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臣(扬州柳工建设机械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8)
2007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建设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之年。中国工程机械特别是装载机,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又有不平凡的表现。2007年中国装载机的产销量又有惊人之举,达16.1万多台,创造了新的历史最高纪录。在2007年中国装载机市场异常红火的情况下,整个行业出现了许多不同凡响的大事件,并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许多特点。本文将对2007年我国装载机行业总的情况及一些主要大事件与主要特点作一概括阐述。
1、2007年中国装载机行业概况
2007年中国装载机行业按主要企业销售量排序及与2006年市场对比情况见表1,有代表性的12家企业按销售收入排序及盈利情况见表2。
2007年中国装载机行业扫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007年中国装载机行业扫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从表1、表2可以看出,2007年中国装载机行业无论是销售量、销售收入还是利润等各主要经济指标都远远突破了中国装载机行业2002年的超高速发展,以及2003年的井喷式发展,又一次创造了中国装载机行业的历史纪录,销售量突破了16万台大关,达161,812台。在2006年基数非常大的基础上,大幅增长了24.7%,净增32019台,其净增量超过了2001年以前任何一年的全行业总销售量。
从表2中12家有代表性的装载机企业看,2007年其销售收入262亿元以上,与2006年全行业的销售收入相差无几,超过了2005年以前全行业任何一年的总销售收入。2007年12家有代表性的装载机企业其利润已达20亿元以上,超过了2006年以前任何一年全行业总的利润。由此可以看出,2007年中国装载机行业是销售量、效益全面获得巨大丰收的一年,且利润增幅大于销售额增幅,行业正向良性方向发展。
从表1、表2中还可以看出,市场的销售量、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前3个层次的装载机制造企业中。2007年这3个层次15家企业的销售量,占据了全行业总销售量93.4%,几乎代表了整个行业。销售收入及利润这15家占全行业的比例超过93.4%,据初步统计已超过95%。因此,中国装载机行业在经历了2004-2005年的宏观调控后,从2006年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良性增长,到2007年则出现了良性快速增长。
表1、表2显示,2007年销售量在20,000台以上,销售收入在45亿元以上的第一层次企业,有柳工、龙工、厦工3家。这3家与2006年相比,其销售量增幅都相当大,最低达到了29%以上,最高达39%以上,比行业平均增幅24.67%高出5~15个百分点。这3家销售量基数大,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增量都相当可观,因此2007年整个行业的增长量绝大部分都集中在这3家龙头企业。
龙工2000年首次进入行业前3强,2006年首次超过厦工进入行业前2强,2007年销售量首次超过柳工,成为行业第一。龙工是我国装载机行业迄今为止除福田雷沃重工以外发展速度最快的企业。
2007年柳工多系列产品的发展及出口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主导产品连同挖掘机一起销售量突破了30,000台,销售收入在装载机为主企业中率先突破了100亿元大关,且柳工正在打造“十一五”末达到3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因此柳工仍不失龙头地位。
2006年随着厦工整顿调整的完成,又逐步恢复了昔日的风采。从表1、表2可以看出,虽然在销售量、销售额及利润等经济指标上与柳工、龙工仍有一定差距,但其增长幅度已大大高于行业的平均增幅,其中销售额增幅已高达41.4%,利润增幅更是高达233.3%,高于行业其它任何一家企业。
2007年第二层次企业销售量在5,000~20,000台,销售收入在10亿元~35亿元,这个层次企业是中国装载机行业目前主要的企业,一共有6家。这6家企业中,2006年超10,000台的只有临工,2007年增加了徐工、山工,共3家。
在这6家中,销售量、销售收入、利润等增长率变化都非常大。2007年与2006年相比,销售量增幅最小的是常林,只有16%,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销售量增幅最大的是福田雷沃重工,达42.2%,是一、二层次企业中增幅最高的。利润增长率变化更大,增幅最小的是常林,没有变化。利润增幅最大的是成工,达139.5%,翻了2倍多。由此可看出,这个层次的企业不太稳定,变化较大,同时这个层次的企业也是大企业、特别是国外强势品牌企业兼并的目标。目前山工、临工已分别被卡特、沃尔沃兼并。2005年三九宜工也是这个层次企业,但从2006年开始三九宜工基本上退出了装载机行业,2007年该企业由江苏的民营企业沃得集团进行了兼并重组,并在2007年进入正常的生产状态。
这个层次的福田雷沃重工,发展速度非常快,2007年销售量达7,826台,但这还不是最终的准确数字,实际销量估计超过8,000台,出口超过了1,000台。福田雷沃重工从2004年起步,发展到目前的状态只用了仅仅4年的时间。一直以来,福田雷沃重工被业内人士称之为装载机行业的一匹“黑马”,今后福田雷沃重工在中国装载机行业中是否再有惊人之举,大家将拭目以待!
