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劳模广西柳工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晓华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5-05-08 11:23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周邕生 庞慧敏

人物介绍:王晓华,男,1952年5月出生,汉族,山东省临沂人,197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96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

人物介绍:王晓华,男,1952年5月出生,汉族,山东省临沂人,197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96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度中国创业企业家、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2004年度全国机械工业明星企业家,2004年被授予国家首批高级职业经理。现任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广西工业重镇柳州,是一个山环水抱、风景如画的城市。有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之称的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就镶嵌在清澈碧绿的柳江河畔。


 柳工创建于1958年,回首岁月刻在这棵参天大树上的历史年轮,许多人都惊讶的发现,位于中国西部的柳工,居然以几近传奇的色彩,在中国工程机械史上写下了许多全国第一:生产出中国装载机史上第一台轮式装载机Z435、第一台铰接式装载机Z450、第一台井下装载机、第一台最大吨位的装载机、第一台“国际国内首创”的高原型装载机,第一个创造出月产装载机900台纪录、第一家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第一家推出品牌服务的工程机械制造商......


 南方4月,正是山清水秀时节,在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柳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晓华。提起他刚刚荣获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这一话题,身着柳工蓝色工作服的王晓华微笑着说道:“全国劳动模范这一荣誉虽然是以我个人的提名获得,但这是柳工的发展成就了这一荣誉,是柳工全体员工的功劳。”


 王晓华担起柳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的重任五年间,柳工取得了令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都感到骄傲的辉煌业绩。特别是从2001年到2004年,他率领柳工高层团队运筹帷幄,以智慧和汗水拓展着柳工乃至中国工程机械事业,使柳工以迅猛姿态跃上了全新的发展台阶:柳工各类工程机械年产销量从4100台→7600台→12000台→16000台连跳四级。其中,装载机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二位。集团公司销售收入也从四年前的13亿元猛增至58亿元!


 王晓华作为柳工领军人物的几年间,柳工不仅迈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快车道,还进行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东扩”行动:先后收购、筹建成立了江阴柳工道路机械有限公司、上海柳工叉车有限公司、扬州柳工建设机械有限公司和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同时,柳工还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在海外设立了办事处和子公司,使柳工产品出口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 如今,面对柳工辉煌的业绩和20多块国家级的奖牌、奖状、奖杯,王晓华没有陶醉,他说:“追求无止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我的座右铭。”





改革,为企业提速奠基


1970年,刚满18岁的王晓华下乡插队归来,成为当时柳州工程机械厂铸钢车间一名工人。那个年代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和奉献精神,使得他工作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一步步往前走。1975年即任铸钢车间党支部副书记,1987年任柳州工程机械厂厂长助理,1993年任柳工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直至五年后成为柳工“当家人”。


 看过王晓华履历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感叹他命运的顺畅,王晓华坦诚地说:“不管干什么,我都想干好。”正是由于他这“想干好”的做事做人准则,进入柳工,不论是当工人、当班长,还是当董事长,都得到了职工们的好评。


 王晓华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悟出一个道理: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所以,在他从企业考入大学,又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培育自己成长的企业,关注着柳工如何在历届领导班子和几代柳工人的共同奋斗下,不断地刷新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纪录。


 1999年7月,当柳工党委书记、董事长的重担压到王晓华肩上时,他感到了引领企业快步前行的压力。此时的柳工,虽然头上仍戴着众多熠熠生辉的光环,但主导产品装载机的产销量却艰难地维系着行业第一的称号。同时,销售额也在产品市场份额领先的大好机遇中,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负增长。


 刚刚挑起重担的王晓华苦苦思考:柳工如何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的位置?他认真分析了柳工停滞不前的原因,认为柳工仍然具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自己潜力的能力,只要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加速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确保市场占有率,就能做强做大做优柳工。“柳工一定要在我们手中有新的突破,一定要在我们手中再度辉煌,一定要发展壮大几代柳工人创下的家业,一定要不辜负柳工人的重托和期望!”王晓华决心率领柳工人破釜沉舟,投身到第二次创业的大战之中。





突破口在哪里?


