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远东石油管道将中途建设通中国输送支线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5-04-08 09:18   来源:振兴东北网综合

据报道,俄罗斯总统助理伊万诺夫4月5日在访问北京时向俄通社-塔斯社北京分社透露,有关西伯利亚远东石油输送管道建设,俄基本决定从中途建设通往中国的输送支线。

据报道,俄罗斯总统助理伊万诺夫4月5日在访问北京时向俄通社-塔斯社北京分社透露,有关西伯利亚远东石油输送管道建设,俄基本决定从中途建设通往中国的输送支线。


另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此前的报道称,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裁魏因施托克1月26日曾表示,俄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已经开始展开远东地区输油管道的设计工作,而这个输油管线将包括一条通往中国的支线。

相关报道:修建西伯利亚油气管道,首先考虑通往中国

2005年3月14日上午10:10,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后,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回答俄通社塔斯社记者提问时说:

“今年下半年,我要同俄罗斯总理进行第十次会晤。这次会晤我们将进一步研究中俄两国之间的经贸问题,特别是能源合作问题 ”,“在能源合作上,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些重要的共识。譬如说,第一,通过陆上铁路,加大俄罗斯对中国石油的出口。2004年是900万吨,2005年达到1000万吨,明年将达到1500万吨。第二,俄罗斯政府,普京总统明确提出,修建西伯利亚油气管道,首先考虑通往中国。 第三,两国将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上加强合作。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其他经济贸易上加强合作。”

中俄能源合作背景

俄罗斯敲定石油管道走向 最近距中俄边境60公里

2004年最后一天,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弗拉德科夫签署文件,正式批准修建一条从东西伯利亚到太平洋沿岸的石油管道的工程。

众所周知,俄罗斯东部石油管道走向一直有南线、北线之争。所谓南线是指从东西伯利亚的安加尔斯克至中国东北的大庆,线路总长2400公里,其中有800公里在中国境内。200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同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俄石油运输公司签署了开展管道工程可行性工作研究的原则性协议。2002年底,俄石油运输公司又提出了主要向日本供油的北线方案,即修建从安加尔斯克至太平洋沿岸的纳霍德卡的输油管线,这条线路长达4000多公里。

在俄政府看来,南北线方案都无法实现俄罗斯利益最大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俄政府确定了一个折中方案,即主管道修至纳霍德卡,与此同时,修一条通向中国大庆的分管道。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去年提出了一个分别铺向纳霍德卡和大庆两条管道的方案,但与南线、北线方案不同,输油管道的起点改到泰舍特,随后穿越贝加尔湖北部地区,沿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通向太平洋沿岸的纳霍德卡,建设周期为4年。

俄媒体报道说,南线和北线两个方案没被批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环保问题。俄政府认为,这两个方案规划的管道过于靠近贝加尔湖,如果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可能会严重污染这个淡水湖。俄石油运输公司提出的“泰纳线”较为充分地考虑了这一因素,比“安纳线”北移150公里,减少了污染贝加尔湖的风险。除了环保方面的考虑外,俄罗斯政府在确定输油管道走向时,特别强调实现石油出口市场多元化这样一个战略目标。据俄石油运输公司专家介绍,该公司在规划“泰纳线”时,落实了普京总统关于通过铺设管道带动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还全面考虑到了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分布以及开发前景。

俄罗斯是世界油气储量大、开发能力强的国家,中国有稳定、广阔的市场,俄政府重视同中国开展能源合作,修建至中国的原油管道已写入俄目前至2020年的能源战略中。2004年6月30日,俄工业与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明确表示,俄政府已基本确定原油管道主干线通向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这条干线确定后,俄罗斯将同中国就修建通往中国的支线问题进行具体商谈。

获得批准的管道项目设计能力是每年运输8000万吨石油,其中5000万吨运往太平洋沿岸,另外的3000万吨准备运往中国,这个运量同最初规划的安加尔斯克到大庆石油管道的运量大体相符,该线路到中俄边境线最近的距离只有60公里。

中俄开辟新能源通道 中国由界江口岸进口燃料油

中俄经贸合作方兴未艾

中俄两国是有4000多公里边境线的友好邻邦。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东北部,北部、东部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相望。黑龙江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对俄经贸合作。

中俄政府首次联办 第16届哈洽会升级为国家级展会

作为联系中国与俄罗斯、东北亚的大型国际经贸、科技交易会,第16届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将突出体现在中俄多领域合作中的窗口和平台作用。

将于6月15日开幕的第16届哈洽会的主题为“提升中外经贸合作水平,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本届展会由商务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黑龙江省政府等多方共同主办,展会期间的“俄罗斯商务日”也将首次由中俄两国政府举办,哈洽会将由区域性展会提升为国家级展会。

中俄加强经贸和能源合作 由阶段性贸易转向项目投资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库列绍夫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分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利维奥尔斯托夫在报告中都充分肯定了中俄两国近年来的经贸合作成果,并希望两国的合作由阶段性的贸易往来向项目投资的方向转移。他们希望中俄两国能够在多领域不同项目上进行合作,例如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交通设施的建设、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最终达到“双赢”。

在报告会上,库列绍夫阐述了他曾经提出的著名的“两个有赖于”的论断: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振兴有赖于西伯利亚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振兴;西伯利亚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有赖于邻国中国的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