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4-11-30 11:43   来源: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作者:陆志昌

近十年来,工程机械随着经济宏观政策和形势的发展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低谷挑战期和历史上最高的发展机遇期。整个行业在WTO全球化环境下,取得了快速发展。这十年是很值得我们认真的回顾、思考的。

近十年来,工程机械随着经济宏观政策和形势的发展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低谷挑战期和历史上最高的发展机遇期。整个行业在WTO全球化环境下,取得了快速发展。这十年是很值得我们认真的回顾、思考的。


自九三年政府换届后,下半年开始针对通货膨胀高采取了紧缩银根和一系列严格行政措施等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从94年开始明显下降。与其正相关的行业尤其是工程机械行业的产品市场也相应大幅度下降。全行业开始进入低谷期,一些主要产品的国内市场规模大幅下降,使全行业经历着历史上最严峻的挑战。如轮式起重机年销售量由1993年的5300台下降到1998年的2500台,下降达53%;推土机下降25%;叉车下降35%。


一直到1999年换届后的政府,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通货紧缩就业压力大的形势,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放松银根的有力措施,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使国内经济走上了新一轮高速发展期。与投资相关的行业,尤其是工程机械行业赢得了历史上发展最高的机遇期,一些主要产品销售量创了历史新高,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2003年国内企业(含外资企业)装载机年销售量达8万台;挖掘机达3.5万台:轮式起重机接近1万台;压路机1.1万台,使我们成为工程机械大国。


从2003年政府换届后,针对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生产资料价格飞涨,又一次采取了紧缩信贷规模和严格的行政措施等政策,特别是行政处理铁本钢厂违规发展事件后,从今年五月份开始,投资规模开始下降,与银行信贷(尤其是按揭销售)有关的行业市场规模迅速下降。工程机械行业首当其中,一些主要产品的国内销售量至今仍处在逐月大幅下降中,使全行业面临着一次新的严峻挑战。我认为面对这一次挑战,工程机械行业也同历次挑战一样能够积极应对,一定会为新的发展机遇期的到来作好充分准备,储备更大的能量。作些什么准备,我想有以下几点思考:


—、要对这次挑战的实质有新的认识


回顾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历史,我认为即使一个行业开始很弱小,发展环境很困难,但只要对行业的发展前景、发展途径选择有一个比较符合规律的认识和思路是最重要的。只要发展思路对,行业山小到大,环境会越来越好。如果发展思路不对,即使是一个基础很好,发展环境很好的行业,也会慢慢衰落下来。我们工程机械行业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行业,当时是机械系统内最弱小的行业,开始基本没行国家重大 投资项目。由于行业主管部门在中央领导下,始终采取了发挥地方积极性,按照专业化 协作的原则,在全国合理布点等措施,把各地方的可用资源引导、集中到发展工程机械 行业上来,形成了地方之间比、学、赶、超发展工程机械的局面,使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又集中力量办了一系列工程机械的教育和科研基地,为全行业提供了人才和科技支撑,打下了不等、靠、要自主适应环境变化发展的基础。可以说,这是工程机械行业能在改革开放形势下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在80年代改革开放形势下,行业主管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确定的开放方针,不搞保护,坚持走通过许可证贸易联合引进国际一流公司技术和与一流公司合资的道路。而有一些行业的一些产品搞合作生产,虽然少花了许可证转让费用,但由于没有知识产权转让,即使合作生产一时搞得很好,但最终由于外方的原因,合作生产不能长期搞下去,产品技术不能完全真正得到,延误了发展机遇,使这些企业或行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了。而我们工程机械行业由于中央政府有关部门长期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对策,使得全行业在WTO全球化的竞争形势下,继续发展壮大。这是值得我们行业特别是行业比较集中的各地政府和企业家认真回顾和思考的。现在中央政府撤消了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的发展思路和决策责任由各地方政府和企业来承担。由于行业发展决策机制由中央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导向地方政府主导为主的转变,是在过去几年行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进行的,对这种转变的内涵还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因为高速发展下,各地方的企业都有市场发展机遇,真正作超前决策思考的不是很多。而在当前新一轮行业市场低谷期,大家都会有时间、精力,也迫使我们面对做出选择决策的挑战。过去由行业主管部门决策,各地方好像一个工厂中车间参与统一决策下实施决策能力的竞赛;现在是在中央宏观政策下,各地方在全球化环境下参与自主决策能力和决策实施能力的全面竞争。这是向市场经济全面过渡的必然,是我们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的这次挑战新的特点。只要各地方的政府、企业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都能认识到这种转变并共同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未来几十年内我们就能在现有工程机械大国的基础上实现工程机械行业强国的目标。


二、对各地方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决策的一些认识:


