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枯水期淮河流域群众的饮水安全,国家环保总局启动环境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限产限排和停产措施;合理调度闸坝泄水量;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真不是滋味。淮河让我心痛。我为现在的淮河焦虑,为未来的淮河担心,为淮河哭泣!
我对淮河的关注起始于1992年,那时我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学位论文《水资源价值研究》中曾以淮河为例探讨水资源价值突变。此后,有关淮河的新闻我一直关心。我现在从事水利方面的工作,淮河更令我牵肠挂肚!
我清楚地记得,1997年,中国启动了震撼性的淮河治污“零点行动”,宣布1997年12月31日“零点”前,淮河所有工业污染源要达标排放,“决不能让水污染进入新世纪”,2000年“淮河水变清”!新世纪已经过了五年,淮河污染依然如旧!据报道,目前有关部门把治理淮河的目标推到2010年。2010年淮河能变清吗,我很怀疑!如果2010没有实现既定的目标,会不会继续推迟目标的实现呢?淮河两岸的人民还要煎熬多少个艰难的岁月呢?
这是2005年3月份淮河水质月报,监测数据表明,淮河水系重度污染。监测的56条河流86个断面 (包括50个规划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19.8%,其中Ⅰ类占1.2%,Ⅱ类占4.6%,Ⅲ类占14.0%;Ⅳ~Ⅴ类占25.6%,其中Ⅳ类占16.3%,Ⅴ类占9.3%;劣Ⅴ类占54.6%。与规划目标相比,50个断面的达标率为54.0%。看着这组数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淮河治理已经多年了。毛泽东同志题词“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那是针对淮河当时存在的洪涝灾害而提出的。目前,淮河与当年相比又增添了新的问题,“水多、水少、水脏”同时俱在,大大地增加了淮河治理的难度。
淮河治理究竟花了多少钱,曾引起广泛的争议,有的说花了600亿,有的说花了193亿,由于前面的限定词不一样,花钱多少肯定存在差异,宣传的效果当然不同,责任和义务就存在差别。应该说,同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仅从排污量上来看,淮河治理是有成效的,这是部分学者、官员对淮河治理的总体评价。很遗憾的是,这样的评价难以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在淮河治理认识上社会存在很大落差!老百姓不懂排污量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他评价淮河治理的基准是看鱼是否死了,是否能够实现“守着淮河有水吃”。老百姓的愿望很现实,他们的奢望说高也不高,我们如何拿出成绩单来实现老百姓朴素的愿望呢?这是摆在学者、官员、政府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目前,关于淮河污染治理效果、污染产生的原因、治理的对策很多,但还是缺乏破解淮河污染的死循环良策。作者认为,说一千到一万,破解淮河污染死循环的根本对策是建立长效的淮河治污的体制和制度。现有的淮河治污体制难以适应淮河的复杂形势,现有的治污制度存在众多的弊端。
长效的淮河治污体制需要打破各自为政的治污局面,要围绕着治污这个核心,各部门形成一股绳,分工明确,相互合作,长效的治污制度能够保证体制正常高效的运转。
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淮河治理实现治理“一体化战略”,水量与水质统一协调管理,产业结构调整与流域发展和环境质量密切挂钩,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多方筹集资金且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建立绿色的生产、统计、官员考核升迁体系。
其次,“出重拳,下猛药”。 应该将淮河治理作为淮河相关政府中心任务之一,制定严格的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下定决心关停并转那些治理无力的排污企业,谁搞地方保护主义,就拿下谁的“乌纱帽”,将淮河治理的风暴毫不手软地刮下去。不严格执法,就体现不出治淮的决心,淮河水清就是一个泡影!
淮河,我期盼你的美丽能够早日回归!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