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重点发展的中心城市,青岛的建设规模近年来日趋扩大。如何在建设热潮中确保工程质量?青岛市建委建管局在监管机制和监管模式上大胆创新,施行工程质量监督“六化”,确保了青岛市的工程质量水平,走出了一条富于创见的质量管理之路。
监督方式预控化
近年来,青岛市建委建管局不懈开展质量监督新机制探索:从闻名全国的“一四一”监督模式到“三二一”监督机制,到目前的质量监督巡查制(非政府投资工程),逐渐将重点监督关键部位向开展不定期、不告知的随机巡回抽查监督过渡,突出对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监理单位质量行为、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地基基础与主体结构的监督。重点抽查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现问题,依法处理。对工程巡查情况每月汇总公示,对被处罚单位记入不良行为记录管理档案。目前该市计划逐渐将政府投资工程纳入巡查机制中来。
监控手段科技化
为有效监控工程质量,青岛市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一批高性能便携式检测设备,主要应用于结构抽检、建材抽检、设备抽检和环境检测等工程检测,实现了监控手段的科技化,使质量监控手段有了质的提高。
比如结构抽检,在工程主体验收前,对影响结构安全起决定性作用的混凝土强度、砂浆强度和钢筋规格、数量、位置等进行现场抽检,抽检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主体验收,并作为企业不良记录记入诚信档案。
青岛市建委还联合大专院校,编制了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系统和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在办公室内即可直观地监控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及现场管理状况。
质量管理标准化
今年,青岛市出台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对建材产品进场验收、建筑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资料、质量验收、质量缺陷与事故处理等做出具体管理规定。
通过实施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将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各项技术要求贯穿到工程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原材料进场质量控制、施工过程控制、技术资料管理、质量检查验收的各个环节,目前该市创建标准化管理工地活动正在向纵深推进,又出台了《青岛市标准化工地考核办法》,定期对标准化工地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及时通过青岛建筑管理信息网向社会公布,并将企业创建标准化工地成效与工程招投标、企业资质升级、评优评先挂钩,实施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的有机联动。
监督管理信息化
该市建委充分利用“建管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系统”这一网络平台,公开工作流程、办事程序、质监动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内容。工程质量监督登记、工程施工形象进度、竣工前检查、竣工验收备案等情况实时登录,可以直观反映出全市建设工程从监督登记到竣工备案的全过程,鼠标一点便可得知当前最新情况,从而使整个监督过程时刻处于政府、社会、行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网络平台还“联动”了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将各责任单位、责任人的不良行为记录在案,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招投标、建筑队伍管理等相关业务处室的资源共享,将质量不良行为与企业年终评优、资质就位、年检、招投标及个人从业资格挂钩。
检测监管网络化
近几年,青岛市建委建管在加强网络化监管方面做了大量有益探索。首先,在全市各类检测机构积极推进检测数据采集处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目前该市大部分检测机构都对影响结构安全的钢筋、混凝土试件抗压试验等实现了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建立了检测试验局域网。
其次,为从根本上杜绝检测试验出具虚假报告现象,以青岛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为实施主体,加大了检测试验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建设,采取了如下措施:自主开发了“条形码”技术,实行了“IC卡身份识别制度”,会同软件公司开发了一套适合青岛地区检测试验单位的、能提供全面信息管理功能、信息化管理覆盖整个检测工作流程的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另外,以该市检测站这一“点”为核心,与监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了监督检测信息共享、实时互传、高度联动,由“点”到“线”,建立了一个监督检测信息实时监管平台。
该市建委还设想在此监管信息平台基础上,对全市各检测机构和部分企业试验室的内部管理系统与该平台进行对接,由“线”及“面”,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全市的检测试验信息监管网络,最终实现建设主管部门对全行业检测试验的网上监管和全市信息数据的共享,确保全市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
工程质量监督“六化”使青岛市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工程质量监管水平持续稳步提高,继续保持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一大批以“鲁班奖”、“泰山杯”为代表的精品工程涌现出来。该市累计创“鲁班奖”工程21项,“泰山杯奖”工程一百多项。青岛市质监站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工程质量监督站”,2002、2004年两度被评为“全国建设工程先进质量监督站”,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信赖的工程质量卫士,为青岛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贡献了力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