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施工程面积98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47万平方米,设计面积728万平方米,作为世界上物化劳动量最大的企业之一,每年为全社会创造约70万个工作岗位,约70万个外来工家庭、200万人员在他们的带动下奔向小康。
中建总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建筑企业集团,拥有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两个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加快和企业的发展,中建所担承的国家重点项目和大型建筑施工也越来越多,每年都有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在中建承建的项目上务工。这些人员不仅仅是进城务工的农民,还有城市下岗失业人员。仅四川省江津市一地,已经连续多年有8000余人在中建承包的工程上务工,形成了有组织的外出打工队伍,其中有近2000人是当地供销系统的下岗待业人员。这些人有了中建提供的工作岗位后,不但有了固定的收入,使数千个家庭、几万人脱贫;还减轻了当地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全面奔小康做出了贡献。
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中建总公司在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的同时,还以高度的责任感想方设法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全面素质,为他们提供事业发展的平台。为此,中建总公司下属各单位采取流动课堂、劳动技能竞赛、专业人员专场授课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前不久,中建一局华中公司经过培训和考试,为在丰体时代花园项目工作的40名外来务工人员,报领了由北京市丰台区劳动部门颁发的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中级管道工资格证的四川江津籍外来务工人员郑先祥激动地对笔者说:“在北京、在中建打工,就像在家里一个样。这可是首都发的本本,到哪里都响当当。”同时,中建总公司对那些确有专长、德才兼备的外来务工人员大胆使用,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并在加入工会、劳模评选、职称评定等各种政治和经济待遇上同等对待。目前,已有数百名外来务工人员在中建的各个岗位上挑大梁,有的成为项目经理;有的成为局级部门主管;还有的进入了单位领导班子……在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余孝德,当年就是一个农民工。
近些年来,中建总公司切切实实地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实实在在地为外来务工人员办实事,受到各界的广泛好评。中建在中央企业驻京单位率先成立了工会联合会,使每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以便于更好地维权。他们率先推出了外来务工人员“合同(集体、劳动合同)、三险(工伤、医疗、养老保险)、工资卡”一个不能少的举措。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不愿上养老保险的问题(他们觉得上了保险没有用,回到家也领不到),中建和有组织的外来务工队伍协商,共同与当地政府联系,集体在当地上保险,这样,外来务工人员回到家还可续交,等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享受到这项福利。在工作中他们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常年在外,家中如遇急事用钱不方便,影响员工的思想稳定。就与当地政府和金融部门协调,由银行给每位员工办一个存折、两个银行卡,公司按月、季、年把员工零花钱、工资存入银行,员工及家人各持银行卡在不同地方支取现金。
为了防止拖欠工人工资,中建三局还实行了设立工资预留帐户,开通工资支付“直通车”的办法,从甲方支付的工程款中提取20%作为预留帐户的资金,由工程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方与劳务分承包方共同管理,相互制约。在望京某项目,有一支10人的小班组,工作任务完成了却结不了帐,工人的情绪很大。工会联合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总包和分包的行政领导沟通,不到一天的时间,这10名工人就领到了应得的工资。中建华中公司工会联合会考虑到员工收入及可能发生的困难,又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商议,在公司作保证的前提下,优先解决员工的小额贷款问题。目前该公司已有三名员工利用小额贷款解决了生活困难,一名员工解决了孩子的入学问题。家在山区的小张,在公司的担保下贷了一点钱,再添上自己这几年的积攒,回家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婚礼当天,他还收到工会联合会的贺信和礼品,惹得亲友好一个羡慕,都说他“是有组织的人,在北京、在中建打工就是不一样。”一位分包队伍的项目经理这样说:“企业这样关心我们,我们从心里感到高兴和感激。”
中建总公司关心和维护外来务工人员,使他们有了较为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有保障并有所增加的工作报酬,外来务工人员也把自己作为企业的主人,一心为企业着想,为企业分忧。在工程施工中,他们加班加点加快工程进度;出主意、想办法、搞革新提高工程质量;时时处处注意维护公司形象,千方百计提高企业效益。全国劳动模范余孝德在成为公司正式员工后,体谅企业困难,勇于迎接挑战,以实际行动报效企业,主动提出带领一部分分流员工,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务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就创出了品牌,创出了效益,为企业减轻了压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