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国并购条件下,无论其海外投资的规模有多大,伴随并购所转移的技术有多少,“无国籍化”经营程度有多高,流入东道国的技术总是服从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因此,如果东道国当地被收购企业的研发活动与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有冲突,跨国公司的技术流入必然会削减被收购企业的研发活动,从而削弱被收购企业原来的研发能力。
—般地说,在并购发生之前,由于发展中东道国或转型国家的企业在市场、产品、技术和组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没有形成相互配合,因而在并购后,被收购企业的研发活动与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之间几乎没有互补性。因此,即使当地被收购企业的研发活动是经济的,但跨国公司出于自己全球战略的需要,比如,当地研发重复了跨国公司在别处所进行研发、当地的研发活动不适合跨国公司的产品战略或区位战略等,也将会对被收购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收缩性调整,这对东道国的研究与开发能力肯定有害。如果当地被收购企业的研发活动原来就是不经济的,且在技术水平上与跨国公司相距甚远,并购后被收购企业更会转向吸收和消化或改进伴随并购流入的技术,从而停止原来的研发活动。但从长期的动态发展来看,就东道国而言,如果采取一定保护措施,这种研发活动在将来可能会很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伴随跨国并购的技术流入同样削弱了东道国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事实上,虽然缺乏系统的证据,但确实有—些发展中东道国和转型国家的例子表明,在拥有研发能力的被收购公司中的研发活动被削弱了,例如,在拉丁美洲一些被收购企业中,随着生产按照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被转向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活动时,其研发活动被停止或规模被削减了。
伴随跨国并购的技术流入会抑制东道国其他企业的自主创新。我们知道,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技术进步除了依靠资本、技术等基本要素的积累和成长外,更重要的是靠本地企业家要素的积累和成长,企业家要素是当地产业技术创新和进步的源泉,也是调动当地各种资源、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如前所述,在跨国条件下,随着外部技术的流入,由于技术上的优势,跨国公司在该产业一般会取得一定的市场控制权,这使得东道国当地其他企业无法与之抗衡而陷入困境甚至倒闭破产,从而阻碍本地企业家要素的积累和成长,抑制东道国其他企业的自主创新。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开发出新的产品,刺激发展中东道国的超前消费需求,使当地生产传统产品的企业过早地失去市场支持而陷入困境,这种压抑现象将更为严重。
此外,在跨国并购条件下,跨国公司的技术流入还可能会导致东道国的技术流出。出于自己全球战略的需要,跨国公司在并购东道国企业后,将会“剥离”当地企业的技术资产和创新活动,并将这些资产和活动转移到国外,从而使当地经济失去这些资产和活动所创造的收入、溢出和关联。这种现象在发达东道国特别突出。对于发展中东道国而言,这种技术流出的负面效应同样存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专业和技术人才的流出。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有相当一部分产业技术领域并不逊色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而且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其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有时往往成为跨国公司青睐的目标。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手段实现对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控制后,一些企业、研究机构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以被收购企业为载体而逆向流入到外国企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