首先,工程机械比较集中的一些地区要深刻认识到过去在行业主管部门布点支持下发展起来地方工程机械企业,大多数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除了极个别是中央国有企业外,大多数是地方国有企业,所以当地工程机械行业的继续发展的责任全部靠地方(政府、企业及相关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不论是地方国有工程机械企业的改制,还是地方民营工程机械企业扶持和发展,外资工程机械企业引进和发展都要靠地方政府去研究、制订政策,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各地工程机械企业不仅面临其他地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竞争,而且还面对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即使今天有优势的地区,决策不好也会在向年后掉队,甚至会衰落。现在有一些认识误区,认为市场经济下企业发展是企业的事,政府:不能再过问了。实际上就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把发展经济放在重要位置,经济不好,选民就要把你选掉,而发展经济只能靠企业,只有当地企业发展了税收和就业充分了,政闲:才坐得稳。所以美国各级政府为企业发展也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公共财政中相当比例支持企业的研发项目。而我们还处在转轨经济下,工程机械行业的主体企业还是地方国有,所以地方政府一定要加强对行业发展的决策工作。由于原来的行业主管部门已撤消,地方政府综合经济部门不可能拥有一批工程机械行业专业人才,这样就要解决好行业发展、决策体制问题。要建立地方民营化的工程机械发展研究咨询机构(也可由当地工程机械企业建立)政府定期确定课题项目和充足的课题资金,通过招标确定1~3个项目承担机构(包括外地、外国的咨询机构,当然培养本地、本国研究机构是方向)政府在这些研究机构提出的决策方案中选择决策。

其次,解决好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现在国有企业改制在经济学界发生很大的争论,就学术讨论而言,这种不一边倒的学术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历来是放开的竞争性行业,所以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化改制是没有异议的。现在中小企业的改制已普遍进行,改制结果相当数量实施了“MBO”为主的重组,基本上没有外企收购,改制后仍然是中国本土企业。也就是这部分国有资本即使改制中有个别问题,也可纠正,也不会流到国外去,还是国内资本。因为任何企业都是依法成立的,企业的资产只能在法律范围内运营。只要严格法律监督,企业资产只能用于企业经营,企业搞好了又都是中国人的企业,就会增加社会就业,增加税收。所以,这种改革是有利于发展的,如果不改革,企业都不能转了,这样不仅国有资本亏光了,而且造成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行业一定要抓住机遇,把国有企业改制好。现在的问题是大型企业怎么改,可能有几种选择:一种是国内跨地区国有大企业集团收购,继续保持异地国有企业控股地位。这种改制虽然理想,但从一些地方过去的改革实践看,成功机率有待考验:一种是跨地区的民营大企业集团收购,但从工程机械行业来看, 目前行业内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也不具备足够实力。而跨行业民营企业集团收购、重组,从已有的实践来看,成功机率也不大;第三种是外资企业收购重组,成为外资控股企业。如果是外资投资公司收购的,经过几年后还会经历第二次市场重组,所以,对我们市场化经历缺少的国有企业来讲,这种方式是否好也有待历史证明。同时,我们经过四十多年努力,培养发展起来的中国本土企业,把全部控股权交给外国企业是否是唯一道路也值得研究思考。我认为只要当地政府有认识,可以走一条像CAT公司与日本三菱公司50%对50%合资发展挖掘机的道路。当时CAT公司进入日本的时候,一方面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本土企业——小松公司的发展,使其具备与CAT公司竞争·的能力。同时支持本地企业三菱公司与CAT公司建立了均匀分配控制权的合资企业,直至今日。日本是市场经济国家尚能做到,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更有这种优势,关键是要有共识,要有思路,要有长远战略眼光。如果能做到就可以建立地方和外资工程机械企业各占50%股权的合资企业。地方的50%股权,可以由地方政府支持、引导当地民营工程机械企业或其他行业民营企业组建的一个投资公司占30%股权,地方政府保留20%股权并将其委托给民营投资公司代理经营(当然要有一个地方法规来规范)。我殷切期望地方领导和我们行业的大企业领导认真思考这一问题。工程机械行业的很多产品是可以军、民结合的,可以说与国家安全有关,应该引起方方面面的重视。

