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逐渐深入,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由近两年来异常火爆的形势急转直下,变化之快,令众多业内人士瞠目结舌。作为工程机械家族的一脉,推土机制造企业也被推入“寒流”之中。
今年3月份,推土机当月销量达到900多台的历史最高峰。然而3个月以后,6月份推土机销量下降到450台,降幅为50%,7、8、9月份销量还在下降,行业厂商限产、减员和降价之声四起。
供需严重失衡今年2、3、4月三个月国内推土机月均产量均在800台以上,也就是说,国内总的年产能力已接近1万台水平。那么,国内推土机市场的胃口又有多大呢?
回顾1993———2001年的九年间国内推土机市场销量,年平均销量为3090台,其中1993年最高为4390台,2000年为2940台,到2002年才跃升至4460台。虽说2003年和今年3月份推土机销量曾冲高到6700台和900多台,但那是国内经济的非理性发展和金融行业按揭贷款进入工程机械销售领域推波助澜的结果。它导致了近两年来工程机械产品超前消费,使得市场上的工程机械的保有量已超过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量。由非理性消费向理性消费回归,就决定了今后几年工程机械销量将远低于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的水平。
今年二、三季度国家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有迹象表明,主机销量明年的情况会略有好转,月均销量可望达到300台以上。也就是说,年销量3600台左右是中国推土机市场真正的保底销量。由此推断,今后几年国内推土机年销量将维持在3600———5000台之间,这是国内推土机较理性的年需求水平。以1万台的产能对应5000台的需求,产量过剩已毋庸置疑。
压力相约而至在市场“井喷”的日子里,中国推土机行业及企业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以及潜在的危机都被掩盖了。当“井喷”归于冷却,各种压力便相约而至,考验着推土机行业的生存能力。这主要表现在:
一、资金匮乏的压力。近几年产品销售多借助于银行按揭方式实现。宏观调控后按揭业务几乎全部停止,行业整体性的资金运作困难明显加大,有些厂家将会因为资金的匮乏陷于瘫痪。
二、存量资产闲置的压力。截至去年底,国内推土机仅7个主要生产厂家的资产总额已达到44亿元,而年销售收入总量在20亿元左右的水平,投资规模过大矛盾显而易见。已到位的投入在市场变脸的不利形势下,如果没有新的业务领域,企业必将陷入尴尬的境地。
三、巨大的成本压力。自去年开始,钢材等原材料持续涨价,这种压力最终几乎全部传递到了主机厂,使得本来盈利水平就很低的生产企业很难支撑。
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急剧缩减,产能大幅放空,资金大量沉淀,成本矛盾必将迅速显现。更何况,高昂的成本可能还会面临主机降价促销的挑战,如果没有坚实的内部成本管理与控制基础,部分企业将难逃厄运。
行业如何“御寒”面对目前严峻的市场行业如何“御寒”?记者认为只要能正确认识形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应该能化解这些矛盾,度过行业的“严冬”。具体来说要做到:首先,机遇寓于挑战之中。每一轮大的波动必将带来一些行业的重新洗牌。短时期的市场滑坡也会使推土机企业的生产经营思路更加理性化。企业更应该借此机会强化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较好的内部基础。比如在质量控制与管理、成本核算与管理、员工培训等方面,都有大量工作要做。
其次,要未雨绸缪,确保企业运营的生命线———资金链。过度投入在先,银行按揭促销终结在后,必然导致大多数推土机制造企业资金匮乏、难以为继。解决好后续资金问题已成为推土机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还有要练好内功,务求低成本运行。近两年来的需求量和材料价格持续增长,实际上给企业布下了巨大的陷阱。如果企业在追求产量的同时,没有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面临持续低迷的市场,必将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最后要充分准备、谨慎操作,尽量避开降价竞争的泥潭。多年来,国内推土机行业的竞争,没能在提高性能和技术质量水平上多做文章,更多的是低层次的价格竞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