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十一五”蕴含的“五大商机” (1) 消费市场。 十一五期间开始注重增强消费的拉动力,开始以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经济增长逐步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的转变。消费无疑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2) 产业升级。 《建议》强调中国经济将由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步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走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以预见,新能源、环保、装备制造业等都有可能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 (3) 自主创新战略。 《建议》明确提出企业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将成为十一五期间产业政策扶持的重点。今后,企业将直接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一改过去政府总是把研发经费拨到高等院校研究院的"老一套"。 (4) 区域化发展。 十一五期间,将有三大新的重点区域发展值得关注:(1) 天津滨海新区; (2) 海峡西岸; (3) 成渝地区。 (5)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的内涵至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其中,"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 中国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则预示着未来中国产业发展的两大主导方向: 一是以中西部、东北、农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成为国家财政重点扶持的对象;二是三农问题至关经济全局,意味着农业相关的制造产业集群,以及与农民收入相关的基础消费产业集群,将可能在十一五期间获得较快的发展机遇。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5年10月22日,中共北京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北京实际,就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保持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到2010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加快建设好中关村科技园区,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基础,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5%,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显著提升。保证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确保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城市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实现人民生活品质的显著提升。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逐年提高公共财政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水平显著提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