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相关专家在对1975年到2000年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目前,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演变主要呈现四大特征:
一是重点监测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呈现继续发展趋势,其中有河北坝上草原农垦区、察哈尔草原农垦区和牧区、鄂尔多斯草原西南部、阿拉善荒漠西部黑河下游和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平原。
二是一些典型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在1975年和1987年呈现缓慢蔓延的态势,而在随后的10多年里则处于稳定的状态,其中有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神木、横山、靖边、定边一线地区。
三是到2000年,潜在、轻度以及中度沙漠化土地占到了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说明大面积土地已经进入沙漠化发展的初级,面临着严重沙漠化的危险。同时,潜在、轻度以及中度沙漠化土地的面积较大,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即通过约束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以及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这些土地较容易得到逆转。由此也可以推断,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中有60%左右的土地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可以得到恢复。
四是一些典型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在1987年以前一直是发展比较严重的,但在其后经过治理和恢复,不仅发展的态势得到了控制,而且呈现出逆转的趋势,其中如科尔沁地区、乌盟后山草原牧区及农垦区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