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步伐的加快和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展开,中铁十一局集团三公司把加强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前沿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作为公司核心技术储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早动手、早准备、早积累。三公司这支铺架劲旅决心在新的一轮铁路建设大发展中,再写新篇章,再一次用实力来丰富铺架劲旅的内涵。
有了金刚钻,才揽瓷器活,不打无准备的仗,这是三公司人屡试不爽的一大战略战术。在一次专家授课会上,专家一席话,对三公司人产生了很大触动:今日的客运专线建设是一次我国铁路建设高新技术的集成,是铁路建设领域的一次革命,能否经受住这次革命的考验,很可能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占领未来铁路建设市场,在市场竞争中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三公司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创新。他们未雨绸缪,制定了科技兴企战略,积极做好大量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三公司专门成立了“客运专线轨道技术研究开发办公室”,在公司上下形成联动机制,无论是技术专家,还是在轨道工程施工中有一技之长的工人,都是研发工作中的主力和顾问。与此同时,他们还采取强强联手、资源共享的策略,广泛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进行轨道技术的联合开发。客运专线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其运输速度的提高,一般要达到每小时250~300公里,这样对轨道、路基、桥涵结构等提出了新的设计和施工理念,技术要求更加严格。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直接应用于客运专线建设中去,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铁路建设的科技含量。为了迎接客运专线建设新标准新要求,有效地解决好在施工中关键控制技术和科研难题,近几年来,三公司在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对“长轨焊接工艺及技术研究”“有砟轨道施工工艺及研究”“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及研究”“无缝线路现场锁定焊接技术研究”“大号码道岔铺设技术研究”“长轨(500m)轨道施工设备配套研究”“大吨位桥梁架设技术及施工工艺研究”等有关轨道施工7大类30个项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攻关。这些攻关成果中,有20多项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并通过了技术鉴定。无砟轨道、长轨铺设等成果被相关专家评价为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秦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仅是在小范围内作了尝试性铺设,他们通过对有砟轨道在列车荷载反复作用下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判定在今后的客运专线施工中,将会出现大区间、长线路地进行无砟轨道施工,从而提高轨道在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实现铁路的快速运输。这不仅大大减少轨道后期维修和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实现有效降低寿命周期成本。于是,他们组织人员对目前世界上运用比较成熟的快速铁路轨道技术进行课题研究,如对日本的板式无砟轨道技术、德国的RHEDA2000型无砟轨道技术和博格板式无砟轨道技术等进行充分的技术对比和各种参数的考量。他们在已经通过国家鉴定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CA砂浆灌注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并完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对于跨区间无缝线路铺设、机械化铺设大号码道岔以及长钢轨工厂焊接与现场焊接技术等轨道工程中的重点、难点,他们一方面认真总结秦沈实战中的经验,编印了秦沈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总结,一方面学习世界既有快速铁路施工经验,并根据国内施工的实际,不断进行总结完善。常规铺架虽然是三公司的拿手好戏,但如何适应500米及500米以上长轨和900吨以上的整体箱梁的铺架和运输,这不仅是对铺架、运输等机械设备的考验,也是对铺架技术的一次全新洗礼。为了全面掌握新的铺设技术,三公司于2004年初与一家机械制造企业联合举办铺架人员技术培训,选派了20多名铺架经验丰富的职工进行两个月的脱产学习,从熟悉机械构造、性能到上机操作。操作中虽然采用的都是模拟式的,但参加培训的职工都普遍反映,通过理性认识增强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他们对已经在秦沈线熟练掌握的PC-NTC长轨铺轨机进行大胆改造,定型为PC-NTCⅡ,对改造的PC-NTCⅡ型铺轨机技术方案和长轨运输车方案分别进行了论证,并报相关设备的生产单位,以实现250米到500米的轨道铺设和600吨到900吨的桥梁架设,从设备储备到技术储备等方面都作出了精心的准备。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面对未来的铁路建设,铺架劲旅中铁十一局集团三公司充满了信心。公司董事长卢朋说:“实践一再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是买不来的,只有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有效地避免在施工中出现技术依赖的现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他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正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积极开发和培养以铁路铺架为核心竞争力,以公路和其他路外工程为重点的新型市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既深化铺架劲旅的内涵,又光大“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的品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