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新势力:江淮汽车出击重卡市场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5-06-28 18:00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裕光

六月的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600418)内,弥漫着一股紧张气氛。一个接一个的销售商培训大会,更为其增添了几分忙碌的气息。

六月的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600418)内,弥漫着一股紧张气氛。一个接一个的销售商培训大会,更为其增添了几分忙碌的气息。


这源于一个令业内震动的消息:近日,经过多年紧锣密鼓的准备,江淮汽车终于推出了业内关注已久的新款重卡“格尔发”——一个连名字都充满着财富色彩的产品。 多年来,有不少汽车巨头都在觊觎潜力丰厚的重卡领域,但重卡是一个资金和技术都极为密集的产品,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作后盾,没有很好的技术支持,重卡最终将会成为企业的累赘。目前,有的企业甚至深陷于其中,被其拖住了前进的后腿。 那么,大举进军重卡领域,江淮汽车凭什么? 对于这样的疑问,江淮汽车高层听到的已不是第一次。江淮汽车总经理助理佘才荣更是含蓄有加。“过一段时间,你看看我们的市场表现,就知道了。”佘微笑着说。而目前,佘的日子大多是在飞机上度过。分管销售工作的他,在其它商用车取得良好业绩同时,重卡的推出,日子便骤然忙碌起来。 “我感觉到,江淮汽车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了!”江淮汽车的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 一个同样令业内感兴趣的话题是,风雨征程四十一载,江淮汽车在坎坷中一路摸索、突围过来,已实现了客车底盘、轻卡、商务车三大市场攻坚并位居国内商用车行业前列,为民族汽车产业写下了令人难忘的篇章。如今,江淮汽车再次推出重卡“格尔发”,向这一“好看不好玩”的产业高地发起猛烈进攻。 尽管一向低调谨慎的江淮汽车慎谈“江淮航母”这样的词语,但毋庸置疑的是,一个相对完善的产品体系已随着重卡的推出,在江淮汽车悄然构成。 一个汽车巨头的重卡梦 其实,在4月28日,江淮汽车公司在合肥市“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江淮汽车2005年重卡商务大会”,并隆重推出“格尔发”的时候,就引起业内一片嘘声——中间夹杂着同行的敬佩、赞叹。 当然,不可回避的是,这些声音中还夹杂着不少疑惑和猜测、忧虑:江淮汽车作为国内商用车领域的领导力量之一,为何在重卡项目上姗姗来迟? 但一向推崇“先做后说”的江淮汽车,并不愿意用华丽的语言来为这个“宠儿”涂抹任何虚幻的色彩。 江淮汽车总经理助理佘才荣、信息开发部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达出了一个观点:对产品实力的高标准规划、对国际开发模式的严格执行、对国家宏观政策未雨绸缪的考虑,让江淮重卡厚积而薄发。 “推出重卡不算完事,我们还要让‘格尔发’茁壮成长起来。”研发技术绝对成熟、车辆品质步步苛求,是江淮汽车推出任何一种产品的低限。 重卡,一直是江淮人痴痴追求的梦想。 其实早在2002年6月,江淮汽车就开始着手研制重卡“格尔发”;后来,江淮汽车再次引进韩国现代技术,投资兴建了年产1.5万辆重卡的生产基地;2003年10月28日,“格尔发”批量下线,标志着江淮汽车已由单一的客车底盘生产企业成功转型为集底盘生产、轻卡、商务车和客车、重卡系列为一体的“汽车航母”结构的搭成。


现在,而定位于以行业用户、物流运输和个体用户为主体目标客户群的中端重卡市场——新“格尔发”,将与原格尔发(与韩国现代合作开发,主要涉及载重车、牵引车、水泥搅拌车)一道发力中国重卡市场,共同构成JAC“格尔发”重卡产品系列。 显然,新“格尔发”的上市,进一步丰富了JAC商用车产品线,加强了JAC向重卡领域全线延伸的能力。 现在看来,在产品准备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江淮重卡没有为初级的利润而盲目奔赴市场,既有效保护了企业和产品品牌,又为产品的全面成熟积累了时间,合理地把握了政策调整的有利因素,而且为高标准的重卡新“格尔发”的生产,完成了高标准的管理和设备准备。 更重要的是,新“格尔发”的研发与上市,将使江淮汽车“航母”战斗力更加强劲,也无疑是江淮汽车填补商用车空隙、丰富产品链、拓展市场空间、助推“江淮航母”由中国汽车行业排名前八继续高歌猛进的关键一环。 尽管目前从市场表现来看,江淮汽车的三大产品——客车底盘、轻卡、商务车势头强劲,但江淮汽车并没有就此打住。 “不断推出具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为这样的产品,即使对于企业未来获得现金流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海远利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余群说,江淮汽车此举,乃未雨绸缪之明智决策。 江淮汽车重磅推出重卡,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在2004年,尽管由于乘用车市场的增长放缓,全国乘用车制造企业纷纷无法完成年初既定目标,但重卡市场却迎来了叹为观止的大发展。 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机遇是,随着公路物流业的超速发展和国家对超载、超限治理的法规政策相继出台,我国重型卡车市场的成长进入了一个暖风拂面的春天。 而且,安徽省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之一,2004年商用车消费量达到了14423辆,达到了全国第6位。 此外,以皖北为中心的安徽物流及其他工商业的商用车消费圈正逐步扩大并迅猛成长,其影响力将辐射整个安徽乃至周边省份,并逐渐引发新一轮的工业增长。 可见,推出重卡,乃时势使然。而安徽省委省政府强力打造的“861”行动计划,更为江淮汽车不断推出包括重卡在内的新产品奠定了坚实的信心基础。“861”行动计划说,要以江淮、奇瑞、星马等汽车公司为主导,打造安徽的汽车产业基地。 现在,隆重推出重卡,江淮汽车打算继续引领安徽汽车发展的同时,带着安徽——这个一直没有得到国家政策扶持的汽车制造大省——汽车行业的“难兄难弟”们,再次在中国汽车领域昂扬高歌,并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江淮汽车要‘做一个成一个’” “江淮汽车不管做什么产品,都要做到做一个成一个。”江淮汽车一位高层表示。 而对于业内盛传的类似于“超前的市场预见能力和精确的市场把握能力”这样的说法,该高层没有多说。“江淮汽车推出任何产品,都要在前期做缜密的大量的调研。”他表示。 显然,低调沉稳的做事风格,已在江淮汽车成长之路中定格。自1991年以来,江淮汽车已连续14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取得了民族汽车产业中不多见的重大成功,由一家单一从事底盘制造的国营小厂一跃成为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一流商用车生产基地。 其产品的市场表现更是令人惊叹。 1988年—1996年,江淮汽车从几近困顿的经济结构中自救出来,着力汽车底盘的研究与开发。“环保、高等级、低地板、经济性”江淮客车底盘,一举填补了客车专用底盘历史空白,从而推出一系列开创客车专用底盘平台的新品,1996年以来,江淮客车底盘满足了国内40%的市场需求。 江淮客车专用底盘,终结了中国“货改客”的尴尬历史,同时也为江淮汽车做大做强夯实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家底”。 江淮汽车引以为荣的第二个资本是拥有全国最全面的卡车型谱。江淮轻卡“帅铃”、新版“康铃”、“威铃”都是顺应卡车轿车化市场呼声推出的拳头产品系列,同时衍生出航空客梯车、高空作业车、道路养护车、自卸车、系列物流业厢式车、冷藏车、邮政车、防弹车、油罐车、消防车等。2004年,JAC轻卡系列销量达到8.01万辆,今年前五个月销售量为44063台,稳居行业第二,同时创造了53.3%的再购率。 商务车的成功,也让业内对江淮汽车刮目相看。2002年3月18日,江淮汽车在全面消化吸收韩国现代H1小型车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更加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MPV系列江淮瑞风(Refine)商务车。该车上市以来已成为中国五大MPV品牌之一,形成了高、中、普档全系列产品,满足中国市场多层次的需求,并成为国家海关、中国农业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行业用车、集团购买的首选品牌。2004年,“瑞风”商务车销量达到2.43万辆,位居行业排名第二,今年1-5月份更是荣登市场第一的宝座,瑞风生产基地也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MPV生产基地。 而现在,在已经成长为国内一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的前提下,江淮汽车再次挺进重卡市场。 但在这个领域,江淮汽车能走多远?这个疑问,考验着“百亿江淮”。其实,早在市场上传出江淮汽车要斥巨资推出新“格尔发”的时候,种种疑问便接踵而来。 毕竟,江淮汽车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已与以往大不相同。 后发优势 诚然,重卡市场是一块诱人的蛋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在轿车市场进入了一个相对萧条的时期里,载货车市场获得了突破性发展,尤其是重型卡车市场,2004年1~12月全国重型车生产36.8万辆,同比增长40.9%。而且多位专家分析,2005年才是中国重卡市场开始兴旺的真正“元年”。


