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柴总经理白洪法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组建动力工程研究院
2005年12月16日,对于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国内第一家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动机研究院———上柴动力工程研究院,在上柴公司宣告成立。以此为标志,上柴在科技创新的路上,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上柴动力工程研究院的成立,为上柴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但是,为何选择在此时建研究院?上柴总经理白洪法说:“进入‘十一五’后,环保等法规将更加严格,企业也将面临许多富有挑战性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基础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因此,要通过独立自主的研发,掌握具有知识产权、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如今,多数上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部门,如技术中心等,上柴也不例外。那么,同样都是处理技术问题,上柴的研究院与过去的技术中心有何区别?白洪法说:“过去的技术部门主要解决战术层面问题,如改造老产品,消化吸收引进产品等,大量工作是适应性的。研究院就不同了,这是一个全新的以产品开发为主的平台,我们可以主动地对产品进行战略层面的规划和开发,并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更何况当今的发动机,已经属于高科技产品,更要有相应的研发机构和研发团队迎接时代的挑战。” 美国西南研究院车辆与动力分院执行主任布鲁斯·白考斯基先生对此评论道:“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才设立这样的独立研究机构。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将底特律柴油机公司下属有关部门与Allison公司下属的变速器部门进行整合,成立了Detroit Allison公司。上柴则把发动机和动力传动系统的研发力量整合起来,集中解决新产品开发的技术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举措。”
推出系列化欧Ⅲ产品
北京市将提前对新车型实施欧Ⅲ排放标准,这对于发动机企业来说,既是一个促其技术升级的助推器,也是一道“紧箍咒”。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早在几年前就行动起来,上柴就是其中之一。上柴的特点是,不仅准备出了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主力产品,而且在原有产品系列的基础上,推出达到欧Ⅲ标准的系列化产品。其中,主打产品已经可以量产。上柴因此成为业内第一家拥有系列化欧Ⅲ产品且能量产的企业。 不可否认,推出欧Ⅲ系列发动机,有一定风险。当前,表示提前实施欧Ⅲ标准的只有个别大城市,而且只有北京地区能够“喝”上欧Ⅲ的油。上柴推出欧Ⅲ系列发动机,显然是比别人先走了一步。如果只有北京实施欧Ⅲ,其他城市按兵不动的话,上柴的欧Ⅲ发动机明年只能孤军深入北京城。这对于已经动用大量资源开发欧Ⅲ发动机的上柴来说,确实存在着风险。但是,任何时候风险都是与机遇并存的,风险大,机遇也大。据说,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已放出风来,表示将响应北京提前实施欧Ⅲ。
业内人士估计,北京实施欧Ⅲ的示范效应,将波及的城市肯定不止上海和广州,届时肯定会有为数不少的大城市跟进。到那时,谁家的产品准备得充分,谁将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建立广泛的对外合作平台
布鲁斯·白考斯基在谈到上柴的对外合资合作时说:“这可使他们在更短的研发时间和更低的成本条件下,拿出更好的产品。”他所说的对外合资合作,是指上柴分别与日本电装及日本三菱重工合资组建的喷油泵及增压器生产厂,当然还有与日本日野合资的发动机厂。具有这样广泛、实质性且重要的对外合作关系,上柴在业界位居首位。 喷油泵和增压器,是柴油发动机中至关重要的零部件,这两个部件的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整机的性能。与这样两家知名企业合资,意味着上柴打通了生产高水平发动机的两条关键通道。再加上与日野合资的发动机,上柴已经具备了向市场提供符合最新需求产品的能力,并且具有使产品进一步升级的潜力。
三分天下有其一
上柴总经理白洪法,是一位被业界看好的“少帅”。作为企业的掌门人,纳入白洪法战略视野的是10年后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会如何。“10年后能够生存下来的同类企业,估计是3~5家。”白洪法说,“即使只剩下3家,上柴也要三分天下有其一。”为此,白洪法提出,要打造“四个平台”。 战略平台:前瞻性地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主动寻找战略机遇,实施战略重组、产业升级。
技术平台:组建工序化研发流程、国际化研发体系,带动产品向差异化、系列化、总成化发展。
市场平台:构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施扁平化、终端拉动式营销运作,形成行业服务第一品牌。
管理平台:文化体系整合、人才前瞻性开发、管理深层次变革,全面提升“软实力”。
白洪法介绍说,上柴的业务必将在这“四大平台”的驱动下得到发展。具体目标是:动力范围从200马力~330马力扩展至80马力~500马力,产品结构从单纯的发动机发展为电控动力总成,市场范围从国内市场走向海外市场,产品适用对象从商用车及工程机械拓展到乘用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