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任务的十六局集团胶济铁路项目部在正常的政治学习外,利用施工间隙,在全体参战员工中开展《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两书的读书活动,并提出“建好胶济铁路电气化工程,没有任何借口”、“跨越时速,实现开通200公里”等口号,在全标段大力营造一种浓烈的施工大干氛围。
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30%靠战略,70%靠战略执行。十六局集团胶济铁路项目指挥长赵玉林就很注重培育员工的执行文化。无论在胶新,还是在胶济,赵玉林工作起来从不为自己找借口、谈理由,同时他也严格要求下属不要为自己找任何借口,去推脱自己的责任。为此,项目部应公司党委号召,向全体参战员工推荐了《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两书,借此将执行与执行力的概念植根于员工的头脑中。从过去老的管理模式中“重点关注目标、关注结果”向“既关注目标和结果,更关注执行过程”转变,确保员工“做正确的事”和“做事正确”。他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在制订目标计划时应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下发目标和安排布置工作时要向下属交代清楚,各分公司及时对项目部目标计划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对目标完成情况实施通报检查并追踪考核结果,让人人都关注目标,层层都关注执行,确保执行到位、有条不紊。如果发现与目标计划不一致时,要及时对下属进行指导、监督,确保目标执行正确。
自2001年胶新铁路上场以来,赵玉林带领的这支队伍在山东已走过了四个春秋,他的这种执行理念换来的是工程质量的信誉和社会对十六局集团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评价。
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十六局管段跨山东胶州市、高密市、昌邑市三市境内,途经10个乡镇44个自然屯。管理跨度长达85.7公里,施工项目多,管理难度大;特别是既有线施工,胶济线昼夜行车88对,施工安全成为既有线改造的重难点。
既有线施工无小事。在开工之初,项目部就要求全体参建员工不要找客观理由和借口来说明既有线工程项目实施的难度和阻力,确保行车和人身安全是不可推卸的第一责任,要发扬一种执行精神,一种敢于挑战、无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去完成使命的铁军作风。项目部为确保安全措施的有力执行,开工伊始就成立了各级安全保障组织,分工包干,系统负责,一级包一级,一级保一级,级级有责任;一环连一环,一环扣一环,环环有压力。
2004年3月初,十六局管段的挤密桩施工开始。这是整个标段第一阶段施工的重难点环节。赵玉林指挥长果敢任命在京秦铁路提速改造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党工委副书记娄保灿主抓既有线施工安全。挤密桩施工青岛铁路分局批准的施工点是凌晨4到7点。为此,他特地买了一个小闹钟,凌晨3点,准时和施工人员一道,来到工地,亲自督抓挤密桩施工的安全。5月10日下午,突然他接到家里的电话,妻子不小心腿摔成骨折。得知这个消息,他心里万分着急,可既有线的另一个项目——抽换轨枕同时也在进行。抽换轨枕也是既有线施工的难点,施工时稍有不慎,不但在封锁点内完不成计划任务,还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同事们劝他回去看看,娄保灿说,既然主抓安全,就得无条件地执行好,没有任何理由、任何借口去推脱。最终,他委托同事将妻子送进医院。
5月18日,总量13.5万延米的挤密桩全线施工完毕;5月20日,累计10345根轨枕全部抽换完成。既有线上挤密桩施工、抽换轨枕这两块难啃的硬骨头,终于安全顺利完工了。
“200公里时速的目标,使我们跨越历史。我们只有完美地完成任务,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这是李成武总工程师的感慨。今年5月底,李成武接妻子来电,山东淄博老家的岳父病危,让他速回。当时正值二季度拼搏大干高潮阶段,他正在潍坊参加工程技术紧急会议,他只好打电话让本已患病的妻子从天津坐7个小时的火车赶回淄博,他又一头扎进繁忙的工作中。
走进公司胶济项目部的办公楼,抬眼就可以看到“兑现合同承诺、留下时代精品”的质量目标,这是一个重视质量、追求质量、控制质量的铁军团队。
自开工以来,项目部全体参建员工不折不扣地执行着各种技术规范标准。他们严谨诚实的工作态度、卓越完美的执行能力,使项目部的安全质量一直走在兄弟单位前头。在建设单位济南铁路局第一、二、三季度综合评比大检查中,项目部均获得好成绩;在第二季度的综合评比中,十六局集团被评为“优秀施工单位”;在第三季度“优胜杯”竞赛活动中,十六局喜捧“优胜杯”;项目指挥赵玉林两次荣获“优秀指挥长”称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