但综观重卡市场,已是山雨欲来,风云际会,竞争态势颇为严峻。 据统计,目前国内重卡厂家多达18家,占垄断位的是一汽与东风两大“元老”,而重汽、欧曼、陕汽也实力不斐。 而且,进口车雷诺、五十铃、通用等国外著名卡车企业也把目光瞄准中国市场。 几家合资品牌也似乎来势凶猛: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将合作生产南沃卡车,奔驰与北汽福田合作生产奔驰-福田重卡也将强势推出。 可以说,用“狼烟四起”来形容国内重卡市场的竞争局面,毫不为过。因此,江淮重卡新“格尔发”甫一上市即遭遇激烈竞争,形势严峻,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间”。 但如果进一步分析去年的总销量中各厂家的实际销量来看,这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处于高端的欧洲车由于价格昂贵,在国内的销量最多三五千辆,在重卡总销量中占的比例非常有限;日韩车系(包括合资产品)在国内的保有量和销量比欧洲车系稍高,但是近几年增长不大,维持在7000辆左右;国内的三大重汽企业加上福田欧曼,年销量不到8万辆,占去年国内重卡市场20%多的份额;一汽和东风的重卡和中重卡占有63%的多数份额,产品大多在200马力之内,价格不超过18万元,这些产品属于“实惠派”,是运输的主力,但是也到了升级换代的时候。而江淮“格尔发”的配置在240-380马力之间,相当于国内主力重卡的升级换代产品。 但关键是,江淮汽车能不能突破传统的“价格战”打法,打破已有的由重汽、一汽、二汽、福田等国内重卡制造企业掌控的现有市场格局,并迅速成长为行业翘楚? 江淮汽车注重的是“高起点竞争”,即从刚开始就执意推出具有高度竞争力的重卡产品。比如,一位熟稔江淮汽车的专家透露,在新“格尔发”重卡项目阶段,江淮汽车内始终贯穿一种“品质复合论”,即重卡品质=产品品质+企业品质+服务品质,对产品实力高标准规划、对国际开发模式严格执行、对国家宏观政策全方位超前考虑,坚持研发技术绝对成熟,对车辆品质步步苛求。 据江淮汽车负责人透露,目前该公司已推向市场的是新“格尔发”载货车和牵引车以及相应的专用车平台。 “动力性、安全性、环保性、操控性能、舒适性”,已使新“格尔发”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具备相当多的后发优势。 专家对此的诠释则是:在品牌林立、潜力巨大的重卡市场攻城掠地,在很大程度上将引起重卡市场的重新“洗牌”,从而夯实江淮汽车在汽车各品牌中有利地位,江淮汽车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客户优势、网络优势将更进一步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资金后盾上来看,江淮汽车更是占尽优势。目前,集团已有两家上市公司。“只要我们的主营业务做得好,融资是不成问题的。” 而目前,投资者对江淮汽车非常热捧。该公司今年1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大幅增长79%。200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8亿元、主营业务利润3.78亿元、净利润1.16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7.97%、2.37%和79.26%。 上市公司的强劲表现,为重卡的后续投入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但也可以想象,对于直接参战于一线的江淮重卡的经销商来说,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经销商说,他们将会与江淮汽车一起共同战胜困难。一位来自辽宁的经销商更是说话更是爽快:“江淮汽车每推出一个产品,首先想到的是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跟江淮汽车合作了这么多年,我们腰包都鼓起来了。”这位经销商爽朗大笑,“‘格尔发’,就是‘给你发’。