第三层次企业2007年销售量在1,000~5,000台之间,这个层次企业是中国装载机行业较为重要的企业,一共也有6家。这个层次企业与2006年相比,其增长率变化情况比第二层次更大,最低为负增长,最高达43%以上。这个层次企业基本上是民营企业,具体情况是:(1)宇通重工是20世纪80年代进入装载机行业的老牌国有企业“郑工”,经民营企业“宇通”收购改制而成的民营企业,该企业改制后重点发展了多系列工程机械产品,装载机基本上维持在原郑工2000多台水平上;(2)民营企业晋工是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装载机的民营企业,前期一步一步做扎实的基础工作,发展比较平稳。近年来由于管理上的创新,发展速度明显加快;(3)山东德工是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生产装载机的国有企业,后改制成民营企业,走差异化的出口战略,2007年取得了显著成功。销售量增幅达43%以上。目前将销售重点放在国际市场上,在乌克兰建立大规模装载机组装厂,发展势头良好;(4)厦装是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装载机行业的民营企业,有自己的发展战略,一直比较稳健地发展。近2年重点转向国际市场,目前已在印度创建了自己的企业,下一步准备在俄罗斯等地继续建企。从表面上看,该企业与2006年相比是负增长,但出口量较多,效益较以前好得多。(5)山东常林原是农机行业的老国企,改制成民营企业后大规模进入工程机械行业,开始作压路机及农用小装,近几年进入装载机行业,2007年重点作国际市场获得了成功。(6)山东鲁能是近年来进入装载机行业的民企,重点作小装,属发展阶段。
第四个层次企业2007年销售量在500~1,000台之间,一共也有6家。从表6可以看出,这6家企业除泰安正泰外,有3家为负增长,其它2家增长也很少。泰安正泰是最近几年才进入装载机行业的民企,主要差异化生产,以小型专用装载机为主,市场竞争相对不太激烈,因此该企业发展很快,很值得小企业借鉴。
其它500台以下的企业共37家,绝大多数市场处于萎缩状态,与2006年相比,平均下降了27.85个百分点。这部分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国装载机制造企业中的弱势品牌。
2、2007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大事
2.1 合理布局的“异地建厂”热潮2007年中国主要装载机制造企业,特别是骨干装载机制造企业,实施“异地建厂,合理布局”。
说来也巧,在中国装载机行业处于绝对地位的3家龙头企业都远离中国中心,且各偏在一隅。柳工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广西柳州市,厦工和龙工处在中国最东南尽头的福建厦门市和龙岩市。随着装载机产销量的不断扩大,不但运输成本、采购成本不断上升,而且运力的制约也日显突出,制约着企业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各主要装载机制造企业都在策划产品的重新合理布局,首先选中的就是中国心脏地带中原及华北地区。
龙工首先走出去,大规模异地建厂。早在2000年龙工就选中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买地建厂,成立了“上海龙工”,这对龙工的迅速崛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但对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上海仍偏在中国的最东部,对主要市场在华北及中原的龙工来说仍然不够。
2007年3月龙工再一次布局,进驻中原腹地河南郑州,以9,800万元人民币成功收购了有“中原割王”之称的“郑州白云机电”,创建以郑州为中心的“河南龙工”,除进军农机行业以外,还成为龙工在中原的装载机及其它工程机械的生产、经营基地。
厦工2007年也走出了福建厦门,进驻中原腹地河南焦作。于2007年7月一期投资3.6亿元,占地500亩,年产装载机4,000多台的“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第1台装载机于2008年1月25日投产下线,开创了厦工大规模异地建厂的历史。
柳工早已布局上海、江阴、扬州、镇江,分别建立了叉车、压实机械、混凝土机械及小型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并准备收购郑工,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2007年11月,柳工选中了天津市滨海经济开发区,与天津市经委共同签署了投资20亿元组建以推土机、装载机为主的柳工北方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及出口基地备忘录,正式布局了柳工北方装载机等工程机械生产、经营基地。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最大的制造企业“徐工集团”,也是中国第五大装载机制造企业,虽然地处中国中部的交通要地徐州市,但偏在中国东部,对中国西南、西北地区也是鞭长莫及。因此徐工早就准备改善产品的布局,进驻西南或西北地区。首先选中了中国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的西南地区的中国第4个直辖市重庆市,于2007年6月6日,投资5亿元、占地500亩、年产以装载机为主的5,000台土石方机械的“徐工重庆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正式竣工投产,开创了徐工集团大规模异地建厂的历史。
