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16日起,哈尔滨市10位政协委员用五天时间走访调查了该市11个建筑工地,倾听建筑民工讲述进城务工的酸甜苦辣。经过梳理,政协委员发现有劳动合同签订率、住宿条件恶劣、伙食质量影响健康、防疫漏洞埋下大隐患、超时工作不加薪等五大问题,严重困扰着建筑民工的生存质量。
政协委员在走访500余名民工中,发现只有不足20%的人与用工单位签定了劳动合同,这些人中大多数是各工种的承包人。农民工李志超说,我们想签,也懂得法律保护,可没有人同我们签,用人单位主要是怕承担责任,包工头能把工钱及时发给我们就认了。11个建筑工地中只有两处宿舍有取暖设施,室温勉强达标,而其它9处全部是板棚和账蓬,大多数板棚房都露天,其中最惨的是住在框架楼地下室的民工,用苫布围成的宿舍里30多位民工冻得直打哆嗦。伙食质量差是个普遍问题,午餐几乎是清一色的炖白菜、土豆和大豆腐,各建筑工地都没有统一的民工食堂,设在简易房里的小食堂都是按工种设立的,伙食标准由工程承包人说了算,且食堂卫生条件没有达标的,个别食堂人畜共用,没人把关。尤其是建筑工地的防疫完全空白,恶劣的住宿环境更易引发传染疾病。民工住的都是大通铺,一个设在地下室的民工宿舍住了近200人,一般的都住五六十人。据一位安达民工讲,去年开春时,宿舍里的30多人一起患流感,20多天才好。8小时工作制这条法规与民工无关,超时工作被视为正常,没人给民工发加班费,工程紧张时,最多一天要干十四五个小时。
该市政协委员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对建筑工地监管不到位是造成民工生存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负有监管、检查责任的部门经常深入一线调研检查,民工吃住及卫生防疫存在的问题并不难发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