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与挖掘机、装载机等其它工程机械相比,由于使用场所不同,单台产品价值较低,受信贷政策影响小,用户群体与工程机械有较大的差别。从2000年开始,叉车市场极速变化,年需求量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所以说叉车市场既蕴含着巨大潜力,同时也隐藏着不小的危机。
国际巨头青睐中国市场 亚洲叉车市场主要在日本和中国。在过去的20年里,欧洲叉车市场是以1%-2%的速度增长或下降的,比较稳定。但是亚洲市场则完全不同,有些国家甚至以30%、40%的速度增长。
从目前国内情况看,叉车产品和叉车行业依然处于发展期,产品技术仍需发展完善;产品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尚未得到足够拓展;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产业自然调整仍处于初级阶段;客户使用意识和企业研发意识、能力依然落后。发达国家的用户和企业考虑的是如何把叉车用得更好,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而我国很多客户还在叉车和人工搬运间左右为难。
从全球叉车产业发展周期角度分析,目前国际市场已处在成熟期,市场增速已经放缓。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国际叉车业巨头逐渐将目光转向中国这个世界叉车业最具潜力的市场。目前日本的市场很发达,而我国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
用户受益内外力量角逐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叉车行业已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市场格局,以安徽合力、杭叉股份、大连叉车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但是近年来国内企业的叉车销量占国内市场的份额却呈现下降趋势,分别由90%、85%、80%下降到目前的75%。我国叉车市场是块诱人的蛋糕,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前来分食。以厦门林德为代表的国际十大叉车企业相继在我国设立生产基地和办事机构;以现代和大宇为代表的韩国企业也在我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并表现出极强的市场开拓能力。我国叉车企业在抵御外来品牌的同时,还要与国内兄弟同室操戈。中国一拖、江淮动力、玉柴机器等国内其它行业的企业也纷纷进军叉车行业。内外力量的角逐将我国叉车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但对用户来说市场竞争越激烈,受益才会越多。市场竞争一激烈,厂家就得拿出最好的产品、最低的价格、最优的服务给用户。但目前我国的叉车行业跟欧洲的增值服务至少相差一代。在欧洲,“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为客户服务”的观念根深蒂固。但在我国,这还是需要经常提出来的一个新观念,而且很多企业还只是把这种观念当作口号,根本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叉车的售后服务不仅仅是一种业务,更是一个品牌,要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的使命。和其它工程机械一样,叉车的质量也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它的制造质量,二是它服务的质量。因此,叉车产品的质量问题,不仅仅是产品问题,更包括服务问题。
企业须破解四大症结
长期以来,“企业规模小,产品品种少,生产效率低,研发能力弱”是困扰叉车企业的四大难题。
目前,国内叉车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只有安徽叉车集团公司、杭州叉车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现在又有不少企业重新上内燃叉车、小型搬运车辆和电动车辆,重复建设和生产仍然在增加。由于起点低、规模小,致使相互仿造等现象在行业内大量存在。随着工业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叉车产品使用范围日益扩大,但由于国内企业产品普遍品种少,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而且其产品在驱动方式、能源环保等方面,与先进的国外制造商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国外叉车生产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约15万美元左右,而我国叉车企业全员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到国外的1/5,只有杭州叉车有限公司达6万美元,但除重点骨干企业外尚远远低于3万美元。世界主要工程机械制造商均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力量,产品设计及科研人员一般占企业人数的15%以上。整机、零部件试验及测试设施完善,主要零部件及整机不断进行性能改进和可靠性试验,年科研开发费用占总销售额的2.5%以上。我国叉车行业的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少数领先企业,企业内有技术中心或研究所,从事产品开发研究的人员仅占全体员工7%-8%。在排头兵企业科研经费也仅占总销售额的1.5%-2%,其它企业则更少。
企业在整合中壮大
目前,叉车行业已经出现明显的分化趋势,少数企业蒸蒸日上,多数企业每况愈下。在状况不佳的企业中,少数是由于自身原因,而多数则是受到了众多国际强势品牌的市场冲击;另一个原因就是整个产业结构质量的低下。专家认为,虽然叉车市场开始走向成熟,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企业都能从中获益,残酷的竞争已经给实力不足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对于有实力的本土企业而言,只要继续围绕技术、机制、质量、品牌等关键点做好文章,使自己尽快变得强大起来。目前,行业第一轮整合已接近尾声,留给小企业抉择的机会和时间已经不多了。
专家认为,在工程机械类产品中,由于叉车使用范围广,遍及各个经济领域。可以预见,尽管有诸多不确定及不利因素存在,但我国叉车行业总体前景依然乐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