2006年底到2007年初,中国已有装载机制造企业布局西北,在西北地区的中部,借助“酒钢”的优势,利用酒泉市的优惠政策,在甘肃酒泉投资建厂。投资4000万元,占地200亩,建西北地区的装载机制造基地。因其它原因,该项目已暂缓。但这已开创了装载机制造企业在西北异地建厂的先河。
2.2 外资加速进入中国装载机市场
2007年外资在争夺中国装载机市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进一步加速进入中国装载机市场。
连续几年中国装载机市场占据了全球2/3以上的份额,早已引起世界主要装载机制造企业的关注。最近2年他们采取收购中国主要装载机制造企业,用“属地化”管理获得了成功。其中最成功的是卡特收购山工,沃尔沃收购临工,这使中国装载机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之前,中国装载机制造企业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装载机市场,其市场占有率达99%以上,国外所有装载机制造企业总共还不到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参见表1)。2007年卡特山工、沃尔沃临工合计装载机市场占有率达17.65%,加上常州小松、斗山裕华、沃尔沃中国投资公司、卡特中国投资公司等,在中国装载机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了19%以上,接近20%。这样,中国本土装载机市场占有率从99%以上退至2007年的约80%。
2007年韩国主要工程机械企业也加快了进入中国装载机市场的速度。韩国斗山在烟台收购了中国装载机企业“烟台裕华公司”,同时又购买了500亩地,一期已建年产5000台装载机基地。韩国现代紧步卡特、沃尔沃、斗山的后尘,用了过大半年时间,于2008年初已成功收购中国二类主要装载机制造企业“泰安龙泰”,同时还在泰安经济开发区购500亩地,已开始装载机等工程机械生产基地的建设。
国外企业收购中国主要装载机制造企业,大量采用本地化配置及本地化人工成本,使他们的产品价格与本土企业产品相差无几,那么国外大品牌的本地化装载机产品将会大量抢占中国装载机市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国产装载机市场份额将会大幅度下降。这应当引起中国装载机制造企业的高度重视,迅速将自己的产品向国际化水平提升。特别是韩国主要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大举进入,更应该引起中国装载机制造企业的高度重视。因为韩国与中国的文化相近,他们最了解中国的市场,知道怎么做中国市场,将是中国装载机制造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
3、2007年中国装载机行业主要特点
3.1出口增速异常迅猛
2007年中国装载机行业扫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表3列出2001-2007年中国装载机的出口情况,从中可看出,进入“十五”以后中国装载机出口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2005-2007年连续3年连年翻番,平均每年增幅达128.8%。出口创汇更是从2004年连续4年翻番,4年的平均增幅达145.4%,较出口量的增幅还要大。同时出口量占全行业总出口量的比率在2004年以前都在2%以下,而在2005-2007年所占比率均成倍增长,特别是2007年装载机出口量、出口创汇金额,占全行业总销售量的比率都远远超过2006年。
2007年装载机出口量达到19,475台;出口金额达6.1246亿美元;出口量占总销售量的比率首次超过了10%,达12%。这些都创造了中国装载机行业出口历史上的最高纪录。从表3还可看出,2007年出口前3名分别为徐工、柳工、福田雷沃重工。这3家2007年出口都超过了1,000台。特别是徐工出口数量高达2,509台。徐工多年来借助集团的国际营销网络,出口排名稳居第1位,近年来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通过欧盟的“CE”认证,获得了通往工程机械最主要市场之一的欧盟的通行证。最近徐工又在主要市场阿联酋的迪拜投资1,500万美元,建物流及技术支持中心,以支持对阿拉伯世界的出口。柳工从2002年以后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在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建办事处或分公司,建立销售、服务、配件一条龙营销服务网络系统,同时柳工还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措施,不断将打造成世界级品牌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再看福田雷沃重工,2007年装载机出口达1,141台,可谓增长神速。表3中2007年出口500台以上的企业共有8家,除以上3家外,其余5家2007年出口都有非同凡响的表现。山东常林装载机出口起步也只有2~3年时间,2007年出口就达到了600台以上,比2006年增长了13倍以上。其它几家增幅也在1~4倍之间,从这个层面上也看出,2007年是中国装载机行业出口取得了特大丰收的一年!
