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雷出资3.75亿美元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85%股权一事,尽管仅在南京低调举行了签约仪式,仍然成为第二天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头条新闻。记者在签约现场向一位业内权威人士问及凯雷控股将对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产生什么影响时,他告诉记者:“此事只能由时间来说明一切,对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也不太好说。”
然而,这种“不太好说”似乎可以从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在中国的突进中找到些许答案。今年3月22日,中美合资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成立。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欧文斯在庆祝这一战果时表示:“这是一个空前绝好的契机来参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卡特彼勒亚太运营副总裁瑞奇·拉文则表示:“迈出这一关键的战略步伐必将增强和拓展我们在中国共同协作的力量。”如今,卡特彼勒在中国已拥有10个合资及独资生产厂,并通过5个独立经销商分销产品,其他外资巨头在中国的强势布局也在稳步进行。国内企业遭到“围剿”实际上,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产业布局早已展开,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就掀起了一股合资浪潮。从1994年、1995年开始,发达国家的著名挖掘机制造企业先后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到1997年,中外合资企业已达到9家。1995年,日本小松制作所和山推公司合资建立小松山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1995年,韩国现代与常林股份合资成立了常州现代;同年,日本神户制钢所与成工合资组建了成都神钢;1996年,日本日立建机与合肥矿山机械厂组建了合肥日立;1997年,美国卡特彼勒与徐工集团组建了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等。此外,1996年韩国大宇在烟台投资成立大宇重工业烟台有限公司,这也是当时惟一的外商独资挖掘机制造企业。将近10年过去了,这些合资和独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工程机械行业的国企却遭到了合资和独资企业的“围剿”。以挖掘机为例,欧、美、日、韩与中国的合资企业成为市场角逐的主角,而国内挖掘机企业明显表现出弱势。与此同时,国外的筑养路机械企业如加藤、多田野、利勃海尔、波坦、马尼托瓦克,小型机械企业如凯斯、久保田等也相继进入中国市场,觊觎我国工程机械产业,使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呈现明显的国际化特色。国内企业因为种种原因,在合资企业中处于被动地位并逐渐失去话语权,所占股份越来越少,甚至完全退出合资企业。跨国公司要通吃产业链目前,国际工程机械制造商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外资在中国的投入仍在不断加大。统计显示,2003年,国际品牌工程机械在华企业产销额达到270亿元。同年,中国挖掘机产销3.19万台,其中国际品牌产销量占93%,卡特彼勒、小松、日立、神钢、现代及大宇等在华企业取得了最佳效益。随后,国外制造商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和完善工程市场体系,提供一个“完全市场经济”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开放工程机械融资租赁市场和产品租赁市场;开放二手工程机械市场(二手进口和翻新业务);开放工程机械零底价拍卖市场等等。跨国公司还将其商业模式复制到中国。2003年以来,卡特彼勒启动了在中国的新一轮投资,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在中国整合市场和资源,寻求兼并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和柴油机等主机制造与配套企业。其布局覆盖了中国的代理商体系,同时还布局产业的新商业服务体系,组建卡特彼勒中国融资租赁公司和卡特彼勒中国物流公司等。因此,近几年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全方位竞争态势愈演愈烈。中国企业面对的已不仅仅是传统的国际品牌高端进口产品竞争,还要面对抢夺中国市场优良资源和制造资源的兼并竞争。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具有优势的内销网络、产品和制造资源都处在跨国公司的视线之中。不可否认,跨国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激烈的竞争对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难以与外资企业抗衡,以及技术进步、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滞后的现状下,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能否承受如此压力令人担忧。以装载机为例,经过几年的竞争,中国市场已经形成了暂时稳定的行业格局:柳工、厦工为第一阵营,市场占有率都在17%以上;龙工、徐工、临工、常林为第二阵营,市场占有率为12%左右;山工、成工、三九宜工和宇通重工为第三阵营,其他为第四阵营。曾有业内专家分析近几年工程机械市场需求走势时指出,市场销售将进一步向规模较大的企业集中,并呈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趋势。随着外资布局的进一步深入,跨国公司在产品创新、质量可靠性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将把行业竞争引向深入,行业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