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工程机械最精良的设备在对抗自然界最恶劣和极端的气候时一直并肩作战。在这些由强者主宰的战役中,一个“兵团”始终没有缺席,而且越战越勇,引人关注——
杭州湾大桥
中联重科设备正在施工
“11月29日,目前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第一片70米箱梁灌注成功,‘中联重科'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前日,跨海大桥项目北段承建单位之一的中铁大桥局设备负责人殷竹安,指着工地上又成功灌注的第二片号称“巨无霸”的箱梁,直夸重工湘军“神勇”。他告诉记者:“用于桥面的这两片已灌注出的箱梁,单片重量创下国内桥梁新纪录。”
杭州湾跨海大桥一头通向上海,一头连着宁波,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将于明年竣工的东海大桥还长4公里。它自北向南由北引桥、北通航孔桥、中引桥、南通航孔桥、南引桥水中区、南引桥滩涂区和南引桥陆地区等组成。该大桥是继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三峡工程之后的又一项宏伟工程,投资118亿元,是迄今中国所有桥梁建设中投资额最大的一座。
从位于嘉兴海盐市乍浦港的北面施工工地,到桥南端起始处的慈溪市水路湾村施工现场,一派井然有序的跨海工程场景印入记者眼帘:和青藏铁路建设一样,人海已被各色装备精良的机械设备取代。中铁十九局一位项目负责人向记者解释:现在各施工单位的竞争已集中于设备比拼。在混凝土灌注基础设备领域,“中联重科”统领的“重工湘军”,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提供了超过90%的装备。
从青藏线有世界高原最高海拔隧道之称的风火山隧道,面对高原冻土在挑战极限的试验中,一些国际知名品牌败下阵来,“湖南制造”的频频闯关成功,开始扬威世界屋脊;今年4月,“重工湘军”开辟的新战场——杭州湾,与美洲亚马逊河河口、南亚恒河河口被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因常年受风、流、潮影响,波涛汹涌,风急浪高,潮流紊乱,气候复杂多变。作为重要施工设备的泵送机械,要将特种混凝土送到海下施工,难度很大,尤其是在海上施工,经常遭受台风和海雾的侵袭,这对泵送机械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记者看到,杭州湾大桥工程建设现场已成了跨海桥梁重大施工设备集中亮相的场馆,德国“普斯迈斯特”、日本“多田野”等世界知名品牌在工地随处可见。各参建单位根据工程合同需要,有的建造了国内最大的海上自动化混凝土搅拌船,有的建立了专供预制墩身出运的码头和巨型龙门吊等等。据介绍,这些关键设备无论其先进性还是施工能力都为国内之最。
在大桥建设中,“重工湘军”主要服役设备有:“中联重科”泵车、拖泵、布料杆、搅拌车及“浦沅”汽车吊等,一些建设单位设备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设备在出色完成了杭州湾施工后,还将转战舟山跨海大桥、沪崇苏通道等已经或即将上马的国家重点工程。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背景
2003年6月8日,奠基动工的杭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这也是继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三峡工程之后的又一项宏伟工程。
据了解,全长36公里的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自北向南由北引桥、北通航孔桥、中引桥、南通航孔桥、南引桥水中区、南引桥滩涂区和南引桥陆地区等组成。其中,中引桥和南引桥水中区在杭州湾深水区域,长达15.7公里,共要打下4372根超长钢管桩。预计2008年竣工的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一头通向上海,一头连着宁波,总投资118亿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
从宁波到上海,这两个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的城市,因为天堑阻隔,来往必须在陆路上绕行近400公里。尽管宁波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深水良港,但在区域经济中,却处于交通末梢。让天堑变通途,把交通端点变为交通枢纽,成为宁波人的梦想。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起慈溪市水路湾村,北至嘉兴海盐市乍浦港以西6公里的郑家埭村,工程浩大:全长36公里,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投资总额118亿元,仅桥墩就有660个,1万多根桥桩连起来有800公里长,水泥用量达120万吨,黄砂205万吨,碎石342万吨,耗用混凝土240多万立方米,各类钢材60万吨。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对环杭州湾区域,对整个长三角地区,将会产生巨大影响。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个都市圈内城市之间的车程应在2小时以内。据专家预测,随着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在不久的将来,环绕着杭州湾,将形成一个由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组成的,人口规模达到2500万左右,建成区面积3000平方公里的大型都市圈。
2009年,大桥建成通车后,从交通端点变成交通枢纽的宁波,则将获得一连串“大桥效应”:宁波港腹地扩大,有利于港口经济和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有利于出口加工业、制造业、商贸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而与上海和长三角北翼之间距离的缩短,也为宁波奠定了成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坚实基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