第三要解决发展壮大民营工程机械企业问题。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过去十年中已建成了一批国有企业集团,装载机、汽车起重机等一批产品的产销量成为世界最大,已有了一定竞争实力:引进了一批外资企业,特别是国际上一流的工程机械大企业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挖掘机等一些产品主导了中国市场;崛起了一些民营工程机械企业,特别是湖南的“三一重工”、福建的“龙工”、山东的“方圆集团”等企业已有了几十亿元销售规模。但总的来说,我们工程机械行业的民营企业的规模还偏小,必须加速发展壮大。因为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竞争性行业,我们只能按WTO的全球竞争规则运行。过去几十年,我们在中央决策领导下建立了很好基础,现在我们必须在各地方政府决策领导下,迅速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由于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化能力的局限性,只能由有远见的地方政府实施优先发展、壮大民营工程机械企业的政策,通过“认识上优先,地位上优先,体制上优先和政策上优先”等切实措施为民营工程机械企业构造一个同国有、外资企业一样的竞争平台,加速扶持,壮大各地的民营工程机械企业。如果这一步走不好,认识不到位,仅仅靠现有的国有企业,甚至一些地方害怕当地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了,会影响阻碍当地国有企业的发展。所以采取不支持的态度,这很可能使这些地方原有的国有工程机械行业的优势逐步丧失。国内一些思想解放的地方政府,在决策发展民营工程机械行业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湖南省长沙市不仅扶持建筑机械研究院和浦沅集团联合组建“中联集团”,同时从九十年代以后,又扶持、发展了“三一重工”、“山河”等一批民营工程机械大企业。“三一重工”2003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同样福建省扶持发展了国有的“厦工集团”,同时在厦门、在全省扶持发展了一批民营装载机企业。2003年全省装载机销售量占全国市场销量50%左右。这些地方的经验说明,凡是工程机械行业比较集中的地方,正是当地民营工程企业可以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民营企业的发展又促使当地的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发展, 出现了双赢的局面。只有民营工程机械企业发展壮大了,才能使我们从工程机械大国提升到工程机械强国。

第四要在开放中解决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技术和资金支撑问题。现在我们行业的发展有了很好的基础,产品门类、生产规模、大、中、小企业构架和发展环境都是很好的,但我们同国外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从解决产:品有无和国内市场规模,转向解决上水平、国外市场规模问题,这里关键是技术和资金支撑问题。从行业的多数产品看,我们已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实现了进口替代,但还不能满足国外市场的要求,国内市场一些大型产品也靠进口。工程机械产品国际贸易逆差还很大,全行业还要作长期艰苦的努力。在过去发展中,我们通过国内的官、产、学、研的途径,比较好的解决了行业发展的技术支撑问题。同济大学、吉林工业大学、西安公路学院等一批院校都建立了比较强的工程机械系,培养了大批科技人员。天工所、长沙建机所、青海高原所、试验场、蚌埠设计院等一批研究设计机构,为全行业产品与技术发展提供的强有力的支持,主要企业也逐步建立了研究开发机构。现在院校专业改革和研究机构产业实体改革,使国内官、产、学、研的条件发生了大的变化。在以地方为主导的发展环境下,必须尽快建立新的官、产、学、研的技术支撑体系。地方政府要通过组建当地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区,投入足够的财政资金,引导民间资金建立产业集群区的研究与开发中心和科学中心。依托两个中心建立国内、国外两个产、学、研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社会技术资源,发展产业集群的核心技术——包括主机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特别是发动机技术、液压件技术、控制技术、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在国内逐步建成若干个像底特律汽车城一样世界著名、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机械城(产业集群区)。

同样,在产业集群区由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引导民间资本,组建金融公司。最近,CAT公司已在中国注册了金融公司。虽然我们单个企业的财力都不大,但民间资本很大,只要地方政府重视,把产业集群组织起来,再建立集群的金融公司是完全可能的。这样,依托金融公司,放大吸引银行资金,就能把行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得到解决。在当前环境下,一个技术一个资金是行业发展的两个瓶颈。能否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是对各地方发展工程机械行业的挑战,也是机遇。

第五要解决产业发展组织问题。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走在前面的行业,总体处在经济学家金碚研究提出的第二阶段——成熟期阶段。一些主导产品生产技术和设备都有相当的水平,产品质量也达到了用户认可的水平,而比国际市场低得多的价格使产品有很高的性能一一价格比,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产品在国内市场处在激烈的成本——价格竞争和质量——规模竞争的形势下,使得一些国外的外资企业产品很难进入中国市场。但是我们也面临市场很快饱和,边际收益越来越少,企业经营越来越严峻的现实压力。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使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继续以比较快的速度提升到我国工业化的第三阶段一一强壮期阶段。使中国人企业——即中国人在国内外控股的工程机械企业,研究、开发、生产的产品达到国际名牌。我认为可以选择的一个途径,就是继续走专业化、集团化的道路。在全国通过企业重组,建立一批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和若干个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区。

产业集群的优势是:


