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在高位运行 钢材市场是否虚火而病态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5-04-22 10:43   来源:中国工业报社

在淡水河谷、力拓等全球矿业巨头将铁矿石价格上涨71.5%后,近日,同样是全球矿业巨头的必和必拓欲将2005~2006年度铁矿石供应价格上涨104%~114%。虽然必和必拓最终在4月13日与宝钢达成71.5%的涨幅协议,但实际上,铁矿

在淡水河谷、力拓等全球矿业巨头将铁矿石价格上涨71.5%后,近日,同样是全球矿业巨头的必和必拓欲将2005~2006年度铁矿石供应价格上涨104%~114%。虽然必和必拓最终在4月13日与宝钢达成71.5%的涨幅协议,但实际上,铁矿石涨价在中国引起的"闹腾"已经足够多了,有涨价前中间商的囤货居奇,有涨价后的悲喜两重天,不一而足。钢材市场现在是否真如它表面传达出的信息那样虚火而病态?


支撑仍在价格有望理性回归


不管钢材涨价将带给中国相关企业多少欢喜忧愁,实际上,钢材涨价的市场支撑依然存在。


4月5日,记者在采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范敏时,他告诉记者,从客观需求看,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走强,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带动了钢铁需求的不断增加,而钢铁需求的增大又带动钢铁价格向上攀升,钢铁生产企业因而利润大增,并不断增加和扩充产能,使得全世界对铁矿石的需求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急剧上升。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5%,创30年新高。在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下,全球钢铁产量和需求量明显提高,2004年升至9.35亿吨,而有专家预测,2005年的需求将会高于2004年。同时,人们普遍认为,全球经济仍将继续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钢铁现实和预期需求的增大,更加刺激了钢铁产能和产量的扩大。而从原料供给来看,铁矿石属于天然资源类物质,其储量是一定的,不会增加。


美元贬值也是供应商涨价的冲动因素之一。2002年以来,美元大幅度贬值,而巴西瑞亚尔和澳大利亚元相应升值。因为本币升值,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实际上因合同价上涨而得到的实惠并没有显示的那么大,其销售额与赢利已明显滞后于钢铁企业的增长幅度。有专家预测,单就补偿美元贬值对供应商造成的利润损失而言,铁矿石就应该上涨30%左右。


同时,国内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依然没有缓解,犹如给处于高位的钢材价格火上浇油。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院的专家认为,我国正处于中期工业经济发展阶段,持续大量消费钢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样看来,目前的钢铁市场并没有虚火也没有病态。


“二季度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杨青这样判断。


不仅仅是杨青,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多位专家都预测,钢材价格将继续在高位波动。然而,记者同样发现,一些正在出现的因素开始将钢材价格引向合理回归区域。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最近就联合下发了通知,从4月1日起,对6个税则号项下的钢铁初级产品,停止执行出口退税政策。此前,商务部、海关总署也联合发布了《货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从3月1日起,抬高了铁矿石自动进口许可的门槛。而且,在4月1日前,各种力量"突击进口"铁矿石,已进口到岸的存矿石,就高达3400万吨。如果国内各种因素能够协调得当,钢铁企业能首先消化掉这些巨量存矿石,加上国内也逐步扩大铁矿石的产能,那么2005年铁矿石的需求量,就不会像外界预测的那样紧张。事实上,这些因素同样有利于中国在与世界铁矿石巨头的谈判中充分掌握主动权。


同样的好消息或许还存在于,在吃了哑巴亏后,中国的钢铁企业正在试图改变各自为政的原料进口混乱局面,而在海外寻找铁矿石资源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


大宗原材料进口要有国家战略


实际上,不管中国持续大量消费钢材将是一个多长的过程,从目前钢材市场上看似虚火而病态的"乱象"中依然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教训。有专家指出,要从根本上终结这种"乱象",根本上还是要建立大宗原材料进口国家战略。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但最大的需求量却换不来相应的话语权。一边是国外矿业巨头摆明了吃定中国的架势,一边是正在走工业化道路的中国企业嗷嗷待哺般地对钢材的日益增高的需求,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对外依存度的提高。有专家分析,造成中国钢铁企业定价权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钢铁业集中度不高,各企业原材料采购供应体系相当分散,致使整个铁矿石进口、谈判与运输等长期处于无序和被动状态,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拳头。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铁矿石进口企业共有523家,他们经常互相倾轧,哄抬价格。更不用说这次日本钢铁企业不惜"自残"以控制价格主动权了。


实际上,不仅仅是钢材遇到了这种痛苦,石油、氧化铝、铜矿石、铅锌等重要矿产资源,中国在扮演重要进口国角色的同时,手中同样没有一把可以左右价格的"尺"。以至于中国买家的每一次大宗购买,几乎都暴露在国际市场面前,成为国际炒家和基金的逼仓对象,被迫高买低卖,结果自然是损失惨重。


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认为,中国需要从总体上,从市场、机制、方式等各方面对大宗原材料进口予以战略应对,中国必须从战略上考虑,在采购方式上鼓励和推动中国企业联合采购,确立中国的集中采购方式。或许在大宗原材料国际战略制定后,我国的钢铁市场将逐步走向平稳和温和,不会再这样乱象丛生,让那么多人牵肠挂肚。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