 柳工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曾经站在改革的最前沿,是广西首家实施股份制改革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但企业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没有相应的大变化,企业仍存在铁饭碗、吃大锅饭的现象,至使企业内部缺少活力,外部缺乏竞争力,企业无法迈开快速发展的步伐。


 于是,王晓华决定把企业“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从改革分配制度入手,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易岗易薪、薪随岗变”和向有贡献员工、核心员工倾斜的原则;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让职工能进能出,实施“竞争上岗、动态考核”,使干部能上能下;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谈判工资制、高学历人员激励工资制、科技项目提成工资制、销售人员佣金制、专家、高中层管理人员年薪制,经营者年薪制等多种分配模式。


 三项制度改革的序幕拉开后,触及一些人的切身利益,上访、告状、威胁一一上演。面对重重阻力,王晓华通过统一认识,取得了公司党委的支持;通过政策的宣讲,得到了大多数员工的认同,由此使改革得以有条不紊地推进,并取得了成功。三项制度改革为柳工持续、稳定、健康、高速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王晓华认识到,一个企业发展的快与慢,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是关键因素。他提出,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结合作为柳工企业文化的精髓。2003年,他在总结提炼柳工45年企业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确立了柳工的核心价值观,即公司目标:建立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公司发展理念:追求无止境;公司经营理念:用户的需求,柳工的努力方向;公司市场理念:柳工的进步,来自用户不断发展的需求;公司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公司财富理念:优秀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公司竞争理念: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公司管理哲学:差距就是潜力;公司精神:团结、求实、创新、争先;公司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要求:乐于奉献、敢于挑战、善于协调、勇于承担。


 王晓华推崇的管理作风是以人为本。所以,在他的倡导下,柳工通过企业局域网,率先在内部信息平台上进行厂务公开,开展思想文化和党建工作,多方位地架起了企业、领导与员工沟通的“连心桥“,营造了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


 三项制度改革的完成和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王晓华引领的柳工机械这艘大船,在新世纪增加了澎湃动力。2001年,王晓华与其率领的经理团队,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预示到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加快能源、交通等基础建设,必然带来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班子成员迅速形成共识,果断决定,加速产量和市场的扩张。由此,柳工当年即走出了多年的生产低谷期,全年产销整机4100台,同比增长45%,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24%,双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02年,柳工再次抓住市场机遇,年产销量突破7600台,以同比增长85%的巨额增幅,创下了传奇似的业绩,柳工的业绩从此开始突破瓶颈,扶摇直上。接下来的两年中,柳工始终在不断地创造和刷新着自己的产销历史记录,不断地突破和改写着自己的产销预定目标。


 今年以来,全国工程机械市场“寒流”涌动,赢利下降,令全行业始料不及。从年初开始,几乎所有与工程机械有关的原材料的价格都大幅上涨,如钢材、橡胶、原油等等,导致相关企业的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再度压缩。行业的许多企业都出现亏损或濒临亏损的边缘。受此影响,一季度柳工的毛利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也降低了4个百分点。但是,柳工凭借自身实力,向企业内部挖潜要效益,练好内功,稳打稳扎,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克服重重困难,赢利仍稳居行业少数几家赢利企业之首。一季度,柳工销售装载机、挖掘机和压路机等4700多台,销售收入、利润水平均居全行业第一。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柳工挖掘机今年一季度取得了令全国同行刮目相看的销售成绩。今年国内挖掘机市场承接去年下半年持续低迷的走势,市场需求仍在低位徘徊,旺季不旺,全国挖掘机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出现近几年少有的负增长。与此相反,柳工挖掘机今年一季度销售却逆市上扬,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在全国同行中独领风骚。3月份,柳工挖掘机销售更是创历史新高,一举实现销售达124台。





创新,引领行业潮流


 产销大增,市场大开,面对喜人的战绩,王晓华没有自满,他和全体班子成员都深深地意识到,“科技创新产品,技术领先市场”,柳工只有始终站在技术的颠峰,才能引领行业的发展潮流。王晓华毅然提出实施柳工产品的“三个第一”: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中国机械行业第一;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保持国内同行第一;产品技术及性能指标保持国内同行第一。


