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模式”兼并重组
回首中联重科(000157)十几年走过的道路,科工贸一体为其高速成长打下了坚实根基,而资本运作则是其迅速壮大的助推器。
中联重科的前身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从1992年注册资本180万元起步。在创业初期,建立了以科研、销售为主,生产为辅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2000年10月,中联重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筹资6亿多元,为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和资本运作提供了资金的支持。
2000年公司介入压路机市场;2001年又推出混凝土泵车,目前处于行业第二,仅次于三一重工;2001年,公司整体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填补了非开挖设备在国内生产的空白,又为开拓国际市场找到了一个便利的通道;2002年12月,公司承债式兼并了湖南机床厂,成为国内带锯床和带锯条行业老大;2003年8月,公司收购中标实业有限公司经营性资产,成为城市环卫机械领域的排头兵;2003年11月,公司又收购湖南浦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5吨及以上起重机的经营性资产,并于今年3月租赁浦沅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的与从事建筑机械、工程机械(含25吨以下汽车起重机)业务相关的资产,成为汽车起重机领域仅次于徐州重型机械厂的龙头。值得注意的是,“中联模式”的兼并重组:稳定的原领导班子和员工队伍、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激活了被收购企业蛰伏的生产力。今年1-6月,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净利润2.5亿元。其中,被收购企业对公司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贡献均超过50%,而此前,这些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
“核裂变”迈出实质步伐
面对外资的进入、民营企业的崛起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联重科提出“核裂变”———打造国际化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希望以公司为核心,以产品组团,以品牌和资产为纽带,裂变出多个国际同类名牌参股的专业公司,围绕公司形成多个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子公司,构建一个国际工程机械精品的集合。
中联重科已经具备“核裂变”发生内外部条件:第一,公司目前已经拥有十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的工程机械产品,产品类别的数量超过同行任何一家国际知名企业;第二,公司旗下各企业的市场网络已形成叠加,架构了国内最完备的市场网络体系,这正是国外知名品牌企业抢滩中国市场非常看重的;第三,公司技术开发能力已经逐渐与国际同行接近,便于与国际知名品牌进行对接。
目前,公司的“核裂变”战略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公司希望在未来三年内,能与3-5家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
工程机械业中长期向好
2004年4月,国家开始进行宏观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迅速下滑,截至 7月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从一季度末的47.8%下滑至31.1%。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深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会进一步回落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工程机械行业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但是,本轮宏观调控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将与以往有些不同。国家采取的是“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方式,调控的主要对象是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和汽车行业。与此同时,拉动市场需求的整体支持政策并没有变,尤其今后2到5年内,一些重大的工程建设将相继进入高峰期。
此外,工程施工方式的变化加速了工程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成本以及附带的福利、安全等支出迅速水涨船高,机械化施工也就成为必然选择;出于环保、资源等方面的要求,建筑材料施工出现了集中化、规模化的趋势。原国家经贸委制定的《散装水泥发展十五规划》明确规定,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旅游城市要积极发展预拌混凝土,2003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其他城市2005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这将会带动混凝土机械的消费。
因此,工程机械行业中长期依然看好。尽管如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仍然会对工程机械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目前,工程机械市场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导致公司产品降价,公司产品的毛利率存在进一步下降的风险。而与此同时,公司的营销费率、应收账款坏帐准备可能会有所上升。从2002年开始,公司采用了按揭销售的方式,银根的紧缩也会对公司产品的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刘姝威:主业收入大幅增长
中联重科的主营业务是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环卫机械、路面机械、非开挖设备等基础设施重大装备及其配套部件的生产和销售,公司是国内大型基础设施重大装备的研究、制造基地之一。
我国各种大型建设项目的启动,带动了工程机械行业的高速发展。2004年初,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从5月份开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增长趋缓。
2004年上半年,中联重科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0%,由2003年上半年的4.6亿元增长到18.1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8%,由2003年上半年的1.02亿元增长到2.5亿元;利润率达到14%,在专用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中,中联重科的利润率排行第三位。2004年上半年,中联重科90.38%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自工程机械,这部分收入同比增长了252.20%;公司全部销售收入的30.20%来自华北地区。
2004年上半年,中联重科的利润增长速度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主要由于公司主营业务中利润较低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和汽车起重机销售量增幅较大,对利润率产生较大影
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