方米,月均费用34.39元,每月下降了8元。同等热值的情况下,天然气价格仅为人工煤气的73%,LPG(液化气)的75%,轻柴油的76%,电的38%。因此,锅炉、空调、工业用户的天然气价格确定在不高于每立方米2.10元时,用户不但能够承受,而且大大地降低了成本。
“其实,世界各国管输天然气价格制订思路莫不如此,毕竟民用气对价格的承受力比工业用户高。对于西气东输工程来说,更应如此。这毕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