3.2市场向龙头企业加速集中
2007年中国装载机行业扫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007年中国装载机行业扫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007年中国装载机行业扫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表1、表2中的第一层次的3家装载机制造企业柳工、厦工和龙工在近几年来采取了多种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措施,其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表4列出了这3家企业2003-2007年间市场占有率增长变化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3家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2003年的38.2%上升至2007年的47.3%,5年间上升9.1个百分点,且每年市场占有率的上升速度都在加快,因此市场向龙头企业集中的速度在加速。
3.3行业利润在快速上升
12家有代表性的装载机制造企业(参考表2)2001-2007年合计利润变化情况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2004-2005年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其利润有所下降,其它年份都在增长,且增幅都比较大。特别是2006年增幅达95.5%,2007年在2006年增幅很大的情况下又有大幅度增长,其增长率达51.2%。2007年12家有代表性的装载机制造企业合计利润已达到了20.3亿元,比2001年的2.8亿元增长了6倍以上。从这个层面看,中国装载机行业也在向良性方向发展。3.4行业的产能继续扩大中国装载机行业58家制造企业到2007年的产能情况见表6。
从表6的2007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年产能统计来看,58家制造企业其年产能已达27.5万台。2007年装载机企业的主要企业柳工、龙工、厦工、徐工等都在装载机生产薄弱的重要地区大手笔投资布局装载机的生产线。同时最近新进入装载机行业中的一些国内外大企业,比如民营企业“沃得集团”,外资企业韩国斗山、现代等,其潜在的巨大产能还未计算在内。综合这些因素,再加上还未统计在内的几十家企业的年产能,目前中国装载机行业的年产能将在30万台以上,还有10多万台闲置的年产能要找市场出路,因此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必然在所难免。
4、2008年中国装载机市场展望
2008年是中国“十一五”国民经济计划建设的第3年,按历史规律,这一年将是中国这5年中国民经济建设最高峰的一年。这一年拉动装载机市场最大的煤炭工业、铁路客运专线(含高速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水电建设、机场建设等都在更大规模上如火如荼地进行。同时,中国装载机在迅速扩大的对外承包工程的带动下,国际市场将更加突飞猛进地高速发展。
但另一方面,中国装载机行业又将面临国民经济总体通货膨胀的压力,还将面对总体银根紧缩的财经政策,同时国际上还将面临美国经济动荡对出口市场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些都将对中国装载机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其次面对的还有远远超过市场容量的过大产能的压力等等。因此,2008年中国装载机行业一方面将是春意盎然、轰轰烈烈,而另一方面又将是寒风凛冽、你争我斗。2008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将在2007年超16万台的基础上继续有所突破,再创历史新高。
2008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将在更大规模上向大品牌集中,将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整个行业将继续出现分化、重组。一方面将有部分弱势品牌退出装载机行业,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其它强势企业进入装载机行业,特别是外资品牌将在更大项目上进入中国装载机行业。2008年从总体上提高技术水平、质量水平、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及提高品牌认知度,将是2008年中国整个装载机行业发展的主流!
热门推荐