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重卡市场从一季度末起持续低迷,行业出现了近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不可否认,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政策如抑制基建投资增长等对重卡需求影响很大,但是,作为物流运输的生产资料工具——重型卡车,国家治理超载方案的实施,对重卡市场能产生直接、快速的影响。
实际上,业内人士分析,2005年重卡市场的持续下滑,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各地“治超” 标准不一,力度时大时小,造成各地运输业运营、收费的混乱。众所周知,限制超载,运量需要更多车辆才能满足,市场对新车的需求就会激增。如果松动或放弃,运输市场的运力会因超载而翻倍提高,对新增重卡市场将会带来难以想像的冲击。“治超”政策的前紧后松、各地政策标准及执行力度不一,是影响重卡市场需求的主要原因。
2006年,重卡市场能否实现一定的增长,“治超”仍将起很大的作用。
“治超”缘何不能彻底
据记者了解到,2004年国家八部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超载超限行动,声势浩大的“治超”行动在2004年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4年重卡市场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源于此项举措,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治超”政策执行不力,并且由于各地相关部门地方利益观念作祟,致使国家治理超载的方案不能彻底执行,造成用户都在观望、等待“风头”过去,严重影响了货运市场。
记者曾多次在北京周边调查进京或路过的重卡司机,在每次的调查中,都会涉及关于治理超载的问题,然而,令人出乎意外的是,大多数运输司机也谈到由于运输市场的不规范,超载造成运输费用下跌而越要超载,恶性竞争使得车主也深受其苦,令他们无所适从。
各地标准不一,车辆运输超载标准亟待统一。据来自内蒙古的车主杨先生介绍,内蒙古到北京是自己运输的主线,但是从内蒙古到北京一些地方罚款甚至卸载,而一些地方可以顺利通行,整个运输过程中要面对不同的标准,令他煞费苦心。
同样,标准的不一还来自交管部门和路政部门的执行标准,很多司机都对超载的标准表示出困惑。据司机们反映,交管部门是按照车辆载重量来判断货车是否超载,而路政部门则以车轴的承受重量来判断超载的,这两者之间有很大差别,因此在侥幸逃脱的心理下,即使查得很严的时候也会铤而走险。
从“根”出发标本兼治
据调查,执行力度受利益驱使而松紧不一,对“治超”起很大的妨碍作用。由于许多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查超直接关系到一些车主和一些地方的利益,个别地方政府干脆下令不允许当地路政上路查超。对于一些地方实施的卸载惩罚,一些司机认为,只是“添了点小麻烦”,在运途中卸货重新装载是常有的事。甚至一些车主谈到“塞点钱”就可以通过,也从侧面反映了执法队伍及执法水平的问题。
事实上,五花八门的“治超”措施屡不得力的背后,还得归于运输市场的紊乱,而这又是超载不能治理的根源。
由于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运输市场有利可图,大大小小的卡车改装厂闻风而进,导致汽车制造、改装不规范,运输市场混乱。业内人士认为,众多的经营主体竞相进入公路货运市场,导致运价降低,如果不超载,车主就要赔本,结果形成了“越超载—运价越低—越要超载”的恶性循环。
据记者得知,我国目前的公路运输费用还很不合理,价格的调整与整个市场的发展不符,司机不超载很难有利润。由于运输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竞争相当激烈,因此竞争中往往压低价格,并通过玩命多拉快跑获得利润,这种状况很难改变。
有关专家表示,规范运输市场,刺激车辆运输费用上涨,进而调整运输市场的整体价格指标体系,逐渐上升到合理水平,车主获得合理利润,也才能从根本上治住超载。更重要的是要理顺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从严执法,建立长期稳定的各相关部门联动机制,从源头治理“超载”。
重卡市场增长前景乐观
相比即将过去的2005年,整个重卡市场的持续低迷令众多厂家措手不及,而2006年虽然还有许多不明朗的政策,据权威人士分析,2005年重卡市场的大幅下滑,已经到达周期性发展的底部,导致重卡市场销量下滑的部分因素将在2006年消除,行业有望出现恢复性反弹。
更令人欣喜的是,交通部日前出台了《收费公路试行计重收费指导意见》,货运车辆收费方式将改变过去依据车辆核定装载质量和车型分类来收取车辆通行费的做法,并以实地测量的车货总重量为依据计重收取车辆通行费。这样将降低大型货车的收费标准,提高超重部分重量的收费标准,令货车超载成本上升,同时也体现了国家用政策引导发展鼓励多轴大型车辆。
可以看见,各种有利于重卡市场的因素正逐渐显现,那么加强“治超”的力度,改革不合理的环节,立足从根本上解决超载问题,必将会有力地促进重卡市场的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