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孙国庆司长浅谈我国交通科技长远发展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4-09-07 19:16   来源:网络  作者:宋南南

近几年,我国公路、水运交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凝结着广大交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可以说,没有科技的进步,没有科技的支撑,就没有今天我国交通发展的巨大成就。

近几年,我国公路、水运交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凝结着广大交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可以说,没有科技的进步,没有科技的支撑,就没有今天我国交通发展的巨大成就。

科技兴交 成绩斐然

孙国庆司长认为,我国近几年来交通科技的成绩主要表现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大批科技成果在交通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通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快,智能交通、数字交通逐步显现,交通教育与培训发展迅速,人才培养取得成效和交通软科学研究成绩显著,促进了科学决策。

通过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国内交通行业基本形成了一支由部属、地方交通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所属以及大专院校组成的、多形式、多层次并覆盖公路、水路交通技术领域的科研队伍。广大交通科技工作者按照交通发展的实际需要,针对交逼建设、运输和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在众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科研突破,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成套技术"获得了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GPS、航测遥感、CAD集成技术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对策及修筑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抗滑表层技术"、"高等级公路路线CAE系统"、"干线公路路面评价技术"获得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奖,澳门国际机场人工岛工程建设成套技术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交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对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孙司长介绍说,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推动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交通部党组做出了开展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的决定。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的开展,取得了一批实用性较强的阶段性成果,如沙漠、多年冻土,黄土等特殊地质地区的公路修筑技术、公路长大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等世界级的公路修筑技术难题正在攻克,许多阶段性成果已经应用于工程实践,促进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交通建设。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交通部党组已经确定了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就是要以"以人为奉"和"人与自然和谐"为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立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经济、可靠的运输服务。到2010年,公路水路运输紧张状况得到全面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得到全面改善,到2020年,基本适应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的需要。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近8.5万公里,全国公路客货运输量将比2000年增长2倍左右,达到270亿人和210亿吨。沿海港口总通过能力达50亿吨,集装箱码头总通过能力达2亿TEU,内河航道建设全部达到规划标准,五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35000公里以上,其中三级以上达到14000公里。

应该说,实现这个目标,任务是艰巨的。这不仅仅是量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是科技含量的提高,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孙国庆司长认为,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观念来思考和做好交通发展这篇大文章。正视问题 寻求出路孙国庆司长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孙司长把当前交通科技存在的问题概括为"六个不":不能满足需求、创新能力不强、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推广应用不快、科技投入不够、科技力量不足。他说;"这些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为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孙国庆司长认为,在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中落实科学的发展现,必须贯彻"五个统筹"。在发展理念上,要从简单缓解交通供需矛盾,到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粗放型的交通建设到集约型的交通供给,从单纯重视建设到建设、管理、服务并重,在发展的内容上,强调发挥运输系统的整体性、功能性和协调性:在发展的方式上,注重效率与公平,坚持可持续发展,增强交通运输的国土开发能力:在发展的动力上,注重高新技术应用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信息化提升传统交通运输业,实现质量型、效益型的超常规快速发展。交通人应该按照这样的思路,处理好交通科技工作中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建设、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保持科教发展的投入、正确处理科研与生产、开发与应用相结合、科技信息共享和科技成果的管理和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等几个问题。

当记者说起目前国内科技评价制度存在着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分类不明确,不能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不同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等问题时,孙司长的回答是:"《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出台,在科技界和社会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反响,大家共同期待通过实施新评价办法,使科技界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改观,不仅是规范了科学技术评价活动,而且能起到净化学术空气,培养优良学风的作用。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科技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与学科有关,与现行的科技管理体系有关,交通行业的科技评价工作如何搞,要认真分析,是否要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交通行业的科技评价管理的实施细则?"他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出主意、想办法,提出建议。

记者注意到,"十五"期间,交通部进一步加大了对科教工作的支持力度,并加大投入支持西部地区交通科技项目,但是,科研投入相对仍显不足,投资渠道不畅,在交通信息化建设、应用基础研究以及行业联合科技攻关、重大科技项目研究方面一直没有固定的资金渠道,这是影响交通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孙司长给出的答案是从交通科技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一方面,政府应将现有的资金渠道作为一种稳定形式确定下来,确保政府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按市场机制,立足市场,充分调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多渠道投融资,有条件的交通企、事业单位,每年用于技术创新的经费应达到经营额的5%以上,并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关键性和前沿性重要科研技术的研发,使其真正成为交通科技投资的主体,成为交通科技创新的主力。

另外,在交通科技与交通生产的结合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科研与生产结合得不够紧密,有些科技开发与市场需求相脱节,造成大量技术成果搁置;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推广工作困难较多,技术扩散十分缓慢。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孙司长的建议是:"在研究科研与生产、开发与应用相结合的问题上,我们既要注重科技成果的先进性,更要注重成果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科研只有同经济与交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前,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科技与生产相结合,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9月1日至4日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公路水运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已是第七届,孙国庆司长相信这届展会能够展示更多的新产品与新技术,为交通设备与技术的供需双方提供一个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并在产品研究开发与成果推广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加快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交通科技水平,为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