1、使分散的各类资源在产业集群的竞争中得到优化配置。把在市场中众多的工程机械及其零部件企业重组整合成若干个产业集群区。每个产业集群区内有多个产业集群,每个产业集群可以是一个和几个零部件生产企业,也可以是一个和几个主机生产企业为龙头,集聚一批零部件供应商和供应协作企业、相关产业的企业组成。产业集群区内的集群之间和一个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共享技术、信息和人员,加强交流和合作,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尤其在当前,一方面现有企业缺乏资金和高层次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民间资本在工程机械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纷纷重复创办各种工程机械主机企业,使资金和人才分散。由于国外的零部件产品容易取得,主机厂也无力关心零部件的发展,致使急需发展的工程机械零部件得不到资金和高层次人才的投入。建立产业集群区可以集中开发资金和人才,加上政府公共资金对研发的投入,通过主机厂与零部件厂合作,加快主机和零部件企业技术创新和进步。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集群区内就能逐步使主机和零部件水平升级到国际一流水平。


2、低成本优势。首先由于产业集群区有多个主机或零部件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都有一定的规模,使集群区内中小企业可以专门做一个零件,甚至一个或几个工序,实现这一零件或工序的大批量专门化生产。专门化导致专门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从而有利于创新,也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也使单个企业的投资和人员减少,有利大批中小企业在集群区内发展。其次,产业集群区内可以在政府公共资金支持引导下,组织民间资本,建立产业集群的研发中心和集群区的科学中心。由于集群区内集中众多的同行业技术人员,对行业的知识是有共同的认知结构,容易实现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几个集群的研发中心,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建立长期的协议合作关系,分工开展零部件和主机的技术研发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研发成本,还提高研发水平和效率。集群区的科学中心可以集聚一定数量的科学家,开展产品、材料等基础科学研究,为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科技支持。第三,由于在产业集群区内,不论是一个或多个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形成了长期稳定的配套协作关系。使得寻找合适的协作对象,协作谈判签约,监督合约的执行,交易一方违约责任追究等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第四, 由于企业是在集群区内集聚,刁;仅缩短物料和零部件的运输距离,而且便于实行准时化生产,减少物流成本。


3、地区经济发展优势


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一个地区经济的优势都体现在该地区产业的竞争优势上。工程机械产业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力都密集的产业,也是带动性强的产业,需要发达的相关产业的支持,所以建立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区不仅可以提升地区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提高地区经济在国内、国际竞争力,而且可以带动地区内冶金、装备、化工、电子等上游产业和工程机械贸易租赁、金融、运输、维修等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地方教育、科技、咨询等知识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企业融入全球产业网络,使地区经济纳入全球框架,接轨国际市场。地区的产业集群,不仅要挖掘地区内部资源,加强内部联系,更要获取国外资源,注重全球联系,使产业集群的企业有更多的机遇,也面临更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不断实现生产过程升级、产品引·级、价值功能升级和相关产业价值链升级。如德国的快通公司,原来是做冲床的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后升级做数控冲剪机,再升级做激光切割机,而且只做激光头,进一步升级做相关产业的激光医疗机械。美国CAT公司不仅靠产品发展,最近靠技术转让发展,这样促进地区经济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4、地区产业文化的优势。

一个地区产业的长期发展,需要有地区产业文化的支撑。工程机械主机和零部件既是多品种、小批量,又是技术和资金密集、投资收益比较慢的产品,所以只有在地方产业文化的背景下,才能使工程机械主机和零部件企业,在一个地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持续、快速发展起来。而地区建立若干个工程机械主机和零部件产业集群,使数量众多的大中型企业在一个地区持续发展过程,通过与社会方方面面行为主体单位的正式、特别是基于血缘、地缘、业缘的非正式联系的加强,使一个地区因为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发展而著名。使政府得到更多的税收,使当地有更多的投资发展和就业机会。这样长期积累,就能产生一种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和制度环境,使地区内的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有了快速生成、成长壮大的发展环境。

通过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建立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区,加快产业的发展,国际、国内都有成功的经验。如英国在1999年全国有154个产业集群,分布在12个地区,平均每个地区有8-18个左右的不同产业集群;美国的底特律,是世界著名汽车产业集群区。我国的浙江省产业集群区也发展迅速。这些集群区不论是主机产品,还是零部件产品都能得到迅速发展,而且具有国际竞争力。我们工程机械行业一些地方也创建了产业集群园区,像山东济宁的“山推国际事业园”。现在需要我们加深对产业组织模式创新、建立集群园区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发达国家的一些工程机械大公司,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从主机到发动机、液压件、传动件、控制件、驾驶室等完整的技术、生产、配套体系和服务体系。我们要追赶上去,只有通过建立产业集群这种新的组织模式,使我们的主机产品和发动机、液压件、传动件、控制件、驾驶室等配套件以及上下游相关产业,都比较快的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为国际名牌。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