 根据这一发展思路,柳工建起了国内第一批国家级技术中心,配备了有200多台计算机连网的新产品三维设计开发网络系统,不拘一格地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在工资收入和利益分配上向科技人员倾斜。每年还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科研和人才培训。为克服技术创新过程中,科研人才不足的困难,柳工同国内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大、西宁高原工程机械研究所等10多个科研院校,进行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并积极同国外跨国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从不断模仿创新、技术引进创新过渡到自主创新,形成“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新产品研究开发模式。


 王晓华坚信,人才的培训是柳工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为此,柳工在制定出“环境、事业、感情、政策”四留人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用人才。公司不仅每年选送技术人员外出深造,还常年坚持举办从初级工到高级工的热、冷加工的技术培训和特殊工种培训。


 目前,柳工技术中心的产品研发已涉及工程机械五大种类产品,拥有轮式装载机、液压挖掘机、振动压路机、挖掘装载机、沥青摊辅机、滑移转向装载机、旋挖钻机、叉车、混凝土拖泵、混凝土搅拌机、砌块砖设备等系列化、多品种工程机械产品。特别是装载机产品是国内技术最先进、产品性能最优、销量最大的拳头产品,有0.5-5.4M3系列装载机各种型号100多种。2004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柳工牌”装载机为中国名牌产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后劲。


 在王晓华的影响下,柳工的科研人员坚持“追求无止境”发展理念,坚持从理念创新到技术创新,瞄准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先后开发出CLG835、CLG842、CLG856、CLG862、CLG888等新型产品,这些“G”系列产品,都代表着国内装载机的最高水平,得到国内专家和广大用户的普遍认可。柳工品牌的含金量,从近年的销售价格中可以见一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柳工产品虽然也降价,但降价后的价格依然是行业中最高的,这就体现了柳工的品牌价值、品牌含金量。


 坚持不懈的开展技术创新,也使柳工在信息技术应用、产品研发、制造技术研究结出了丰硕成果,先后设计开发了多种新产品,完成国家863计划应用项目两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三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技术创新项目18项,国家重点新产品7个。2003年柳工获得“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





扩张,做强做大柳工


 在1993年到2000年期间,国内装载机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能力发展速度远大于市场增长速度,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一些老牌企业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出现了重新洗牌的新格局。柳工如何继续保持“排头兵”的位置?王晓华和经理团队审时度势,决定把握机遇,放眼广西以外,走扩张的道路,做大做强柳工。


 于是,柳工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和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开始了企业的扩张之旅。2000年8月18日,柳工的核心企业———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130万元,控股江苏江阴交通工程机械厂,成立江阴柳工道路机械有限公司,将压路机“嵌”在了自己的产品链上。两年后,柳工正式收购上海叉车有限公司,成立上海柳工叉车有限公司,再把“柳工”这一“金字招牌”贴到叉车产品上。仅隔半年时间,2003年2月28日,柳工又采取“先控股、后整体并购”两步走的方式,将扬州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纳入麾下,成立扬州柳工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 面对外界的惊叹,王晓华平静地说,柳工东扩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因为柳工偏居一隅,不少原材料要从东部运来,一些产品又要销往东部,两次运输加大了成本。不仅如此,东部地区今后仍然是产品的主要销售地,占领东部,可以收到好效果。


 但对外伸出触角,王晓华和他率领的经理层十分慎重,他们为扩张设定了三个原则:一是任何扩张行为都必须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扩张必须在整合、盘活、优化存量资产的基础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必须坚持以工程机械为核心,向相关产业实施多元化、低成本扩张。在总体策划和三个原则指导下,柳工完成了一系列扩张手笔。对在扩张中进入集团的企业,柳工不仅注入资金、技术、管理等硬资源,还将品牌、企业文化等软资源整合其中,让这些企业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并产生应有的效益。