我当然有信心跟着江淮汽车大干一场了!”他诙谐地说。“从多年跟江淮汽车做生意的经验来看,这是个值得信任、令人尊重的企业。” 江淮汽车计划在3年内,使“格尔发”重卡的年销售量达到3万辆,并利用3-5年时间改变国内重卡目前的市场格局。 “这个目标肯定能提前实现。”该经销商语气肯定地说。 自主品牌新势力 如今的江淮汽车,从公司高层到普通员工,言谈之间均流露出对自主知识品牌的推崇之意。 对此,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左延安更有独到的见解。 他说,如何开发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实际决定于你对所处环境的认知。十年前不能做的事现在能做了,因为环境变化了,我们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促成的大协同并存的时代。


“我们现在经常通过网络和奥地利的公司开会,研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自主开发确实难,但是现在已有条件支持我们去做了。江淮汽车在发动机的自主开发上就有很大进展。” 而新“格尔发”,则是江淮汽车完全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品牌的全新产品,它充分运用了欧洲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和韩国现代汽车合作技术。 “江淮汽车很注重自主研发的能力。”左延安表示,江淮汽车从商用车一直到乘用车(主要指瑞风商务车),研发一直没有停顿。从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引进,到研发流程的规范化,一直在积累。包括硬件的建设,到全球资源的引进,既有产权又有知识的这种开发,速度越来越快,从成果来看,也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而新“格尔发”的“大件”如底盘、发动机,则都是江淮汽车自主研发的产品。 对自主品牌的钟情,使得江淮汽车在研发技术的投入上,几乎是不遗余力。因为,江淮汽车深深地知道,如果技术被外资控制,则意味着将最终失去民族品牌的荣耀。 “我不止一次地说,我们要冷静地看我国汽车工业所处的状态。”左延安向记者感叹。 以乘用车为例:轿车资源主要集中在我国的汽车大集团手里——他们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主体力量——他们都是合资企业——合资企业基本上都是技术主导型的,谁有技术谁说了算——技术都控制在跨国公司的产业资本手里。 因此,跨国公司控制了我国乘用车的技术主导权,也就控制了我国的乘用车,而乘用车是我国汽车大集团业务的主要部分,汽车大集团又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主体,从这样一个链条可以看出,实际上是跨国公司在掌控着我国的汽车工业。 左延安认为,自主品牌的商用车一直没有引起业界的关注。如果不对此加以重视,重卡将会重蹈乘用车覆辙。 而在重卡这一商用车主要产品上,江淮汽车一直都比较舍得投入。尤其是在2004年重卡市场占有率纷争之时,江淮汽车更是苦练“内功”,为使产品的竞争优势得到保障,投入大量资本进行设备引进和改造。 例如,江淮汽车6000吨的车架冲压机便是国内唯一,能够一次冲压完成重卡车架,强度和刚度都令其他厂家二次冲压的产品无法望其项背。 此外,重型专用车底盘必须有得力改装厂与其配合,这是重卡不同于其它车型的一大特点,在安徽滁州,江淮汽车参股中国排名第二的江淮扬天改装厂,使其成为江淮“格尔发”改装重卡专用车基地。 这意味着,单单从重卡的“大件”如底盘、发动机等来看,新“格尔发”就把江淮汽车提倡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理念,生动地展示出来了。 江淮汽车提倡的是“整合全球资源打造世界车”的理念。该公司在不断吸收、消化、总结、转化高端“格尔发”产品的技术和品质优势,结合自身已有经验和技术成果,进行“增益性”创新。 一位专家指出,江淮新“格尔发”重卡的推出,为蓬勃发展的中国重卡市场树立了崭新的品质标杆,改变了国内中端重卡主流产品完全基于“斯太尔”平台而落后于国际水平近20年的尴尬局面。 “每次我都会给重卡客户说,这是咱中国自己的品牌。”上述辽宁经销商感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使得江淮重卡显得更有品质。 而记者从市场上获得的准确消息表明,尽管新“格尔发”重卡的销售价格还是要比国产同类品牌高出万余元,但比较其提供的超群品质,不论是产品性价比还是品质保证为用户带来的实际利益,其它国产同类品牌均无法比肩。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