 目前,柳工东扩的效益初现:江阴柳工公司以柳工牌压路机冲击市场,年产销量由100多台提升到现在的500多台,闯进了同行业前5名的“决赛圈”。上海柳工已经完成了叉车主要产品的换代工作,力争在3年内恢复到年产销量1000台以上的水平;江苏柳工也以“短平快”的发展速度,半年时间就实现整机批量生产,今年3月份,月产量达到了270台。


 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柳工集团已拥有控股、参股及合资企业25家。王晓华说,柳工东扩,其着眼点并不在于单纯的扩张,而在于通过迈进长江三角洲,将以工程机械为中心的相关产品延伸到那里生产,从而直接吸纳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国际化的产品开发及营销人才,实现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圈的梦想,实现“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的战略目标。


 2004年,对工程机械行业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年初市场呈现“井喷”行情。王晓华主持召开年度董事会时,明确提出了“三年再造一个柳工”的目标。柳工人及时抢抓机遇,日夜奋战夺高产,创下了年产销16000台的行业新纪录。柳工装载机年产销量跃居世界前列,铸就了中国工程机械史上一座崭新的丰碑,为“三年再造一个柳工”的誓言吹响了嘹亮号角。





开放,勇闯国际市场



 在柳工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一道清晰的轨迹———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创新,形成强劲的竞争实力,进而持续扩张,勇闯国际市场。


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当家人,王晓华的目光一直关注着广阔的国际市场。2003年初,公司董事会提出了“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的发展思路,并把这作为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当年柳工出口金额增至700多万美元,装载机出口量高居全国榜首。


 面对“入世”后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新环境,王晓华和他率领的经理团队都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市场一体化的步伐正在明显加快,21世纪世界经济是合作与发展的新世纪。企业之间达尔文模式的“单纯竞争”即将结束,新一轮双赢模式的“合作竞争”正在兴起。如果仅凭单一企业的力量,是无法抵御外来竞争的压力和冲击的。因此,作为行业领头羊之一的柳工,必须打开“厂门”,眼睛向外,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更大和更深层次地开放自己,在开放中经受冲击,锻炼体魄,挖掘潜力,培育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拓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 因此,基于国际化战略的需要,柳工在行业内率先采用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传统企业,取得显著效果。在生产系统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控制模式,先后将MRPII、ERP软件在生产领域贯彻实施,使柳工的生产能力、生产潜力能得到了充分发挥。2004年4月份,柳工装载机月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台,是过去月产量的6倍,创造了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奇迹。


 在王晓华的率领下,柳工在保证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也在奋力冲击着国际市场的大门。针对国外市场,柳工逐步转变营销理念,在非洲、南亚地区选择可以提供零配件、售后服务、培训等系统服务的优秀经销商。同时有目的地参与国际技术合作,参加展会。在2003年5月柳工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土木工程和建筑机械展览会,是国内惟一参展的工程机械制造商。2004年又相继以强势阵容参加了中国———东盟和上海宝马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分别展示了柳工的“G”系列装载机、挖掘机,以及压路机、叉车、摊铺机、滑移转向装载机、混凝土拖泵、混凝土搅拌机等8大类20多种产品。在展会期间,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泰日、越南、也门、新加坡等国家的客商对柳工产品表示了浓厚的兴趣,现场签订了出口澳大利亚、乌克兰、毛里求斯等国共12台各类型号的装载机和挖掘机合同。今年3月15日至19日,柳工CLG888II轮式装载机、CLG856II轮式装载机、CLG906挖掘机和CLG380滑移装载机等4台产品,亮相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全部被一个客户买走。柳工品牌正得到国际用户的认可,以稳健的步伐走向世界。


 目前,柳工在海外设立了5个办事处和1个子公司,使柳工产品出口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2004年出口整机311台,出口创汇13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57%,柳工牌的装载机出口占全国比例的27%,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 王晓华作为柳工的领军人物,如今正在与经理团队雄心勃勃地计划着:柳工在创建50周年之际即2008年,年出口额要达到3000万美元,并在海外建立一支海外营销队伍和售后服务队伍,拥有一批稳定的国外经销商和稳定的市场,创建柳工国际品牌形象化,主导中国工程机械的出口方向。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